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的历史建筑
12号楼,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孟祝岭,西山东路北端校园中轴线左侧,与5号楼形成对称布局,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使用。该建筑由近代岭南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柯设计,广州市和泰建筑公司承建,1934年6月开工,次年10月竣工,总建筑面积3 554.5平方米,投资约27.5万元,华侨捐款。
该建筑为三层框架结构的中式建筑。绿色琉璃瓦是双层的,凝结成一个檐口屋顶。屋顶屋脊上栩栩如生的屋脊装饰,看起来美观大方,屋檐上装饰着精美的石洗米彩画,充分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神奇魅力。正面红砖墙嵌有10粗檐柱,直达二楼,稳重扎实。正门的“法学院”和大楼基石上的“海外同志华侨,捐款纪念”等字样,都是时任校长邹鲁所写。整个建筑隐藏在绿树丛林中,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2002年,华南理工大学50周年校庆前夕,工商管理学院的教职工、学生和校友捐资800万元,对12号楼进行了装修,使整个建筑既散发出浓郁的古典韵味,又增添了些许现代气息。
2002年7月,12号建筑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6月165438+10月,该建筑以“凤山雅筑”之名入选华南理工大学“十大校园风景”之一。
8号楼,9号楼
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8号楼,位于峨眉山路北端西侧,原为国立中山大学机电工程教室,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学楼,建筑面积2512.3平方米,投资约37.3万元。
9号楼位于黄山路中段东侧。曾是国立中山大学土木工程教室,现为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大楼,建筑面积约2294.4平方米,投资约341,000元。两层分别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湖滨路逸夫科学馆的北面和西面。两者均由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广州弘毅建筑公司承建。1933年3月开工,次年9月竣工。
两层均为框架结构,红墙绿瓦,两层内廊式院落平面建筑,属于中国固有的建筑风格,整体造型壮观。在材料的使用和建筑装饰上,既有中国古代宫殿的特点,又融合了欧美的建筑风格。9号楼两扇窗户之间的墙面用深红色釉面方砖装饰,上面有传统吉祥图案,再加上红砖的砌筑,丰富了建筑立面。
8号楼自启用以来,除了抗战8年外,几十年来一直由机械部门使用。9号楼在1952年6月建校之前,是华南理工学院10多年的所在地。1934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开学之初,其法学院曾与工学院在9号楼屋檐下,后迁出。
2002年7月,两层楼均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7号楼。
华工北校区7号楼位于庐山路北端,由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柯设计,广州合泰建筑公司承建。1934开工,次年11竣工,建筑面积2338.1平方米,投资约24.7万元。该建筑曾是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的教室。大约在1936调入本校工程学院作为化工教室,现在是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大楼。建筑为框架结构,高度2层,属于中国固有的建筑风格。中间的主体建筑是单檐屋顶,两边也是单檐屋顶,比中间低。这种屋顶处理方式使主次屋顶形成了艺术构图。建筑首层以花岗岩为基座,石阶两侧的平台和栏杆上刻有云纹和松鹤纹,色彩和谐,古朴庄重。室内装修也很讲究,柚木门,钢窗,室内地板是红色水磨石米。
2002年7月,该建筑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5号楼
华工北校区5号楼位于衡山,泰山路以北,校园中轴线右侧。原为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它由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郑潇设计,广州达来建筑公司承建。6月开工1934,次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3530.9平方米。投资约为281万元。
5号楼为框架结构,主楼三层楼高,富丽堂皇。它的前廊有两层楼高,四根大梭柱独具西式风格;翅膀是平顶的,有小的突出物;主体部分采用大屋顶。该建筑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初岭南建筑学派的现代风格,也是中外混合风格建筑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在过去的70年里,它没有吸引任何数学家歌唱和徘徊。
1938+00广州沦陷前,5号楼是国立中山大学爱国学生抗日救国的聚集地。沦陷期间是敌21军和23军的驻地。1949广州解放前夕,是提高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的策略。
6月华南理工大学成立后,1952,5号楼曾是华南理工大学外语、物理、电工等系的教研室。自2004年以来,它一直是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所在地。
2002年7月,该建筑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