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考北大文化艺术专业需要哪些专业书?具体想考博物馆。
海报和展板稍微更容易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因为它们的版面比较大,设计比较精致,颜色可能也比较鲜艳。从远处就能看到它们,人们也愿意盯着它们看一会儿,但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0秒。另外,你的海报和传单都是在面对一场与竞争对手的博弈。宣传页上决不能只有一张传单,三角形上决不能只有一张海报。你必须让它比他们更有吸引力。这是一场20秒内决定胜负的战争。要想赢,必须坚持三点:醒目、突出主题、有特色。
比如2004年下半年,YEA(北京大学青年促进会)招募JA(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志愿者。我觉得很优秀,只有一个醒目的“!”在一个大的黑色背景上。,在这个“!”申报成为志愿者的方式如下所示。在一个大展板周围是五颜六色的,充满了各种手绘的“奇妙”图案(我不否认那些手绘图片的艺术价值确实很高,但宣传价值可能是负的),以及用油画棒或水彩笔书写的密密麻麻的笔触和五颜六色的汉字。在这令人毛骨悚然的“色彩海洋”中,一个白色的字符突然出现在黑色的背景上,而且只有一个“!”展板的醒目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在你设计展板之前,如果有机会,不妨看看你身边的展板或者海报。如果大家都用鲜艳的颜色,你可以用简单的颜色。大家都用简单的颜色,你可以用亮色。也可以尝试一些大家很少用(或者不敢用)的排版方式。这个有点冒险,但是一旦成功,将会获得巨大的收益。
再比如,北大博士生中国研究会的“博士讲座”海报系列,在大多数人看来很“粗糙”。每周一张粗糙的大黄纸上,写着几个黑色的毛笔大字,除了主题、主讲人、时间、地点,什么都没写。看似信息不足,但我很欣赏这种宣传风格。这种风格持续一个学期后,很多人透过三角形看到写着黑毛笔字的黄纸,自然会想到《博士讲座》;这张海报虽然信息不多,但是有效的突出了时间和地点,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模仿一些社团的海报,非要在标题下面写一大堆吹嘘的话,既不醒目,也没有特色。此外,“博士讲座”的海报制作成本还很低,可谓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宣传手段。有人会说,这海报不介绍主题和主讲人,怎么吸引更多人?我觉得这个任务可以通过传单来完成,简单的海报配上稍微详细一点的传单就可以形成立体的宣传结构;如果一个人对“博士讲座”感兴趣,他还可以在传单上找到关于这次讲座的更详细的介绍。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上学期做的几个讲座传单设计的很好,比如金沙江考古,成都古蜀文明考古等。除了这些题材对考古爱好者的吸引力,他们还灵活采用了“斜排字”的格式(注意不是斜体,是斜排),标题字体特别大,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在我看来,如果能在说话人、时间、地点下面的空隙加上几十个字,比如这些考古发现的意义、说话人的学术背景等。,效果会更好,也会吸引那些不太懂考古的人。但说明文字的“度”很难把握。如果写的字太多,不仅让人难以阅读,还会降低标题的醒目程度。如果写的字太少,就没有效果。根据我的经验,我觉得说明文字控制在30到40字比较好。
先说我经历的一个很奇怪的“经典案例”——2004年6月,我在宿舍走廊的宣传板上发现了一张奇怪的传单,引起了一种“欺骗”,至少有上百人被它骗了。宣传单的标题就是一个简单的“通知”,字体也不是特别大,但就是这个“通知”让很多人驻足观看,太官方了!除了学校的行政部门或者教学部门,谁会用“通知”这个词?但是下面的话让我们大吃一惊——这只是一个牛奶广告,核桃奶的价格,巧克力奶的价格,麦芽奶的价格...如果采用花哨的印刷方式,大部分人根本不会看一眼,但它用了平淡无奇的“通知”二字和第三种加粗字体,出乎意料地错了,取得了很大的宣传效果。我不想从道德角度评价这个牛奶广告。我只是想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在设计海报和传单的时候,简单扼要比花哨复杂要好。让你的讲座和你的主题成为广告中的英雄。如果其他的图案、文字、格式都不能突出主题,那就让它们凉着吧。
第七章海报和传单的位置(略)
海报和传单都有它们的最佳张贴位置。在北大,分别是三角地,光华楼,法学楼,理科一楼的宣传栏,但是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所以这一章暂且省略。
