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经验?
考研经历
一.政治:7月中旬-65438+2月
7-9月,徐涛的强化课程搭配肖秀荣1000题。先不要写在书上,准备一个刷题的小本子(我买1000题的时候送了一本),然后再刷一遍,刷错题。一天大概是1-2小时,强化班可以快一倍。
9月-10腿妹技能课程+腿妹30天70分钟(难度高一点,心态好一点,可以找个小本子记下不会的知识点,有空拿出来),然后刷错题。一天大概是1-2小时。
2月11-65438+2,可以给徐涛、腿姐、肖秀荣、米鹏等每位老师写两篇左右的选择题...每天可以写两份左右,除了肖秀荣的四套八套论文,可以用电子版的(不过我也买了腿姐和徐涛的,所以准备看大题。
5438年6月到2月,看了腿姐的冲刺班和作文班,选了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背诵手册。我背腿妹的冲刺背诵手册或者徐涛的小黄皮书,差别不大。萧秀荣只读了几遍八套卷,背了四套卷和腿姐的作文课大概四五遍。每天大概3-4个小时。
二、英语1
不建议5-7月背单词,浪费时间。一天一小时。
从7月到9月,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准备,就看了经验帖,说可以准确翻译,于是从回宇买了100篇,每天翻译一篇,按照参考译文修改。一般都买了黄书,看个人选择。(我感觉做精译的好处是不用担心后期的翻译,因为我练过怎么翻译。)然后我稍微看了一下汤池的阅读课,感觉对我帮助不大。每天2-3个小时。
从6月5日到10月38日,我看了宋奕萱的新班级。对英有一点帮助,但英二没必要听我同学的。继续刷真题,直到看到题,能记住文章内容,知道选什么,就差不多了。65438+每天0-2小时。
11-65438+二月看了刘小燕的英语作文课,觉得自己要多说一点。然后我看了王江涛的作文书,背了一些作文,自己编了一个模板。考研的时候几乎是跟着模板集走的,因为每篇作文都掉了不少分,参考价值不大。然后为了保持语言的手感和语感,我刷了张健的模拟题,有几十道。题难且态度好,每次都是5错3或2左右。主要是保持手感,不要较真,每天2-3个小时。
另外,格式塔、翻译、作文特别弱的人,也要在这三个月里做一次特别的提高。我不建议把考研的时间全部花在看英语视频上,除非基础太差无法自学。我觉得可以看看解题技巧,比如阅读解题步骤,翻译的词性变化,作文的模板分类等。我们有了好的想法之后,就要抓紧时间自己做实战,看别人做5个小时。还不如关了电脑自己做1小时。
第三,数学
教材:全书+660+历年真题+36讲+1000题+张宇四册;视频:张宇,李永乐
如果我们关注经验,那么数学就是课程。我也倒霉。考研两次,新世纪以来最难的数学我遇到了两次。我自己做的,2015和2017的卷子接近满分,但是没有用。数学三要根据数学一的难度来准备。这不是我说的,是张宇说的。
的确,2018数学最后九大题中,数学3的难度比数学1的难度大,张宇也是这么说的。我对二战数学的准备并不认真。买了做了两个最主流的导师和他们的教材,结果是单科差点不及格。
总结其教训是:①计算必过。视频看多了,眼高手低。如果你在最后几天复习它们,你会觉得最后几天花一个晚上解决三两个数学题是浪费时间。所以大家在备考数学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开始就要快速准确的计算,而不是等到最后一个月才提高准确度。
2只要考点重合,按照数字一的难度进行准备,不考虑大纲中“理解”和“掌握”的措辞。他们敢拿双差,也没什么不敢拿的。做完数三的真题,去做数一的真题。就19数字三考研而言,可以说三年来数字一真题的价值已经超过了十年前的数字三真题。当然,如果有时间,最好。
(3)在做真实训练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一种考场上的紧张感。这样,即使在考场上遇到一张难度极高的卷子,也能拿到该得的分。
我的进步:9月前看完了高等数学的视频,看完了对应的书和1000题;9月线性代数视频,书和1000题;10月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视频、书籍和1000题。6月165438+10月,我梳理了一下视频笔记,开始做历年真题和36讲,直到上考场。教训:9月份之前,你要熟悉考研的所有数学知识。不需要把整本书连同1000道题一起做。足够做一整本书了。
9月-165438+10月,留下老师的视频做了很多真题,反复总结。65438+2月,买些预测纸练习一下,查漏补缺。数学是要看视频的,但是不要让看视频的时间超过你练习的时间。即使老师讲得很精彩,我们还是去考场参加考试的人。基础差的可以看张宇,有一定基础的可以看唐家凤,线代必须李瑟娥永乐。另外,数字三题大部分都在微积分里面,需要很大的努力。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相对容易拿分。
四、专业课参考书: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第7版)(美国)著,梁、梁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一卷(第7版)》(美国)作者,梁、梁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版;
《微观经济学教程》,李建勤、史晋川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宏观经济学教程,,何,,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版。
