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好了,废话少说。先说这个学校吧。这所学校的全称是范大雪武汉传媒学院(我们学校的学生简称她为“华传”)。这是一所艺术院校,有三个专业,分别以艺术和传媒为主。这些专业相比同类学校还是不错的。
我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非艺术类本科生准备申请这个学校,比如:计算机,电信,英语,中文,行政,电子商务等等。我们把这些考生称为“大文”(文科考生)和“大立”(理科考生),艺术类考生和专科生不在我的文章范围内(不是我歧视这类考生,只是我是本科生,对本校的“大文”和“大立”比较熟悉,艺术类考生和专科生可以在百度一下学校贴吧了解更多信息)。
先说三本书。三所大学的几个弊端;
1,学费高;
2、学校的资源有限,在师资、学习氛围、图书馆藏书、实验室设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
3.第一次开始就业,起点可能会低一些,就业压力会大一些。
第一个方面,如果每年增加几千元的学费对你的家庭来说不是实质性的障碍,那就不要再谈了。因为,我觉得没必要因为这几千块钱影响你的选择。换个角度看,复读一年要花很多钱,那样的话,你就晚工作一年,也会造成收入的损失。
至于学校的资源,坦白说,北大、复旦、武大这些名校的资源,是三本和所有二本都无法企及的。如果你复读一年能考上北大复旦,那么我会建议你复读。但是,我觉得你没有这个信心。你复读一年考上一两所大学应该没问题,但是国内的二本大学不一定比三本好。很多高校都不怎么样,更不用说二本。大学的伟大在于它的大师。但是国内很少有大学,包括北大清华,能算得上大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学习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学。不努力学习,考上名牌大学也没用;如果你足够努力,在三本院校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
关于第三个方面。必须承认,基层大学就业起点较低。至少,世界500强公司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只是习惯性地去名牌大学。但是起点低不代表一直低,落在起跑线不代表落在终点线。毕业后有大把机会重写这一切。《大学读什么》这本书里有很多案例。况且不是每个三本院校的毕业生起点都比较低。我见过很多基层大学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比不上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重点是你要用大学四年的时间积累比重点大学学生更多的资本。
至此,答案不言而喻。当然这只是我直言不讳的看法,关键看你怎么选择。
关于专业我想说的是,你心里有没有一个专业是你非常感兴趣的。当你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抛开一切世俗的烦恼,比如:XXX前途光明,父母希望我学什么,XXX工作好~ ~ ~ ~
你选择什么大学和专业,其实就是在选择你人生的方向。大学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研究生,而是为了工作(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所以你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清楚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如果你不喜欢当医生,只是因为父母的期望而选择报考医学院,如果你对计算机不是很感兴趣,只是因为别人说计算机很普及而报考计算机专业,那就可能为一场“悲剧”埋下伏笔。有的人明明不喜欢当老师,就去应聘免费师范生,但奇怪的是最后并没有抑郁。武汉某医学院毕业生,因工作不如意,与生他养他的母亲吵架时将其杀死。他从来不喜欢医学,但是当他志愿的时候,他的父母决心让他报考医学。如果孩子当初坚持自己的理想,父母当初尊重他的选择,悲剧就不会发生。
不要迷信热门专业。近几年失业率最高的专业几乎都是热门专业,如计算机、法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为什么这些职业的失业率这么高?第一个原因是这些专业的招生规模已经大大超出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任何文凭作坊都开设了这些热门专业,但社会能消化这么多毕业生吗?以法学为例,几乎不可能找到几所没有法学专业的学校,但人才市场上几乎没有法学专业的职位。公检法和律所弄了多少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热门专业都是空洞肤浅的,根本学不到东西。比如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都不是很专业,四年能学到的东西不多。其他任何专业都可以从事市场营销或者国际贸易,不一定要求经过培训。有限的就业机会必然会被文学、历史、哲学甚至考古、生物等领域的很多人瓜分。还有一些专业是超级无敌的,比如高尔夫营销和管理。估计地球上没有更差的专业了。有多少高尔夫俱乐部?他们招人的时候为什么需要这个专业?在高尔夫俱乐部工作的人有几个是正规学校的?谁要是申请了高尔夫之类的专业,十有八九他家是暴发户(或者他想成为暴发户)。相反,一些冷门专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冶金、材料等专业,虽然没有金融、法律那么热门,但是只要成功了,就能大有作为。
近年来,很多高校纷纷更名,一些专业也换上了好看的马甲(比如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学专业更名为信息与情报学)。一定要有一双金眼睛,不要被好听的名字欺骗。比如南京财经大学,名字很好听,但是据说这个学校除了名字好听什么都没有。《华传》原来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分了广播电视和编导两个专业,但是内容几乎分了两个专业,为了多招生,多挣钱。
如果你心里有很有趣的事,就像周星驰爱电影一样;像比尔·盖茨一样,他热爱电脑。就像毕加索热爱绘画一样。如果你也非常热爱某个专业,那么恭喜你,你有目标了。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个东西,请不要犹豫,不要害怕,大胆的去学习和实践你所热爱的东西。即使这个学校没有你热爱的专业,你也可以在大学的那些年里把你的热情和青春投入到你喜欢的事情中去,你报考的这个学校的专业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这个学校有你热爱的专业,不要在意学校和老师(其实三本都差不多,三本的老师也就那样。如果你的分数只有三本,那么你基本上要在这些学校里自学。其实这些老师什么都教不了,最多教一些基础内容)。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中去,为了她废寝忘食,为了她忘乎所以。我想对这些学生说“祝你好运”。
但是大部分同学心里都没有喜欢的东西。说实话,这些学生真的没有。毕竟都是18、19岁的年轻人。这个年纪的人,大部分谈自己热爱的东西,可能还为时过早。这些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信。对于这类学生,摆在他们面前的大概有两条路:一条是不断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慢慢找,不要着急,总有一天会找到的。当然,这条路是有前提的。你家还算有钱,或者你是独生子。你的父母可以负担你的学习生活,你不需要为你的家庭做出任何贡献。在寻找的过程中,可以学好一些基础学科,比如:英语(大学后是否过了四六级)、计算机(大学后是否会编程某一门语言?这些基础学科永远不会过时。
有些学生不得不走另一条路。也许是这些学生家庭情况不太好,父母收入靠天,学费是贷款,妹妹早已辍学在外打工。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毕业后找份工作还学费贷款,为家庭做点贡献,还是比较现实的。这也要求他们不能慢慢的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一些不实用的专业,读完之后拿个文凭找个工作挣钱才是他们唯一且必要的目标。给这类学生推荐两本书:《求职,从大一开始》,秦彪西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05出版)《大学学什么》,秦彪西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这里就不多说了(呵呵,我不是打广告,但是秦彪西写的那本关于大学生的书真的很好看)。
最后一点,大学不要因为孤独而谈恋爱,不然你会后悔的。如果遇到真爱,就要努力珍惜。
忘记最重要的单词。我上第三版只是为了一个本科文凭。不要对第三版要求太高。她不会教你任何东西。她只会收学费。她只能给你一个三本的毕业证,而且这个证跟废纸差不多,这个学校也是。以后的一切都要靠自己,要学会独立。好好利用大学那几年,多读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多为未来打算。毕业后不要迷茫(这样的人很多,一本二本也有很多)。祝学弟学妹们一路顺风。
推荐书目:1。求职,从大一开始。2.大学读什么?3.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几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