第八章演讲听众的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上讲,高校讲座的受众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出于知识、技能或开阔视野的考虑,特别注重讲座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往往选择与自己专业(或自身兴趣)相关的讲座;其次,对于活泼新颖的听众来说,他们更喜欢关注讲座是否有趣、是否时尚,尤其是名人讲座是他们追捧的对象;第三,对于实战型听众,他们更关注讲座内容是否与其出国、就业、考研或专业水平测试相关;第四类,只是因为无聊或偶然而漫无目的听课的听众,对讲座没有明显的偏好,只是因为时间地点合适,偶然看到宣传资料,灵机一动决定听课。
其实每个观众都是以上四类的混合体。他们有时更注重讲座的学术性,有时更注重实用性,同时又希望讲座有趣。当然,每个人都有闲着或者麻木的时候。这时候他们很少仔细思考,大多凭感觉行事。其实大学里有“第五类”受众。他们喜欢自由支配业余时间,喜欢悠闲安静的生活,对讲座和社团活动不太感兴趣(参加这些讲座会剥夺他们的闲暇时间);但是,他们的心理是矛盾的。他们觉得一味地享受闲暇时光是一种“浪费生命”。他们上大学是为了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以后他们步入社会就没那么多学习机会了。如果错过了优秀的讲座,他们心里会有负罪感。对于讲座,这些人的态度可谓“不去是终身遗憾,去了也是终身遗憾。”这种人不仅存在,而且很普遍。如果你环顾四周,你可以随意找到很多。
第一个受众(学术)和第三个受众(实用)会主动寻找讲座信息,但绝不会到处搜集讲座信息,太累,效率低。以北大为例,他们会选择在讲座信息最集中的地方寻找自己喜欢的讲座。喜欢商科讲座的去光华楼,喜欢政法讲座的去法学楼,喜欢理科讲座的去理科一号楼……等等。对于这两类受众来说,BBS的讲座信息版也很重要。毕竟是整个大学最集中的讲座信息集散地。
而第二类受众(看重兴趣)和第四类受众(没有特别偏好)不太可能主动寻找讲座信息。他们经过三角区时,只会看一眼,不会在各个系的教学楼门口停留太久。一场讲座是否会被他们注意到,一部分取决于运气,一部分取决于讲座的传单和海报是否醒目。我在第五、六、七章反复强调的“海报传单的设计艺术”和“张贴场所”,其实大多是为了吸引第二、第四类受众和所谓的“第五类受众”(矛盾受众)。如果你的讲座宣传得不好,可能会吸引一部分一等、三等观众(前提是你的讲座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或实用性),但绝对不会吸引很多二等、四等、五等观众。当你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后,你必然会发现,真正的一等、三等听众的数量是很少的,他们大多不会有强烈的、积极的听课欲望。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讲座宣传很重要”的原因。
根据观众的心理分析,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宿舍楼道(大一楼高一点)的宣传板上贴传单,效率很低。一个学生爬楼梯的时候在想什么?可能几节课下来他很累了,现在只想回宿舍休息;可能他急着回去看晚上9点的足球赛;也许他得赶紧赶上他的家庭作业...他着急的时候怎么可能注意到楼道上的宣传板?如果你贴一张彩色的海报,而不是黑白的宣传单,也许能引起他的兴趣,但是要花多少钱啊!相反,当一个学生走下楼梯时,他有各种各样的担忧——赶着去上课,赶着去食堂和澡堂,赶着去见一个人...人一着急,他身边所有的宣传资料都会大打折扣。顺带一提,大部分宿舍楼的宣传板前的空地并不宽敞,狭窄的环境会进一步抑制人们停下来看传单的欲望。综上所述,我建议大家不要在每个宿舍的走廊里浪费宝贵的宣传资料。
对于第五种受众,也就是“矛盾”的受众,要把握他们的道德忏悔。他们内心深处认为贪图安逸和享受是可耻的,不负责任的,却无法消除自己追求安逸和休闲的欲望(我们谁没有这样的心理斗争?)。强调讲座的“难得”或“独特”,给听众“以后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这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听讲座是你必须珍惜的机会”(如何把这些暗示翻译成语言取决于不同的讲座)等暗示,给他们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你对第五类听众的自责越强烈,他们离开舒适的宿舍去听课的概率就越大。
第九章网络宣传技巧分析
在这个网络时代,大家都知道抢占网络宣传阵地的重要性。然而,大学校园的网上宣传,尤其是讲座活动的网上宣传,具有很强的“小圈子”特征,本质上不是互联网宣传,而是校园内网宣传。可以想象,如果你去强国论坛、新浪论坛等公共论坛宣传某个学校的讲座,会得到什么效果——可能会吸引很多在看的人,但很可能这些在看的人没有一个有资格听你的讲座。即使在校园网系统的BBS里,把自己学校的讲座信息发布到其他学校的BBS上,也很难得到什么真实的结果,更何况各个大学的BBS已经不能互访了(希望这种情况能有所改善)。
