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导师一般用什么标准选拔学生?

考研和高考最大的区别在于,考研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进入考试前,学生在选择学校和导师,进入复试后,导师在选择学生。通常导师经常用这五个标准来挑选研究生。让我们来看看这五个标准。你都认识吗?

初试分数高吗?

通常情况下,研究生导师选择学生的1标准主要是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来做出判断。复试前,导师一般和考生接触不多。对考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判断,往往来自于考生的初试成绩。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初试表现好的考生,更有可能从导师那里获得更高的印象分。

英语能力好吗?

目前研究生考试不考英语的专业很少。这是因为,想成为研究型人才,英语能力差,几乎寸步难行。英语能力差意味着你对大量的外文文献基本没有阅读理解能力。如果你看不懂外语,你就无法知道你的外国同事在学什么。只能通过阅读中国文学来做研究,视野狭窄。所以,即使是一些古代汉语专业的研究生,也还是因为这个原因需要考英语。

科研基础扎实但不扎实。

研究生复试的时候,作为导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考生的科研素质强不强,扎实不扎实。毕竟导师把研究生录取后,是要带着研究生做研究,做项目,做课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考生在复试阶段表现出扎实的科研基础,更容易获得导师的青睐。

沟通能力强?

在研究生阶段,较强的沟通能力也是能够胜任学术研究的重要能力。如果沟通能力不好,与导师的沟通就容易出现偏差,大家在研究、分析、观点上甚至会截然相反,不利于研究生层面的学习和工作。所以如果一个考生的沟通能力一般,导师是不会优先考虑他的。

你的学习态度好吗?

对于导师来说,是否选择一个本科生做自己的研究生,取决于自己的学习态度。其实,参加考研的本科生和进入复试阶段的人,在研究基础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导师通常更看重考生的学习态度。如果有考生在复试时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导师会怎么想?有意愿的儿子可以教书?更容易将其纳入自己的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