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考研贴吧
这家老牌电视厂商的突然崛起是怎么回事?
10年10月26日,创维集团发布2021年三季报。这份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光伏业务为公司带来265438+8200万元的营收,占总营收的5.8%,而上半年光伏业务只有8.29亿元的营收。这意味着,在第三季度,创维集团的光伏业务收入有了惊人的增长。
10月27日10,创维集团股价上涨59.17%。10月29日14.21%,市值跃升至11580万港元。
2020年以来,在华夏融资租赁的资金支持和创维的品牌影响力下,创维光伏凶猛扩张光伏电站业务,短期内业绩增长明显,似乎是比新能源汽车更现实可靠的“蛋糕”。
但让用户签订长期租赁协议,让创维在自家屋顶安装光伏电站,真的是好生意吗?
家电厂商涉足光伏并不新鲜,创维也不是第一家涉足光伏的家电企业。
格力早在2013就推出了光伏直驱离心机系统,号称“无电费空调”。今天董明珠在喊“光伏+储能+空调”。
2020年7月,TCL科技退市,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从而成为中环的间接控股股东,其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半导体光伏材料及组件。
2021上半年,深康佳通过控股子公司江西康佳新材料先新增新能源光伏玻璃项目,涉及投资20亿元,8月份刚在电炉上开火;后来又募集资金收购海思达、高铭科技,切入新能源、电池、电路板等领域。
北京特一阳光新能源总裁齐海申向市场指出,在家电等产品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开拓新能源市场是传统家电企业积极转型发展的表现。
在他看来,家电企业在老百姓心中的品牌影响力比较大,容易获得信任和支持。
宏达光伏创始人刘继茂指出,家用光伏直接面对终端客户,与家电的客户群重叠,所以家电厂商还是有渠道优势的。
就创维而言,虽然前期雷声大雨点小,但业绩报告中光伏业务收入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增长,进程和收入都超出了市场预期。
创维发展光伏,其实也经历了多年的考察。相关业务正式上线一年多了。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创维光伏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5438+10月65438+5月。由创维RGB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0%)和创始人金鑫(10%)***,是一家集光伏电站等新能源模式开发、设计、建设、运营、维护为一体的新能源互联网企业。
按照创维的设想,分布式光伏最接近终端下沉市场和创维熟悉的客户端零售领域,这也成为其早期在光伏领域的主要业务选择。从家用光伏开始,创维将逐步发展工业和商业光伏、电力侧全面智慧能源管理等业务。
所谓分布式光伏,是指在用户驻地附近建设光伏产品,铺设在屋顶和空地上,由用户侧光伏系统自发使用,多余电力接入互联网的一种发电模式。
相应的集中式光伏,一般是国家电站,通过大面积铺设光伏产品获得电能,直接输送到电网,由电网向用户供电。
2013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91%。后来受供应链价格等因素影响,集中式光伏市场持续低迷。到2020年底,分布式光伏占比已经达到31%左右,2026年前三季度25.55GW装机中,5438+0,分布式光伏占比达到64.2%。
更具体的说,创维做的是融资租赁模式的光伏业务。
创维不涉及光伏设备的制造,主要采用光伏设备的融资租赁模式,业主与创维合作的金融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租赁期内,用户向金融公司分期支付租金,到期后,光伏电站归业主所有。
目前创维合作的财务公司是华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后者是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华夏银行的股东涉及国家电网。这成为创维光伏业务的一大卖点。
具体业务操作上,简单来说,创维提供光伏电站设备和硬件,后期维护华夏金融购买设备,然后出租给业主。承租人需要支付租赁保证金,但这部分由创维支付。
光伏电站产生的收入一部分变成租金,交给华夏财政。华夏金融赚取租金和利息,业主赚取发电剩余收益。创维赚取电站销售收入和长期运维服务收入。
只要保证电站的发电效率和收益,那么三方都会受益。
就业主收入而言,创维光伏称,以山东安装20KW电站为基准,电站第一年的收入为1,000余元,扣除支付租金和运维费7000余元,第一年的收入为3600余元,25年的收入为11。
