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考研的时间越来越紧张。有哪些体现往年各自优势的差异?
首先是应届毕业生的优势。
大一新生在图书馆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与往届学生相比,大一新生住校,可以随时在图书馆学习。图书馆不仅环境安静,还有研究的朋友一起学习。相对来说,学习氛围更好。和在图书馆学习一样,一般早上6点就有人在下面排队,在那里背诵。看到这一幕,你会有压力,从而更好的督促自己好好学习。
但是以前的学生不能享受学校图书馆,只能自己在出租屋学习,对一些自律意识不强的学生不友好。比如我在出租屋读书的时候,有时候很难自律。早上经常赖在床上,时不时摸摸手机看看电影,整体效率比较低。
除了图书馆,应届毕业生的生活成本也比较低。他们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不用像以前的学生一样出去租房子住,还能享受到学校便宜又好的食堂饭菜。比如二战时我住在11学校附近。经常要自己做饭,还要租房子,还要交水电费和物业费,不仅成本高,还特别麻烦。
而且应届毕业生因为是第一次考研,所以试错的机会更多。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即使考不上也可以出去找工作,但是往届毕业生就不一样了。如果考不上,再去找工作,他们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比如我有些同学二战没考上研究生就去找工作,但是工作单位会问你为什么毕业一年了还没有工作经验。
然后就是往届学生的优势。
相比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最大的优势是两年的知识积累,有考研和学习的经验,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即使考不上,他们也知道怎么找转学。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同学,考研第一次选择失败,于是他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找调剂,对调剂的规则和学校了如指掌,最后被西南某高校录取,但他最终选择了二战,给自己再一次机会。
但他不会在二战时期惊慌失措,因为他对这些流程了如指掌,不会像应届毕业生一样迷茫。
但是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往届毕业生,在考研的时候都应该是专注的,因为在学习的时候,会有很多东西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包括游戏,电视剧,这些都是考验我们的时刻。
毕竟当今社会,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甚至有的一校考研已经有培训班了,要抓住机会,应届毕业生要争取一战上岸,往届的同学就算孤身一人也要坚持,为了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