所以大学讲座的网络宣传范围很窄,主战场是我们学校的BBS。新闻联播可以作为辅助平台,但主要吸引校外受众。对于北大来说,就是未名BBS和北大新闻网。另外还有一些小型的私人BBS或者社区BBS,缺乏足够的知名度,没必要宣传。对于武大来说,就是白云黄鹤的BBS,武大学校的新闻联播,等等。活动结束后,写一篇关于讲座的新闻稿发布到我们学校的新闻网上,甚至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发布到传统媒体上,都是扩大社区影响力的一种方式。但这属于协会本身的宣传手段,不属于我所讨论的狭义上的讲座活动的宣传。大部分学校都有自己邻近的兄弟学校,北大清华,南开天大,北京学院路八大,大部分省会城市的大学。不知道目前周边大学的BBS能不能互访。即使不能,也可以通过这些大学的同学在自己的BBS上发布讲座信息。校际BBS的相互促进我没有任何发言权。我只能以北大的BBS为例。我觉得大部分教育BBS的版面都不会有太大的不同。
所有高校的BBS都有“讲座信息”版或者“学术动态”版。积极寻找讲座信息的人会非常关注这个页面。但它的缺点是信息量太大,一个讲座信息最多能在首页保留两天。所以一个讲座要发两三个宣传帖,每周一次,在讲座前,让关注的人提前做好准备。一次是在讲座前两三天发,另一次可以在讲座前一天甚至当天发,形成一个有序的宣传体系。正因为学术动态版是讲座信息的集散地,所以只有主动寻找信息的人才会关注,不在乎听不听课的人很少涉足这个版块。为了吸引我在上一章提到的第二、第四甚至第五位听众(他们对讲座本身没有强烈的欲望),你必须有针对性地将宣传帖扩展到其他页面。
到处贴讲座毫无意义,效率低,烦死人;业务岗位在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商协会、股金就够了,政法岗位在法学院、政管、法学社团就够了,自然科学岗位在相关部门、协会就够了。这些页面中的帖子也可以遵循“三次发送”的原则,即讲座前一周,讲座前两三天,当天一次。我再次强调,冲“十大热门话题”做一次讲座是没有意义的,“十大热门话题”只能在BBS首页保留一天,其炫耀价值大于实用价值。宣传绝不是炫耀的过程,而是营销的过程。
人们在网上的心理往往和现实中的心理不一样,但我觉得高校BBS上的学生心理和现实中的心理差别不大,因为高校BBS很接近“实名制论坛”,每个人的IP都是透明的,每个人都没有什么好隐瞒的,BBS上讨论的话题都和现实很相关(比如哪个课程好不好,哪个食堂贵,谁的钱包被偷了等等。),而很少有公共论坛是纯粹闲聊或者发泄的。大学BBS就像一个“信息集市”。学生访问BBS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用网络服务现实。高校BBS上的人说话可能会随便一点,放纵一点,但也只是一点点。通过掌握学生平时的行为,可以预测他们在BBS上的行为。所以我坚持在BBS上发的宣传帖可以和现实生活中发的传单一模一样,最多加一些详细的介绍(因为在BBS上,人们可能会花两三分钟看一篇帖子,所以你可以把字数扩大到500字以内)。
第十章宣传是一体(后记)
这一章总结了本手册的全文。在前面的章节里,我讨论了宣传的意义,时间和地点的重要性,主题如何修改和装饰,海报,传单和网络宣传应该如何使用(我没有重点讨论横幅,虽然它也很重要,但技术含量太小),讲座听众的心理分析等等。作为结论,我必须强调一点,讲座宣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割后用显微镜看问题。一场讲座的整个宣传工作应该由同一个人或一群人来负责,以免造成被分成两派的局面。每支军队在上战场之前,都要经过各种实战演练,才能真正拥有强大的战斗力。现在我们来考虑一个大规模的实战演练。
假设你是一个俱乐部的中层领导。你做了很多实际工作,却没有做出重大决策。所以,邀请谁做主讲人不是你说了算。你所在俱乐部的负责人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去寻找一个有能力、有声望、自由的演讲人,并和他敲定了一个初步的课题——比如“国际NGO在中国的发展”。剩下的就交给你了。借什么教室,怎么设计宣传单,甚至和主讲人的沟通都由你决定。你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应该和说话人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谈(如果他有时间的话)。首先要讨论“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这个主题是否足够吸引人,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不能,应该如何修改?是否应该加上一个吸引人的副标题,比如“决定你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中国社会发展的又一推进器”?