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家说的“内卷化”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警惕什么?
有人统计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至少经历了四次财富浪潮:
第一波是商业财富创造。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一代崛起的富豪是从中国供不应求的商业产品开始,从制造业开始的。
第二波是房地产财富浪潮,中国房地产的城市化和市场化,成就了一批地产大亨。中国居民通过购房和投资房地产,通过房地产获得了巨大的价值,房地产财富即将终结;
第三次财富浪潮是互联网财富浪潮。马云、马、等人都抓住了互联网这个最大的风口。
据说第四次财富浪潮正在酝酿,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高度融合,这将成为中国最后一次也是最激动人心的财富浪潮,甚至可能改写财富变迁的历史。
2020年,漂泊者依然在匆匆逃离。杭州会是年轻人逃离“北上广”的下一个梦想之地吗?数据显示,78.72%的互联网人才选择在杭州工作,是因为阿里巴巴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让这群互联网人放弃“北上广”,成为新一代“杭漂”(界面新闻)。其实杭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网友:(杭州)996的故乡,来了就有福气了!(内心)王者之王伤心欲绝。
2020年,“内卷”诞生。一般来说,内卷是内部竞争。内卷化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术术语,泛指生产方式的停滞,原本是农业经济的词汇。公元65438-0985年,中国社会学家黄宗智在《小农经济与华北社会变迁》一文中将内卷化概念带入中国社会,指出封建社会生产力停滞导致劳动边际报酬递减。由于人口众多,人们不得不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
现在,这个概念已经被网友应用了。比如很多本来打算出国留学的同学因为国际形势不好而无法成行,所以考研/碗考的竞争更加激烈,这是一种内卷;中小学生补习班也是内卷。有个形象的比喻,看一部剧,前排站起来看,后排也站起来看,最终导致全场观众都站起来看,否则看不下去。这是一个竞争越来越大,痛苦越来越多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这样加入竞争,你就会被淘汰。所以初中生参与考试,中考和高考都参与其中。大家只是不停地加入补习班而忘记了学习的目的是培养成人,大写的“人”。
为什么“内卷化”这个词会在2020年这个多事之秋突然流行起来?"每个人都不创造新的价值,而是试图攫取股票."假设有10人分享一个大蛋糕。一开始大家都会心平气和的慢慢吃,大家都会很满意。但如果人数增加到100,竞争越激烈,体力消耗越快。但如果不抢食,就会饿死。这样大家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却没有得到更多的回报。反而饿的更快。
回想当年,深圳人以为只有不值钱的人才会当公务员。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有一种说法,因为社会参与其中。
内卷化是指人类社会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定形态后,停滞不前或无法向更高层次的模式转化。内卷的对立面是革命。你现在有勇气改变吗?从“内卷化”这个词里,我们可以嗅到一种集体情绪,那种无论如何努力的无奈,以及人们深陷其中的困境。
人口红利,WTO红利,互联网红利,接下来是什么?还是:改革红利。致富之前千万不要偷懒。
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2021不容易。只有不断前进。* * *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