跨专业考研一年够吗??
和你比起来,可能有点难。专业课是比公共课更严峻的挑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总分中的平均分在42%左右,其他考生只有33%。针对这种情况,跨专业的同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发挥公共科目优势的同时,尽量缩小专业课之间的差距,以争取更高的总分,从而在录取中占据有利地位。
专业课一定要提前准备。因为对于一个没有太多专业基础的考生来说,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完成两门以上的专业课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进入秋季后,数学政治会涉及你很大一部分精力。
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第一次复习要用什么教材和参考书。是的,一般来说,4、5月份的时候,大部分考生甚至还没决定报考哪所院校。这时候他们只能用一些普通的质量好的教材来备考。数据结构几乎是所有学校的必修专业课。幸运的是,我们有一本权威而流行的教材——数据结构(第二版),严为民,清华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有两个版本,pascal和C,懂C语言的考生最好选择出版较新的C版本,然后搭配同版本的习题集。离散数学虽然很多学校不考,但是应该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没有确定报考院校的情况下,不妨用耿素云、屈万玲编著的《离散数学》打基础。这本32页的书是作为程序员考试辅导用的,所以都是最基础的内容,不难;但是如果不考离散,学这么多就够了。如果决定考,找一本北大的厚书也不迟。操作系统,西电唐子赢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是一本适合入门的教材。这本书通俗易懂,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这真是一本好书。相比之下,清华张尧学的黄皮书实在是垃圾,很多地方根本就没说清楚,自然看不懂,结构也很混乱。编译原理大部分学校都考。这方面的书太多了,但基本内容其实都是一样的。随便找个通俗的,比如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组成原理,现在的教材好像挺老的。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有新书,王敏主编,比较适合自学。
可能有人会觉得同一门课买几本教材是浪费,但我不这么认为。一个有志于拿高分的考生,书再多也不嫌多。高校会列出自己的参考书,但问题不一定来自这本书。清华就是典型的例子。操作系统给书中完全没有的内容打了20分。而且指定的书不一定是适合自学的书,所以最好两三本书一起用,先看通俗的教材,再看指定的参考书。去年买了三个数据结构,三个操作系统。
如果有辅导班或者可以上专业课的课最好;否则只有一条路:好好学习。我建议你每门课找个笔记本,边看边把重要的知识点抄下来。需要很多时间,但是效果很好,甚至比盯着看三遍还要好,尤其是操作系统。当你积累了几百页笔记的时候,你这门课的水平应该不会比计算机系差太多。另外,要创造一切机会多做习题,把书后的习题,习题集中的题,往年的题做完。这些方法适用于任何专业课程。对于数据结构,最好在笔记里写下你的算法。有空可以从头再看一遍,会发现无数的错误和改进,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其实我最近整理自己去年改正的算法的时候,经常会从中发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
有一些题外话。我是来给跨专业考生提建议的。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可能会有一种看法:“哇,你干嘛教他们各种对付我们的手段?”这是不公平竞争,我抗议!!!!不过,我觉得《弗以伊》应该慢慢来。目前,中国的许多大学在招生方面根本无法成为真正的“菲儿”。从命题、阅卷、录取都有各种“昂菲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单方面与他“菲儿”,那么我们就是白痴。另一方面,我们的“昂菲尔”客观上让一些学校的招生工作更加“菲儿化”。
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