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待遇如何?考研后的待遇

读研的目的是为了找更好的工作= "目前最好的IT公司= "微软,百度,谷歌,甲骨文,sap,ibm= = "去他们的网站看看他们想要什么职位,需要什么专业= "找到你认为更适合的职位= "选择专业= "选择名牌大学= "招生简章。

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及对策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04年4月8日

计算机专业是高校的“热门”专业,发展迅速。截至2001年底,全国共有102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其中本科院校475所。计算机人才经过多年的高消费后,2002年就业率和供求比下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前景

中国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到1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技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1)IT人才短缺是世界性现象,很多国家都有20%到30%的缺口。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三年后将达到654.38+0.7万。到2006年,美国将缺少67万名计算机专业人员。发达国家计算机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地招聘。德国政府决定授予2万名非欧盟计算机专家特别工作许可,以弥补德国的人员短缺。

(二)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应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中国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10到15将是世界IT发展的重点区域。未来五年,中国将向信息产业投资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将比2000年翻一番,并继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4.5%提高到8%。据有关专家测算,近年来,我国每年应培养20多万名计算机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三)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21世纪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中国软件产业R&D实力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几年销售额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35%左右。目前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约40万人,其中专门从事软件技术的不到25万人。未来三到五年,中国软件企业将有40万的人才缺口。

(D)沿海和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北京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投资跨越15年,投资300亿美元。上海将建设“微电子产业基地”,“十五”计划引进工业投资6543.8+00亿美元。深圳还被誉为“全球新经济公司五大最佳基地”之一。沿海和发达地区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为计算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会。毕业生倾向于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发达地区的计算机人才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第二,就业趋势

总体而言,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总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会更广,需求主体会从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电信系统、国有企业向教育系统、非公经济实体等中小用人单位转移。由于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就业率与供需比明显下降。

(一)企业是吸引人才的主力军。随着国企改革的加快,对高科技人才和计算机专业的需求会迅速增加。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增长20%以上,该行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素质高,成为吸纳计算机专业的主要企业单位。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和公司的涌入,需要大量招聘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将偏向于外资企业。

(2)教师职业备受青睐。2002年,教育经费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上升到3.6%。高等教育和现代教学技术的普及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2001年,高校和中小学教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8054元和10194元,是近十年来工资涨幅最大的职业之一。2000年,79.35%的计算机专业师范生到各类学校任教,10.38%的非师范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师职业越来越吃香。

(3)考研热潮方兴未艾。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短缺。学历高的会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和更高的工作报酬。面对就业和深造两条路,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后者。国家扩大研究生招生,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了深造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考研热情。

(4)献身国防成为热点。为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中央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从地方高校选拔优秀大学生入伍。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随着一些重点单位向全国各地中心城市的迁移,以及企业内部现代管理机制的运行,国防系统单位从地域和待遇上看,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热门行业和新热点。

三、我校计算机专业就业现状

2001/2002年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就业统计(表1)

就业单位,专业大学,毕业公司,公务员队伍,电信金融企业,中学,海外新闻,总失业

97级是1042162411453。

百分比5.3 7.5 39 11.3 3.8 7.5 1.8 1.8 7.5 100。

98级是1737 171153127319122。

百分比13.9 30.3 13.19.0 4.12.5 0.8 1.65 . 7 2.5 15.6 100。

00大学生人数8 20 10 9 4 2 4 2 2 65

百分比12.3 30.8 16.5 13.8 6.2 3.1 6.2 3.1 3.1 0 100。

(表中统计截止日期为当年9月30日。97级四个失业学生中有三个在2002年考上了研究生。98级19未就业学生中,11在准备考研,4人申请出国。)

2003年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统计(表2)

单位性质大学、公司、政府机关、部队、金融企业、中学等合计

单元数量56 22 6 7 6 30 32 4 163

(统计截止日期为2003年3月20日,仅统计省辖市本地单位,其中省外单位53家)。

第四,直面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在美国和世界经济不景气、IT行业发展受挫的影响下,2002年我国计算机专业就业率比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以上,就业形势明显不如上一年。第一,IT公司的需求在减少,尤其是本科生。二是用人单位选人“挑剔”,优中选优;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难”开始显现。

(1)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本科生的需求越来越集中在名牌大学,地方大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将逐年下降。2001和2002年,计算机专业分别有6.2万人和9万人。截止2001年末,计算机专业在校生总数为58.6万人。2001和2002年,我国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分别为2790人和4050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供需矛盾突出。社会对本科生的需求越来越集中在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一次性就业率90%以上,地方大学60%到90%。专科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次就业率不足50%。近年来,地方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就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以我校计算机专业为例:2001届毕业82人,2002届毕业239人,2003届毕业312人,2004届毕业378人。截至2002年6月底,我校计算机专业一次性就业率为70%。按照这个就业率,到2003年6月,我校计算机专业将有近100名学生失业,可见就业形势的严峻。