而创维光伏表示,如遇特殊情况导致发电量不足,创维将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若因电站产品质量问题无法偿还租金,创维光伏公司将为业主偿还。
好像主人坐在地上赚了钱,白捡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但实际上,业主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和风险。
比如合同规定,光伏电站租赁期间,承租人应采取一切合理措施防止对租赁物的侵害。抵押财产毁损、灭失的风险由承租人承担。即使遭遇不可抗力,也不能免除支付租金的义务。
在百度贴吧,有安装了电站的业主吐槽发电的实际情况:电站不能亏本,大头都是银行和创维赚的,没有风险。承租人在冒险,赚一点钱。
另外,家用光伏电站的欺骗也成为了人们接受这种东西的障碍。在创维之前,已经有很多企业涉足家用光伏电站。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屋顶长期闲置。听说可以装光伏电站赚钱后,很多人用半辈子的积蓄或贷款投资。
而一些无良企业只擅长宣传,安装的电站设备经常出问题,用户的收益得不到保障。甚至还有一些骗子公司收钱跑路,连光伏设备都不给用户安装。最终很多农民没有得到发电的好处,还承担了大量债务。
创维光伏强调融资租赁不是银行贷款,同时相关代理商表示业主不会收到征信。如果创维这样的大企业,能够利用其对C端用户的品牌口碑,保证产品质量,做好后续维护,那么扩张光伏确实是弯道超车的机会。
创维电话会议纪要显示,截至6月,已有超过3万家庭用户接入创维光伏电站业务。但目前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没有传统家电高,有待开发,这也是创维第三季度毛利率下降的原因。
在光伏业务“出圈”之前,创维一直以老牌电视厂商的形象示人。
2020年全球彩电销量排行榜,三星、TCL、LG、海信、创维位列前五,出货量从1380万台到4270万台不等。
在国内市场,小米销量第一,出货量约900万台,其次是海信、创维、TCL(含雷鸟),出货量从700万台到765,438+万台不等,竞争焦虑,其次是海尔、长虹、康佳等电视厂商。
最新三季报显示,创维集团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73.08亿元和7.63亿元,同比增长32.36%和40%,均为近5年来较高水平。
根据创维集团的业务划分,包括多媒体业务、智能系统技术业务、智能电器业务和现代服务业务。
其中,多媒体业务,包括电视销售、互联网增值服务和光伏业务,10-9月为创维带来193210亿元收入,同比增长35.85%,仍是集团最重要的业务。
但从销量来看,创维集团智能电视在国内外市场的销量从去年同期的1205.6万台下降至993.3万台,降幅达17.6%,降幅不小。
一方面,创维集团将重心转移到有机发光二极管高端电视产品线,通过提高平均售价来推动整体业绩,以弥补销量减少带来的亏损。另一方面,光伏业务进展迅速,营收从去年同期的800万元增长至2654.38+0.82亿元,增长2765.438+0.75倍。
除了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更能看出创维集团的行业水平。
因为小米没有把智能电视作为主营业务,所以拿创维集团、TCL电子、海信视频来做比较理想。
以最直观的市值来说,1年前,创维还是四家中最低的。当时其57.9亿元的市值还不到另外两家的一半。但在光伏业务最近在三季报中大放异彩后,创维集团市值已经超过TCL电子,直逼海信视频。
在“竞争”的市值背后,三家电视厂商的收入和净利润其实是错开的。
2014年至2017年,创维集团营收领先于其他两家,之后与海信视频处于第二梯队。从净利润来看,三家公司都经历了一个“触底-反弹”的过程。目前创维集团和海信视频也处于第二梯队,被TCL电子赶超的比例较大。
WitDisplay分析师林智对市场表示,在电视业务领域,液晶电视仍然是主流,所有厂商都参与其中,在高端电视显示技术的选择上存在差异。
另外,海信的激光电视有长期的研发基础,现在属于液晶电视之外的新品类;TCL科技通过TCL华星在上游布局液晶面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TCL电子的技术路线,同时也提供了液晶电视范围内的供应链优势,尤其是在液晶面板价格波动的情况下。
相比之下,创维集团的亮点在于参股LGD(LG Display),后者是全球唯一的OLED电视面板供应商,可以在供应上获得一定优势。
但基于液晶电视多年的技术发展,在成本、产能、成熟度、供应丰富度等方面都有优势。目前OLED电视仍是高端产品,受众群体较窄,短期内无法撼动液晶电视市场的主导地位。
从国际化来看,创维集团的主要收入仍来自中国,海外业务占比从201年的11.89%逐步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35.13%,与TCL电子和海信视频相比仍处于全球化弱势阶段。