(1)基本信息
微观50分;宏观50分;选50分。
教材:专业课指定教材+高鸿业四大练习本+历年真题+历年本科相关课程期末论文+课程PP
(B)西方经典(微观经典+宏观经典)
必须高度重视浙大出版的两本教材,每年70分左右来自这里。这两本教材都是初级的微观和宏观理论,不难,但是太丰富了,记不住。暑假的时候经历了一遍,都明白了,就是想不起来。开学后,我又翻了一遍,试图通过做题来记忆,但还是记不住;10月份165438+开学后,我很焦虑,以为今年会毁在专业课上。后来,我放弃了高鸿业的练习本,开始抄书。我抄微观用了两周,抄宏用了两周,抄度量用了10天,然后这三本书好像就印在我脑子里了。还有两本曼昆的教科书。我研究了近五年专业课的论文,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第一题的四个名词中,至少有两个是出自列表;在曼昆的书的后面;连续四年,15分的宏观讨论题目来自曼昆的教材,每年共有30分左右来自曼昆的教材。所以曼昆的教材重点是书后面的清单,以及如何准备大题目。考试前,我把曼昆宏观教材里所有能出大题的点都整理了一遍。然后,今年,就变了。微15分讨论了来自曼昆教材《伤心》的大题。但不管怎样,曼昆的教科书中总有一个大话题。已经这样五年了,我想明年也会这样。至于计算题,大概是中等难度的课后习题。直接做李老师和叶老师的课后练习就好了。有时候考试还是课本的原题。如果还不够,可以去浙大做相关课程的期末论文,我觉得比高鸿业的作业本好。
(3)可选部分
1,政治经济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关于生产和经济的,所以你必须选择政治经济模块。因为不是所有考生都做选择题部分,由于浙大没有出试卷,回忆很少,所以命题规律分析起来真的很难。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教材(蒋学模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结构图理顺,像上政治课一样背下来。记得我在上政治经济学课的时候,老师说:平时讲课的重点主要是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可以根据资本主义部分自学,期末考试重点是资本主义部分。这句话是否也可以用来指导考研,我不敢保证,但是我记得一战的时候,政治和经济的论文都是资本主义的。
2.计量经济学
二战讲的是区域经济学,所以选修模块是计量经济学。浙大考初级计量经济学,教材是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精要》。我的建议是按照浙大的计量经济学教材(李子耐的《计量经济学》)备考。诚然,李殊要难很多,但是就考研而言,你只需要掌握前六章的内容就可以了。另外,浙大的计量教师本科教学都在李殊周边,题型语言和风格难免会偏向李殊。
为什么不直接指定李殊作为考研教材?我觉得是因为浙大的初级测量教学侧重于李殊的前六章,李殊的前六章都是古籍内容。为了方便确认考试范围,学校指定古籍作为考研教材,按照李殊出题(如2065 438+06 GQ考,古籍没有,李殊有)。当然,要理解《李殊》的前六章已经够难了,最好是翻翻古籍,补上一些简单的棱角知识。另外,对浙大本科生做计量经济学期末试卷也很有帮助。
我是八月份开始准备整个专业课的,它的计算很简单,不管是西经还是测量。可以参考历年真题。主要是在准备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全面清晰,不要出现一战时10分完全空白的大题,如果实在记不住,也可以开始动笔,像我一样抄本子,静下心来,哪怕只是抄提纲。这些提纲对准备复试也很有帮助。考前练习专业课的计算很可惜,因为很简单,但是一旦出错就会丢大分。
之后反复背,背了n遍+后期模拟真题,3小时考场模式完成。同时,真题的题型也进行了梳理,最后我在考前反复背诵。
另外,在背诵的后期,最好根据自己的笔记整理出一个提纲。如果可以的话,建议默写几遍这个提纲。当笔记已经被背得滚瓜烂熟的时候,其实对照这个大纲,四书的所有知识点最后都能通过。后期要把四书的知识点框架大致印在脑子里。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最好买新版的核心教材和核心辅导教材,其他的书学长学姐也可以低价买。报个全封闭的训练营感觉意义不大。当然可能会在前期激发斗志,帮助你理解考研是怎么回事,但是考前一个月报班可能会打乱你的复习节奏。如果你报的是视频资料的课,其实那时候网上就有这些了。
考研只是我们整个人生历程中的一小部分,考不上对人生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去过职场的人都会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每个人都在无休止的学习各种技能,生怕被社会淘汰。AI时代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次次威胁着金融从业者。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破釜沉舟。考研是独特而精致的,不是妖。更多的在于毅力和心态的比拼。经过这样的考研,你会发现你收获了一种久违的学习能力,以及更高层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