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高效复习策略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四个子学科。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各部分的比重和题型分布如下:
教育学原理可参考、王汉兰主编的《教育学》、主编的《教育概论》、孙希庭主编的《教育原理》、主编的《现代教育理论》、主编的《当代教育学》、主编的《教育原理》、刘海民主编的《教育原理》、程主编的《心有教育学原理》等国内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著的《教育学原理》。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修订版),同等学力报考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
中外教育史部分,参见孙培清主编的《中国教育史》、李、谭佛友、张汝珍、主编的《中国教育管理制度史》、毛、沈主编的《中国教育通史》、李、王主编的《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孙培清主编的《中国教育管理制度史》、张惠芬、金主编的《中国教育管理制度史》。
教育心理学部分,请参阅、刘如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主编的《教育心理学》、韩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王丕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叶一多主编的《男女生学习心理差异》和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教育研究方法部分,请参阅裴迪娜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概论》、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郝、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马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主编的《教育研究专题》、主编的《质性研究方法》、威廉·韦尔曼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译的《教育研究方法》。高尔和许庆豫正等着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本教程是在上述作品的基础上编写的。读者如果觉得某一方面的内容不够详细或者有疑问,可以继续查阅上述材料的相关部分。
掌握复习的范围和复习方法的处理
教育学专业综合基础考试的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科目多,时间跨度长。所以复习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专业复习范围主要涵盖教育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复习的关键是注意找到考试重点,把握命题规律,确定复习方向。本辅导书是考研基础资料,不会超出考试范围。是专业复习的基础,也是专业答题的基础。把握审查范围,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遵循“低、细、全”的原则,不必大规模展开,也不要好高骛远。
第二,专注。由于学科包容量大,命题要求也不一样。根据这四部分的特点,考生首先要特别注意分数较高的部分,即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下大力气熟练掌握,保证答题速度。
第三,适当考虑对方。对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因为分数低,回报率相对较低,可以在复习中从与所选专业的联系上做出选择,重点关注。当然,在考试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尤其是在题目的选择上,主要看哪道题做起来更方便,不要机械地在一个联系性很强的科目中做那道题,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第四,了解热点。灵活对待知识拓展的内容,重视教育热点,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尝试将教育理论与教育生活联系起来。
复习方法因人而异,不可能千篇一律。一般来说,考生要有一个总的复习计划:关注学校9月份的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全面广泛的复习,尽可能多的收集和占有资料,在确定教育学专业的前提下,选择主要的参考书。这一轮比较粗糙,要以阅读为主,不必急于做题。10~11月考试报名,填报志愿,根据复习提示开始复习重点难点,在大量记忆的基础上掌握重点知识,解决疑难问题。11 ~ 65438+2月模拟练习,巩固强化复习,考前整理。2007年6月5438到10月调整心态,考20到21。具体的复习方法有:结构大纲——把握备考题目的整体脉络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按题目进行复习,重点掌握知识点的要点;大纲——以熟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要义为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逐层展开;循环前进——细水长流,循序渐进,透彻理解,系统把握,偶尔为之,时间越长,循环越大;重点提取法——通过提取提取重点内容,通过记忆和回忆牢牢掌握。个人特点不同,方法不同,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答题标准、时间分配、格式安排
关于答题的标准,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要求。无论对待哪类问题,在回答问题时都要尽量使用教育理论术语及其表达方式,以免给人外行的感觉。
选择题是客观题,是试卷中要求的。它们具有概念性、科学性和灵活性。这类试题一般知识面广,迷惑性强。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如果不注意试题,特别容易丢分。注意选择正确的答案,保证答案的唯一性。不要同时选择两个以上的答案,不要所有的小题都选同一个字母。在答案模糊的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不要乱选。
