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辞职
01
还记得小时候个子矮,脸比同龄人更稚嫩。到了上学前班的年龄,学校拒绝接收我,说我年龄太小,和实际年龄不符,实际年龄小了一点。我怕我跟不上节奏,就开车把我和我妈送回去了。我哭了,因为我害怕这种被拒绝的感觉。超生被罚的阴影在我心里种下了自卑的阴影。看到身边的朋友都去上学了,可能就剩下我一个人在家,我很害怕,也不愿意。后来我妈去学校找老师,谈了恋爱,同意我去学校“先试试。”
上学后,我仿佛进入了天堂。我喜欢和同学一起玩,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我只知道我每次都能拿到班里第一,但我从来没有真正把学习当成一项任务,也不太在意。我父母从来没有提过读书的用处。初三的时候碰到学制改革,老师推荐我跳五年级,这样我的年龄就比新同学小了一岁,成为我们班最年轻的同学。
虽然我从来不认为年龄是优势,但我不认为它会成为阻碍我发展的劣势。我深受各种励志人物经历的影响,坚信一个人追求梦想的成功不在于早晚,也不在于年龄,而只在于想不想做。是的,在我后来的人生奋斗中我做到了。凭着超乎想象的执念和毅力,我做了一件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辞职考研。
02
一直想直接读研,想去本专业最好的学校,这样更接近自己的理想平台。就像小时候,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要好好学习。父母没想到我能考上好大学,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因为家里穷,想着我高考成绩一般,专科肯定不会放我走,让我出去打工。后来我“意外”考上了一个211.985。虽然很惊讶,也很担心学费的问题,不过还好当时开了。当我进入大学时,他们不能给我建设性的建议。他们只是希望我大学毕业后最好踏入社会工作赚钱,因为他们真的负担不起。
于是毕业后独自一人来到北京找工作,开始了北方的生活,但是内心的考研念头一直蠢蠢欲动。虽然我每年都报名,但是在职考试复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考研成绩说明我英语有短板,要花很多时间在上面。我决定辞职考研。为了辞职后在帝都生存,我决定开始攒钱。除了房租,那段时间我把生活费控制在一周100元。
2012年底,我如愿辞职,考了13的研究生。经过四个月的复习,我的考试成绩非常理想,但是面试失败了。当我得知自己没有被录取的时候,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哭了一整天,怨天尤人,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劫难逃。第二天随便找了个工作就上班了。我没钱了,不得不在经济上独立。还是放弃我考研的想法吧。但还是忍不住报了考研。考试前在公司加班。第二天我蓬头垢面的去了考场。还好我最后的成绩比较理想,和前一年差不多。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面试我特别感兴趣,做了充分的准备。终于在2014如愿被录取了,这是一种平静的喜悦。
03
心思定了,但是年龄比同学大三岁。我觉得年龄不是问题,因为我的内心永远年轻有活力,但现实总是打在你的脸上。虽然考上了好学校和喜欢的专业,但是从2015开始,北京开始控制进京人口,对应届毕业生落户北京做了非常明确和严格的年龄限制。本科生不能超过24岁,硕士生不能超过27岁,而我,到我毕业的时候,才刚刚28岁。没想到,年龄成了我今天的一个禁忌而敏感的词。伴随着超龄的身份焦虑,我在读研的时候并没有那么轻松,内心的自卑不时泛滥。
以前觉得只是个户口,所以不在乎。只要你给我一份好工作,我就能实现我的理想。我太天真了!那些央企、媒体、事业单位在筛选简历的时候直接过超龄关,给不了你户口,根本不看你简历,因为符合年龄条件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年龄也是体现一个人优秀的标准,虽然这个标准是如此的不合理。这样,人生中自己尝试和犯错的机会就少了。你必须扎根于洪妙,你的家庭必须富裕,你最好一路顺风,不中断学业。不然你的弯路,你不知道自己要走多远,也不知道走远了还能不能回来,那就更尴尬了。
04
北京户口的重要性是肯定的。当我不得不考虑宝宝去哪里登记,住在哪里,有没有资格买房,能不能买车,以后在哪里上学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既然理想达不到,至少要顾及生存问题。好在公务员考试报名还是比较公平的,没有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我不会以貌取人,不会让你注册。但是我只剩下公务员一条路了。曾经有一万个人鄙视做机构蛀虫,讨厌行政机构里那些冷漠的面孔。没想到会成为其中一员。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吧。如愿考上了。我可以留在北京,我的宝宝可以在北京注册,呵呵。但为此,我要服务五年,不能辞职,不能调动,不能选择。五年后我就33岁了,也就是说我可能要一直待在这一行了,而且从我想转行开始,恐怕事情就变了。
28岁了,接下来的五年应该怎么规划,才不会让自己后悔,追上失去的东西?于是我就来了,给自己种了一棵树,希望能天天浇水,直到它茂盛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