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考试考985,211真的没用吗?
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常州大学尖子生有宿舍。一年前八个人集体准备考研。他们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一起上课,泡在图书馆,分享经验。每个人都会好好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最后都考研成功,一时间成了全校最重要的人。连寄宿处的阿姨都挂横幅庆祝。
但也有人嘲讽他们“一个考上985的研究生没用”“因为他知道除了考研没有其他出路”。
我不明白。考研本来就是一个很难的挑战。从普通本科考上了985,211。不应该是一件励志的事情吗?为什么会被嘲讽?
的确,本科学校不够好。
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不同背景的大学生都有不服输的心理,为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理由。在教学资源和设备不是那么完善的情况下,他们需要在专注和认真上花更多的功夫。
没有人有资格鄙视这种奋发向上的态度。
02.
记得高三的时候,英语老师跟我们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努力才能考上好高中吗?”
虽然我们在成绩最好的尖子班,但那时候才十四五岁。没有人想回答这个问题,一片寂静。
老师说:“越好的学校,教学水平越高,投入教育的资金越多,也就意味着这个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条件越完善。你在好的高中得到好的教学比同龄人要容易得多。同样考90分,别人可能尽力了,但你们大部分人只需要用七分八分。一旦你上了一个好的高中,只要你继续努力,就意味着你的半只脚进入了一个好的大学。好的高中会让你赢在起跑线上,你更容易进入好的大学,而优秀的大学会是高高的跳板,让你更容易跃上社会的顶端。”
非常现实,但耐人寻味。
那时候我还小,那段话让我第一次对学校的好坏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建立了模糊的认识。
我很喜欢老师提到的跳板这个词。学校越强大,跳板耐力越大。当积蓄的能量足够的时候,跳板会让你有质的飞跃。
那么对于普通本科出身的人来说,在跳板没有那么强大的条件下,他们要飞得和那些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一样高,甚至更远。他们的努力不仅要超过普通人,还要供给跳板不足造成的原有差距。
所以,普通本科学生考上985,211,难道不应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吗?
03.
听了很多考研的讲座,记得有个考上985的学长回来跟我们分享他的经历。其实大部分双非学校的人一开始是处于劣势的,因为很多导师会关心你的本科院校,有的甚至会要求学生的本科院校来自985,211,所以只有你的成绩和能力真的好到可以弥补你的本科院校,你才能辅导他们吗?
他还说,“普通非名校的大学生在自己的本科学校不够优秀是不争的事实,但与你的起点相比,现实更关心的是你能否跑得更远,飞得更高。所以在考研的时候,有些本科生985,211看不起对错,但最后还是有一部分被淘汰了,只是换了一部分普通本科生。
普通本科生既没有骄傲的资本,也没有足够的自信。
所以有些人只能埋头在实验室图书馆里埋头苦干。
后退是没有退路的,前进是未知的,所以只能破釜沉舟一次。
04.
去年暑假,我遇到一个准备考研考上北大的学长。
活动结束后,出于好奇,我问学长们为什么有勇气去北大。
因为像这种普通的书,离北大太远了,没有多少人敢去这个目标。
他回答说:“如果你努力了,当你觉得自己的实力和其他名校不相上下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冲呢?”只是本科不够好,但我们这种努力上进的态度迟早会被认可,我的欲望和实力会让我赌一次。"
只是本科不够好。而是要经过多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获得足够的自信,才能坦然说出一些本该是自己缺陷的话。
这位学长在学校的可怕事迹我早有耳闻,他搞科研,写文章,成为整个大型组织的领导者,演奏乐器,获奖无数,听他的回答,更是令人敬佩。
普通本科考试考985,211真的没用吗?
答案显而易见。
没有努力和汗水,都是徒劳。
为一个目标奋斗,认真的你才是最大的意义。
你被录取的那一刻,至少证明你不是一个只能上普通学校的人,你也可以上名校,只是你晚了一点。
不甘平凡的追求富足的欲望日益清晰地膨胀,你终于值得拥有。
05.
前不久,一位37岁的外卖小哥雷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决赛中击败北大大师,成为冠军。
现场观众起立为他鼓掌。
这时有人说:“有什么用?回来还是要送外卖”和“传统文化学得再好有什么用,也不会帮你送外卖”。
外卖和诗歌,这两个看起来没什么关系,外卖小哥学诗歌也没什么用。
董卿说得很好,“你花在读书上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个时候得到回报。”
这是对无用论最好的反击。
其实现在的社会有时候很奇怪。有人说你学习是在浪费时间,有人说你努力了也没用。
学习不是一种终身的能力吗?
努力,难道不应该是最基本最实际的向上进取姿态吗?
06.
我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些大学生假装上大学的迷茫生活,希望能启发和反思自己,鼓励大家。
一位已经毕业的女读者留下了评论:刚实习几个月,就明显感觉自己读了假大学,什么都不愿意学,自制力和执行力极差。以前大学里整天吃喝玩乐,导致我懒惰,能力不如野心,处处碰壁。但是我开始了新的尝试。早起跑步15天,背单词112天,加油,一步步学会控制自己。
我回答她会坚持下去。
没过多久,这条评论就被其他读者评论:这个时候,你还有坚持的理由!你管这叫自残!
读者继续评论,“你已经毕业了,真正苦学的阶段已经过去了,还学单词。反正我是无语了!”但是我感觉你的专业和英语没什么关系。(我只想说不要什么都不做)”
看完之后,我有点目瞪口呆。
从什么时候开始,连学习和努力都变成了值得被看不起的东西,甚至变成了自我毁灭的行为?
不管人生是什么时候,都值得真正去奋斗和学习。
对这个东西的努力从来都不是阶段性的。
有些人很早就明白了努力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年纪轻轻就充满了灵气。有些人后来明白了但会付出十倍的努力去弥补。在最坏的情况下,他们只是大器晚成。
只有那些从来懒得努力,以自己已经错过了奋斗的最佳阶段为借口的人才会说无用。
07.
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人会对现在的尴尬局面不满,抱怨和埋怨一下子就好了,做再多也没有意义。如果你现在能做好,你就能做好。
既然没有一个好的起点,那就要多看书,多做资料,多背单词,多花力气,让这些成为我们最实用最有力的跳板。
没有什么值得的,别人嘴里没有那么多没用的,你觉得值得,你愿意付出,那才是最大的意义。
以上,* * *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