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开始准备18研究生复试了吗?

1.复试的内容是什么?

考研复试内容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口试

主要包括专业课的笔试。当然,有些院校在考英语听力的时候会选择笔试,但是现在一般都归类为口语部分。

研究生复试专业课笔试怎么准备?

1,强化专业知识能力,认真列出知识框架。

专业课的知识点比较零碎,如果单纯靠死记硬背,效果不会很理想。

建议考生在一张纸上列出专业课的知识框架,然后根据框架进行背诵。这种方法更有利于知识点的整合,尤其对于文科考生来说,非常实用。

而且考生在列举框架的同时,也是对知识点的复习,加深记忆。

2.弄清楚第一次测试和第二次测试的区别。

首先你要清楚,考研初试和复试在笔试的侧重点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在学习复试的专业知识时,要重点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拓展知识和专业热点。。

但是初试和复试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同一个专业,你必须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住住宿专业的所有知识,所以考试的内容永远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复习参考书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全局。

考研和复试也要尽量和参考书结合,但有的院校并不指定专业课。这时候你应该去找学院的学长学姐和专业求助。如果实在不知道,可以根据初试的复习参考书来准备。

总之初试的专业课都过了,复试的专业课不用太惊慌。

采访

1,英语口语和听力

你现在必须准备的是用英语介绍自己,包括你的名字,出生地,家乡,本科院校信息,专业,以及申请目标院校的原因和目的。

每个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都要回答自我介绍内容中隐含的问题,以免让老师对你的介绍提出相应的问题。

你必须对你的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有所了解。关于自我介绍,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模板,但千万不要照搬,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介绍。

其实考研和复试的自我介绍最重要的是体现你本科的学习和基础,包括一些本科的成绩等等,让导师对你有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2、专业课面试

复试的考试科目通常在初试时不考,因为学校会在国家线出来后不久组织复试,早的在3月下旬,晚的在4月上旬,所以给大家的复习时间比较短,所以对于复试的专业课内容,大家要尽快利用这个寒假进行复习。

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准备一月份的复试了。如果他们还没开始,就等结果出来,时间可能比较紧。但是没关系,

二、专业课复试注意事项

1,专业课笔试一定要提前准备。

专业课笔试很重要,要把复试的总成绩加起来,笔试不及格直接取消资格。因为今年分数查询比较早,而且过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同学觉得没时间复习,所以一定要克服这个问题。如果你不复习,而你的竞争对手复习了,你就落后了,所以我们要按照复试的要求,尽快准备复试。

2.如何应对专业课的面试?

导师在面试中问的问题大多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教材中的纯理论问题,一个是专业的前沿科研问题。对于第一种,可以通过专业课的复习来应对。对于第二种,你要查阅一些相关的期刊杂志和与你专业相关的前沿科技问题。同时需要在目标院校的网站上查看导师的研究方向,重点是导师写的一些相关论文,会涉及到第二种情况。

第三,联系导师

常用信息搜索渠道

1.一般你申请的学院的网站上都有老师页面。从官网了解到的关于导师的信息比较片面。考研要重点看的是他的职位,年龄,联系方式,科研经历。如果有科研文章,可以把科研文章的题目整理摘录一下,以备后用。

2.向兄弟姐妹学习。这是最可靠最真实的渠道,也是最好的方式。所以考研的人一定要想办法联系自己的师兄师姐,全方位了解这个导师,特别要注意他的性格和日常习惯。

3.向辅导机构学习。有条件的研究生也可以利用辅导机构的资源,咨询业内人士的意见,做参考。

4.作品期刊。这是衡量导师学术能力最重要的媒介,如果有调整的希望可以直接和导师沟通。所以有两个目的:通过看文章来研究导师的学术水平,确定自己对导师的选择;了解你的导师。

导师看重研究生的哪些品质?

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态度。考生对科研的态度和兴趣可以通过其科研经历看出。通过考生对导师学术方向的了解,可以看出考生对研究生生涯的学术态度。

第二个关键是综合素质。包括与人交往的礼仪,礼仪的内涵,特殊才能的展示。这些都是加分项,也不是绝对的。考研考生不用担心自己没有特长。只要个人思想和行为上没有很大的极端或异常倾向,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联系信息选择

试着写电子邮件而不是打电话。因为打电话要先写稿子,不了解老师的作息习惯,可能会打扰到导师。

在联系导师的过程中,联系导师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联系导师并不是想从导师那里偷复试的内容,而是想让导师知道你的存在,你做导师学生的决心,你对学校专业的兴趣。

联系导师的时候不要表现出功利主义,这样会有负面作用。

四、考研复试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

1,提前去复试学校,尽量联系以前的学弟学妹,打听导师和上次复试的情况。

2.复试当天提前到达复试现场(教室)。复试的工作人员都是你的学长,你可以试着和他们聊聊天,帮帮他们,找机会获取你需要的相关信息。

3.复试的时候,如果你在后面,可以找个机会问问已经面试完的同学,打听一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