(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计算机专业找工作并不难。问题是很多毕业生的期望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和现实的可能。在一项就业调查中,毕业生的首选地是上海、北京和深圳,占受访学生的72%以上。中国有6000多家软件公司,其中55%的企业员工不足50人,42%的企业员工在50至200人之间。但是毕业生以大企业为主,目标过于集中。毕业生要求的平均月薪为2244.6元,其中53%的人选择2000元以上。学生不想去农村工作,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据统计,2001和2002年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有2.4%去县城就业。

(3)就业渠道不畅。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难以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很多单位急需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很多毕业生从事的是录入员等简单的工作,造成了计算机人才的严重浪费。有调查显示,60%的学生认为就业最大的困难是信息太少。

动词 (verb的缩写)人员培训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科技含量高、知识更新快、多学科交叉、国际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服务性强的新兴学科。它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拓宽和深化基础,提高全面素质,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的学生只注重操作层面的技能学习,有的只注重研究生课程,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基础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会削弱发展的后劲和适应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质量,我校计算机专业要培养学术型、外语型、复合型、应用型四种人才。

(1)学术类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其未来从事科研开发的能力,鼓励其报考研究生。

(2)培养外语计算机人才,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加强英语教学。英语是学习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语言工具。印度是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大国,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英语人力资源。中国软件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形成外向型产业,必须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外语水平。外语计算机人才在沿海地区IT人才竞争中优势明显。

(3)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计算机专业应选修电子、通信、建筑、信息管理、财经、法律、广告、新闻等专业的相关课程,既有利于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又能为我国新兴产业输送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4)培养融合学科、技术、产业思维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长期以来,我国计算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理论,忽视了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的培养。由于资金短缺等诸多因素,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太少,实习基地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要创造条件,与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办学,培养人才。应借鉴国内外经验,将国际流行的IT软件培养方案直接引入教学过程,或将著名IT企业的资质认证直接融入选修课(鼓励学生取得各种IT认证),培养行业、企业的国际化实用型人才。我校计算机专业要培养软件设计、数据库、电子商务、网络管理等领域的实用型IT人才。

六、工作对策

(1)开拓就业市场。我们学校是地方院校,理工科缺乏省内外影响力,与用人单位缺乏便捷高效的供需机制。学校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要适应省内外经济结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我们自身的实力和发展潜力,瞄准IT人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我省信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近年来,情报学招生人数剧增(见表3),供需比例失衡。因此,我校计算机专业就业应立足省内,面向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重点突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2006年,5438+0,2002年,多达23.9%的河南学生去了沿海地区就业。2003年,1/3招聘我校计算机专业的用人单位都是从省外约束的。开拓省外就业市场大有可为。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的联系,与用人单位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河南省部分信息学科在校本科生人数(表3)

专业名称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电子工程

2001 5370 2687 1685 1153 2508

2002 5813 2656 1879 1247 2760

(2)加大考研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考上研究生的人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办学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考研是对学生成功的高层次追求,在学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有利于校风学风建设。为学生提供研究生招生信息,提供宏观指导和咨询,帮助考研的贫困生克服经济困难,加强校内外的考研经验交流,都应该纳入学生工作的范畴。考研要与素质教育相适应,与思想教育、心理引导相结合,与学生就业相统一。如果我校计算机专业每年有30%以上的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对学院的学风和就业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抓住机遇,把考上公务员作为就业的新突破点。2002年,公务员考试第一次面对应届毕业生,学院22人通过。未来几年,政府上网工程将大大增加国家行政部门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考取公务员将成为学生就业的“亮点”。

(4)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学生就业指导要由大学四年的“一次性指导”转变为“全日制指导”,由“就业技能”转变为“职业设计”,逐步实现长期化、系列化、专业化。学生中存在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待心理、依赖学校消极就业等现象,要加强引导。面对新的就业形势,毕业生要积极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主动收集就业信息,推销自己,到中小城市、企业、基层单位和急需人才的地方、单位去。近年来,放弃就业继续考研的学生比例有所上升,学校应予以重视和引导。首先,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困难,经济压力大;其次,大量学生放弃就业会对学校声誉和学生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应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

(5)改善就业。我们的毕业生盲目奔波,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也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必须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快就业市场的建设。高校也要把学生就业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学科特点建立就业基地,对本校给予重点支持。

大学生就业有经验,也有教训。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有计算机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学生普遍不想当老师。所以他们在招聘和试教中成绩极不理想,影响了就业。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因为六级不及格或者课程不及格而错失良机。高校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多做模拟招聘会、教学技能竞赛、英语情景对话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竞争思维、时间观念、危机意识和务实态度。

高校应与往届学生建立就业网络,沟通就业信息,拓展就业空间;要利用网站宣传学院建设,分析就业形势,发布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咨询;要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学生就业中的特殊作用,加强推荐,疏通就业渠道,形成全院关心和帮助学生就业的新机制。

结论: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必须坚持以就业率为重点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以就业为主导推进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教学和管理,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扩大在全省和全国的影响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