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和,自然地理,考研重点

核心知识领域:自然地理、资源、环境、地图和测量、数学和信息。

核心课程示例:

例1:基础地质学(72小时)、现代地貌学(54小时)、气象学与气候学(63小时)、地图学(54小时)、植物地理学(54小时)、土壤地理学(54小时)、水文与水资源(54小时)、全球环境变化(双语)、人文地理学(54小时)。

例2:自然地理(48小时)、地图学(48小时)、遥感概论(48小时)、地理信息系统(48小时)、地貌学(48小时)、气象学与气候学(48小时)、计量经济学地理(48小时)、人文地理学(48小时)、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学(48小时)

例3:普通地理(36学时)、自然地理(54学时)、人文地理(54学时)、综合自然地理(54学时)、化学分析(72学时)、环境工程(108学时)、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72学时)、环境生态学(72学时)、地图学。[1]

培训目标

培养具有自然地理、资源与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受过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地球表面特征与变化、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在科研教育单位、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

设置背景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与管理。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从此,“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将退出本科专业的舞台。培养自然地理和资源环境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和训练以及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