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你应该振作起来。你应该在开学后做好这些准备!
一、确定报考的专业和院校
作为有经验的人,很多人真的是在9月份就决定报考高校了。一部分原因是复习状态没有达到当初的目标;一部分原因是来不及决定;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比如原来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发生了变化。比如吉林大学停止招生!
所以,辛辛苦苦准备的同学,就临时换个学校吧!所以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优先确定专业比选择院校更重要。因为,首先,这将决定复习计划和进度。转学校容易,转专业真的很难。中国那么多大学,有足够的准备就不怕临时变故!
其次,也决定了你未来的就业或学术范围。而且,现在早做准备,你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或者改变。
选择专业有以下原则:
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做好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价,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规划要具体,比如行业,单位性质,未来你要选择的角色。
在这里,建议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如果大学学的专业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想考研考自己感兴趣的,属于跨专业考研,需要慎重决策,早做准备。
跨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不熟悉,需要自学,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另外,跨专业考研的初试和复试,专业知识背景并不占优势,更需要提前准备。
只有你足够努力,你才会足够幸运!
在选择机构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未来工作的城市,未来打算工作的地方,选择那里的大学,这样熟悉当地的环境,有人脉;
二是个人理想抱负,考研不易,考研机会成本很高。一定要选择一所能实现个人抱负的大学,这样才有备考的动力和考研的激情。
第三,个人能力,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以个人能力为主,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个人能力和个人志向的交汇点,保证自己有机通过考试;
第四,所选专业要考虑所选院校是否有目标专业,以及目标专业的实力。
二、公选* * *班初审
现阶段复习公共课规划。
①英语,每天1-1.5小时。
相信大家都听这位学长学姐说过,很多人考研失败是因为英语不及格。的确,英语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问题。而且英语学习是靠积累的,所以即将进入大三的同学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考研。
可以先试着每天背一个小时的单词,看看能背多少,然后慢慢开始加更多的单词。一般来说,你得读两遍或更多的单词书。准备时间少了,每天背的单词量自然也会相应增加。
光背书上的单词很无聊。也可以去国外网站,纯英文界面更好。除了学习BBC和TEN之类的网站,我考研期间唯一的娱乐就是偶像化(德普真帅)。没有微博,我可以直接上ins或者Twitter,可以更好的查自己看不懂的词。偶像化让我快乐。
②数学,2小时
对于数学,如果你考的是本专业的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建议大三以后利用平时的时间去学。这期间可以看看本科期间的基础教材,比如同济第五版高等数学,清华大学线性代数,浙江大学概率与数理统计,把基础知识过一遍,记住一些重要的公式、定理、证明方法,课后也别忘了做习题。
有些大学没学过数学的同学,考研的时候报考了有数学的专业,就要多学点。因为我们落后于别人,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
3政治,有兴趣可以理解,但一般不要这么着急!
三、专业课的初步复习
①专业课资料收集
考研专业确定后,可以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高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等互联网渠道收集该专业的考试科目、参考书和复习资料。
除了网上收集,还可以找一些考研结束的学长学姐帮忙,收集一些最新最实用的复习资料。
②专业课复习
在收集了专业课的书目和参考资料后,要通读专业课的指定教材,对专业知识框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专业课的复习可以晚一点,但是如果专业课比较多,就需要早一点准备,正好寒假开始。可以根据指定教材清单制定寒假每日阅读计划,规定每天阅读1-2章。有时候有些文科书目比较晦涩。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读理解,然后明确框架,然后手动整理其脉络,提取其主要思想到你的笔记本上,以便以后复习和查找。
对于参加跨专业考试和研究的学生,
如果是跨专业的话,最好在大三上学期开始学习本专业的部分课程或者直接阅读本专业的考研指定参考书,然后在大三开始阅读与指定参考书标题相同,但作者不同,内容有些差异的教材,这样可以增加对指定教材的理解,降低考试时不熟悉内容的风险。
由于考研竞争激烈,很多学校的专业课大面积超出指定教材,有时甚至有一半以上的考试内容在指定参考书中找不到(主要针对经济学和纯文科专业),所以尽快看一些其他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指定教材明显不够权威,内容太浅或者内容不够全面,就要仔细研究与该书同名的权威教材。
对于大三的课程安排
有些学生大三的时候课还是很多的。对于一些和考研直接相关的课程,你要好好学习,因为这样可以为你后期的复习节省时间和精力。
比如统计学专业大三会有时间序列的课程,时间序列也是计量经济学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下,还是要好好上课。对于一些无关痛痒的课程,比如职业规划课程,你知道该怎么做。
最后,希望你决定考研的话,全力以赴,备考。让我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