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奇葩说》中收获了哪些知识点?
比如经济学领域的薛兆丰教授,社会学领域的詹青云教授等等,各种我听都没听过的专业术语在屏幕上爆炸,有时候这些专业术语密密麻麻,我甚至要停下来求助万能的百度,才能明白这些神仙在说什么。
这不是神仙打架,这分明是神仙讲堂!
其中,让我觉得自己很高级,掌握之后就可以出去装X的,是“延迟满足”。
节目中对延迟满足的解释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面对“即时满足”的诱惑,不断培养自己压抑的欲望,逐渐学会“延迟满足”的能力。就像摘水果放进嘴里一样,我们更热衷于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但是说到延迟满足,我从百度上找到的第一个相关条目是张一鸣。
卸任今日头条总裁的张一鸣是“延迟满足”理论的忠实支持者。他曾说:“延迟满足是我最欣赏的一种特质。”
因此,延迟满足的观念不仅渗透到了他的生活中,也渗透到了他的一些工作理念中。“有些公司不急着赚钱,继续烧钱增加用户数量,扩大规模,会有更大的成绩。”
那么延迟满足到底是什么?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概念来形容,可以用之前大火的“佛系”,不急不躁,从不大火炒,小火煨。
但延迟满足比“佛教”多包含了一层“行动”,将达成目标的愿望转化为一个容易实现的过程,不急功近利,而是通过长期的行动和付出,在到达的那一刻,获得更大的满足。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还是不明白什么是延迟满足。这时我们可以追溯到延迟满足概念诞生的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解释给深谙此道的男生女生听。
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项名为“棉花糖”的实验,由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开发。不过,由于你看完这篇文章后很可能对棉花糖不感兴趣,所以我把实验中的棉花糖换成了猪排饭。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饥饿的眼睛被锁在一个房间里。这时,门口圣光一闪,服务员给你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酥脆金黄的咖喱猪排饭。
但就在你拿起筷子准备放纵的时候,服务员笑着告诉你,如果你能等到他回来吃这碗猪排饭,他会再给你一碗,买一送一,只赚钱。
但如果你在他不在的时候忍不住吃这碗猪排饭,哪怕就像白雪公主咬了一个毒苹果一样,那能送人的碗也没了,你抱怨他欺骗消费者也没用。
当你看完了这个实验的前提,其实就可以预测实验的结果了。当时,不超过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能够坚持到他们回来并免费获得一个棉花糖实验。其他人选择了现在的满足,尽情享受。
但事实是,其实那些迫不及待想吃猪排饭的人,在成绩和人际交往方面,普遍弱于那些能“延迟满足”的人。
那么延迟满足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关于自制力的培养和竞争。这种自制力其实不仅仅来自于对欲望的压抑,更来自于爆发前的力量积累。
就像一枝装满弦的箭,如果你提前松手,箭可以飞一段距离,但如果你能咬紧牙关,在自制力的驱使下坚持拉一轮满月,那么箭总会飞得更远。
其实现实生活中,关于延迟满足的事情很多。
举个例子,面对减肥,一个人每天放弃汉堡炸鸡和“肥宅开心水”,每天搅拌一份不敢加酱的沙拉,像一只脱俗的兔子,把自己曾经平躺在综艺节目上开怀大笑的时间全部变成了在跑步机上思考人生。
每天晚上都去朋友圈里的烧烤局,火锅局,甚至街边的麻辣烫局,抱怨为什么从小到大早到晚都饿,晚上肚子也会开始饿。
只是他不开心是因为他每次都流汗“燃烧我的卡路里”,因为他也担心自己经过漫长的减肥过程真的能瘦下来。
再比如,我参加考研的时候,放弃了迪厅聚餐,每天在图书馆的走廊里闲逛。一个人背着满嘴的政治和知识是很丰富的,但那时候更多的是难以被一个人消化的孤独。
当时在武汉每天看日出日落,感觉一点都不好,因为每天都做噩梦,醒来在梦里想自己没考上。如果我没有通过考试,我该如何面对努力后的失败感?
你看,在生活中拖延满足感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因为我们都在担心万一自己付出了什么却没有回报,该怎么办。参与的心态是接受无用的代表,但没有人愿意感受无用带来的挫败感。
所以,面对延迟满足,我们需要一个美好的愿景,但它不是白日梦或大话,而是实际的、自我鼓励的“意淫”。
也正是因为这种执念,我们在漫长的过程中消解了很多过滤器,短暂的不如意和痛苦会以更大更饱满的果实完成我们等待过的每一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