演讲者的观点永远是最重要的,他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对你的宣传提出具体的意见。最后,一定要问说话人有什么空闲时间。如果周五借不到教室,可以把讲座改到周六吗?周一到周四晚上,哪个时间段合适?演讲者需要使用多媒体吗?这些问题越早解决越好。绝不能有侥幸心理,以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假设讲座在一周后举行。在这一周内,你必须向学校行政部门申请,借用教室,申请宣传场地。再慢一点,可能就被动了。如果一切顺利,你可能会借一个条件更好的教室,或者至少是更干净的教室。这些基础准备全部完成后,你就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在宣传工作正式开始前,和俱乐部其他人商量,根据讲座的规模,决定是否需要挂横幅,做展板,张贴大型海报。有时候,你的演讲人代表一个组织,会提供一些印刷精美的演讲活动海报(比如Jane Goodall博士的演讲,JA志愿者日等等,我亲身经历过),但这种情况相当少见。我的看法是,无论是手绘还是电脑制作,只要一张海报或展板就够了,最多两张(我更喜欢后者,因为手绘明显缺乏真实性)。你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传单,首先考虑的不是传单的文字,而是标题和版面。讲座的主题和副题应该已经确定了。你要先做一个醒目、清晰、易读的标题格式,打印几份试稿,反复比较哪种字体和字号合适,是否有必要斜着排,是否有必要加上俱乐部的徽章和标志...在实验的基础上,让你的同学帮你鉴别哪张宣传单更醒目,更吸引人,然后放很多中奖的宣传单。永远记住奥美教给我们的原则。宣传不是炫耀才华的舞台。你设计的传单首先要让受众满意,而不是你自己。
传单覆盖人气高的区域,人们有兴趣关注。在北大,分别是三角、光华、法学楼、理科一号楼等。每个学校有自己不同的情况,有自己的“重点区域”;我不赞成在宿舍走廊大规模张贴传单。传单只需要贴满新生宿舍,然后社团成员随手在自己宿舍贴一两张就够了。在三角这么热闹的地方,传单的平均寿命不会超过三个小时,能坚持一天就是奇迹了,所以要每天更新一次(每个机构的情况应该都差不多,传单很少能坚持一天以上,除非你选择了一个冷清的宣传栏,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有条件的话,尽量设计两到三种不同的传单。格式和句子可以稍作改动,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张贴,给人以新鲜感,不会留下重复的印象。讲座前一周和讲座前24小时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时间段。有些人以“周”为单位安排时间,习惯在一周前决定一切。有些人不喜欢提前安排时间,记不住那么多讲座的时间和地点。他们的记忆只能保持24小时,而且总是选择时间最近的讲座。从讲座前六天到讲座前两天,这个时间段大致相同,每天没有特别的区别,只要你在其中的一两天做宣传就可以了。
网上宣传只需要你付出一点努力。在BBS上发帖和现实中发传单完全不成比例。每天发很多帖子都要几分钟。网络宣传要遵循我上一章描述的原则:发帖不要太多,字数可以多一点但不要超过500,学术动态版除外,发帖可以在与讲座主题相关的部门、社团、兴趣页,每周不超过三次。至于抢“十大热帖”这种无聊的行为,是严禁的。
讲座信息的公示是从时间和主题的确定到讲座前一秒。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努力,需要随时做出明智的努力。你必须意识到大学社团活动是不公平的,非常不公平。有些社区行政资源雄厚,不仅经费有保障,借用教室、租用场地的问题也经常有人打理。连他们请的讲师都比你请的有名,整个学校的资源平衡都向他们那边倾斜。但是,你不需要害怕这个官僚社会。他们的官僚决定了他们的低效率。他们永远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宣传技巧,宣传工作的唯一秘诀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有行政资源的社团完全可以用铺天盖地的传单和印刷精美的海报覆盖校园,轻松拿下三角地的宣传场地,有足够的资金租用宽敞的演讲场地。但是,这是一种粗放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浪费的模式,只能让协会的领导变得懒惰、自大、缺乏创造力。一个社区只有致力于充分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源,科学求实地开展宣传工作,让社区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锻炼,这个社区才有存在的价值,才会充满活力。
百度知道机器人会自动回答这个问题,但不能保证100%正确回答。回答结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