解析题是区分解析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所表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对错判断,然后分析其原因。这类题目的中心话题多为考试大纲中涉及的重点、难点或歧义问题。他们的观点是非混杂,考生在回答时往往会“顾此失彼”。这种题型的出现有助于克服考生在学习中死记硬背的现象,突出了对考生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但也增加了题型的难度。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明确判断“对”(正确)或“错”(错误),然后进行分析。因为题目本身多是判断句,所以分析一般要着眼于前半句,然后是后半句,最后得出结论。
简答题是简单问答的简称,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虽然是简答,但作为研究生考试,还是要适当进行,最好是用平时答论述题的方式来答。词条要清晰,要点要准确,但围绕要点的讲解可以相对自由随意。
分析论述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灵活多变,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相对来说,回答都不是很标准。在回答问题时,不仅要想清楚,还要充分展开,先把理论解释清楚,再结合实际做出相应的表述。如果给了一定的文字材料,要注意分析文字,尽量符合给定文字的表达方式和风格,适当引用文中的语言进行回答。分析讨论话题,要能表现出自己扎实的理论修养和相对独到的个人观点。一般回答的字数越多越好,至少不少于一页答题卡。
做题顺序不固定,主要是符合自己的习惯。只要你能保证你遵循这个习惯,你就能在三个小时内回答所有的问题。如果偶尔遇到不熟悉的题目,也应该在提纲里,冷静思考就可以回答。即使有回答不了的问题,也要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学识和知识积累。但无论如何,一定不能有遗漏的问题。
在时间分配问题上,总的原则是基本按照分数来分配时间。虽然考试时间长达三个小时,但是由于要写的东西实在太多,时间还是比较紧张,所以一定要加快写作速度。做45道选择题尽量节省时间,一般不超过35分钟,如果30分钟完成就更好了;三个分析题对大部分考生来说比较难,要有一定的考查、思考和判断时间,20~25分钟内即可完成;因为六个简答题要作为论述题来答,篇幅不能太短,一般要55~60分钟才能搞定;三个分析讨论题可能会多占一点时间,因为比较重。希望考生能达到60分钟以上,如果能给70分钟就更理想了。最后留出3~5分钟冷静检查考号和姓名是否填写完整,对应的题号是否正确,试卷上是否有错别字。三个小时对于脑子里什么都不记得的考生来说是很长的时间,但是对于有很多想法和才华可以展示的考生来说就太短了。
关于回答格式,要注意以下几点:写清楚问题编号,并据此回答问题;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陈述;字迹工整,卷面工整。一般要先做一个大概的总结,然后分析要点(要点后详细陈述),再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复试相关信息资源的获取及应对策略
考研信息资源根据其透明度可分为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公共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公开传播,可以方便获取,包括国家考研政策、招生单位特别规定、专业目录、各单位招生简章、考研辅导机构辅导信息等。非公开信息不向社会公示,如招生单位的破格录取信息、录取过程中的调剂信息、新生公费和自费比例等。招生专业目录是报考的依据。这几年考研改革增加了很多,要特别注意。招生专业目录一般在每年6月底至9月初公布。考生应及时与招生单位联系购买目录,确定报考方向。学校信息、导师信息、考试成绩信息可以经常在报考学校的网站上浏览或者与导师、哥哥(姐姐)联系、电话查询等。虽然大部分人并不需要录取的调剂信息,但是对于那些濒临录取的人来说,如果提前知道一个招生单位的调剂信息,他们的命运可能会有所改变。
有各种渠道了解考研信息资源。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是最便捷的渠道。一般国家关于研究生招生和考试的政策都是通过上述媒体正式公布的。例如,光明日报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发布招生广告。现在互联网普及,也有一些专业机构和个人爱好者开办的专门网站。虽然很多质量不高,但是随便看看还是有用的。招生单位是主要的信息来源,包括研招办、院系和准备报考的导师,他们往往会给你一些比较权威、实用的关于考试范围和录取情况的指导信息。使用此类渠道时要特别注意礼貌,不要惹人讨厌。人际关系是辅助渠道,比如一个学校刚过专业的研究生兄弟(姐妹)和专业导师。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可以多咨询一些人。出于胜利后的喜悦本能和人类真正的热情,即使素未谋面,这些兄弟(姐妹)也会善良助人,让你觉得这个世界特别美好。但如果个人不够热情,一定不能强迫,影响他人生活,甚至伤害自己。其他如模拟试题、命题思维资料、权威考研辅导班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2007年是统考的第一年,往年的做法仅供参考,请注意这一点。
现在来说说复试。随着研究生考试竞争的日益激烈,各校组织的复试成为最具决定性的环节。复试是考生充分展示自身素质、能力和素质的最佳机会。优秀的复试也可以弥补之前初试的一些不足。尤其是实行统考后,复试比例有所上升,大部分占50%以上。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复试通常包括专业复试、外语复试和面试。专业课复试与初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题型更灵活,更容易处理;同等学力的考生一般要多上两门专业课。初试后要询问情况,抓紧复习,做到有备无患,有备无患。外语复试分为笔试和口试。笔试具有复试性质。虽然不需要发挥到极致,但是考试的时候也不能做的太差,否则可能会有替考的嫌疑,可能会被刷下来。口试主要考察听说能力。只要你觉得自己对online掌握的很好,就可以开始刷听力和口语了,这样你就可以用外语流利的介绍自己,和考官进行日常对话。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涉及到一些专业问题。面试时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充分了解所报考导师的研究内容。通常复试的考官都是各专业最权威的老师,一般会问一些专业基础知识,你所报考的导师的研究方向,以及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同时,你作为科研人员也要考察一下应聘者的素质,看他们是否善于思考,是否有创新精神,不要给人墨守成规或者油腔滑调的感觉。记住,不要迟到,甚至耽误面试。
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对于考研,只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复习策略准备到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保证,一定会取得相对理想的成绩,实现既定的考研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