在资本压力方面,创维集团虽然资产负债率并不突出,但其有息债务始终处于高位,短期有息债务一直高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比其他两家更激进。
在这种形势下,创维集团整体处于财务状况略显紧张,业绩不占优势,主力OLED电视难以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尴尬境地。
但此时,光伏业务扮演了“英雄”的角色,诞生了。
创维集团在2021的半年报中提到光伏业务的时候,还只是一块带来8亿元收入的“蛋糕”。但2021三季报光伏业绩的大幅增长,让资本市场意识到创维对涉足这项业务是认真的,更坚信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
创维是不折不扣的老牌家电企业。它的诞生并不顺利,后来的发展也很曲折。
1977恢复高考,黄鸿升被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录取。班上有两个特殊的学生,一个是陈伟容,另一个是李东生。
三人合在一起,日后被称为家电行业的“华南三剑客”。
黄鸿升创建了创维,陈伟容创立了康佳,李东生掌管了TCL。在鼎盛时期,这三个学生赢得了中国彩电市场40%的市场份额。
2000年4月,创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
(黄鸿升)
然而,动乱很快就来了。年底,黄鸿升的战友卢华强与他反目,带走了一大批营销精英。2004年底,黄鸿升被香港廉政公署传唤。
2006年7月,黄鸿升因串谋盗窃和串谋诈骗创维数码5000多万港元被判入狱6年。直到2009年7月,他被保释出狱。
企业创始人坐牢,创维不是孤例。比较著名的例子是国美的黄光裕。然而,与因黄光裕事件元气大伤的国美不同,创维在黄鸿升入狱期间保持了稳定发展。
目前,黄鸿升的妻子和儿子林卫平、金霖都担任创维集团的执行董事,黄鸿升本人担任集团顾问,为集团的战略目标出谋划策。
对于创维来说,除了近期市场对光伏业务的突然追捧,近年来整体表现还是乏善可陈。根据其规划,未来目标是成为“电力侧清洁能源产业互联网的行业领导者”。
愿景虽好,能否实现只能看。
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在全县(市、区)开展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试点工作。家用光伏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朗。然而,除了早前涉嫌骗取农民贷款和储蓄的“光伏骗局”留下的信任问题,户用光伏商业模式还面临着更具体的问题。
保证用户收入是一道坎。光伏设备质量、天气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发电效率。如果不能实现公示预期,使用者、经营者、出租者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
对于创维来说,从公开信息中可以看出其正在大力推进光伏业务,但也会看到诸如“创维光伏靠谱吗?”
中国的商业生态需要一批稳定且影响深远的老企业。如果真的能在光伏行业开花结果,创维可能是其中之一。但如果它想实现其光伏雄心,它需要更多的长期表现来证明自己。
老牌家电企业,尤其是彩电品牌,在触及天花板和互联网品牌冲击后,基本都不得不改变,开始了二次创业。
他们有的成功了,有的碰壁了,有的还在苦苦挣扎。
TCL作为三剑客之一,转型成功,但李东生起步早是成功的。2010,华星光电项目启动。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华星光电已经成为面板行业的巨头之一。
三剑客的另一家公司康佳,在2017受到小米等互联网品牌的强烈冲击后,也开始制定未来五年的转型升级战略。2017年,康佳开始拓展工贸业务。2018年,康佳再次进军环保行业。同年进入半导体显示和材料领域,要用一个Micro LED芯片做未来的船票。但工贸利润微薄,彩电业务陷入困境,半导体崛起尚需时日。康佳的二次创业已经进入深水区。
如今的家电巨头,海尔、格力、美的,尽管综合实力很强,还没有出现致命危机,但也已经高度关注光伏、新能源、芯片、物联网的布局。
时过境迁,经济周期的脚步匆匆,总有巨头落幕,总有新贵崛起。《变形记》里有一句话:“大自然喜欢翻新,改变旧的形状,创造新的形状。”在经济法中,似乎同样适用。
主要参考资料:
“创维黄鸿升再次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经济与信息化》;
解码创维:老板不在的公司生存样本,《第一财经日报》。
(文薇、林霞、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