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考研”这个词突然成了热门话题。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反向考研成了热词,因为这是大家传统意义上的考研,应该是一个追求更高更强的过程。也就是说,我应该考一个比我现在教育水平高的学校,至少是和我现在水平差不多的学校,但是现在出现了反方向考研的情况。
反向考研的意思是原人。本科的时候是985学院的学生,但是考研的时候考上了一个211的学院。可以说是降维了。面试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因为想象你是面试官,同样的两个人,一个三本大学,一个985。你更喜欢报哪个?肯定是学术水平好的那个。因为你觉得他本科成绩那么好,基础也不算太差,这种人更容易教,这种人降低学术水平成功率自然更高。
这反映了一个现状,就是涉足考研的机会越来越小。大部分同学不再追求学历的逆袭,理性看待考研院校的选择。原来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学校不太好。想通过考研达到更高层次的学历,所以要冒更大的风险,就是1年考不上,第二年能承受的学生越来越多。考哪个学校当然重要。所以这类学术水平高的本科大学生就出现了去考那些水平差的研究生院。
考研太纠结了。基本上这三年考研报名人数都在400万以上。要知道真正的入学考试是1,000万。仅仅点头就意味着40%的同学会选择考研。这时候申请哪所学校不重要,关键是要被录取。为了追求安全,更多的同学选择降低目标院校的水平,这样成功几率更高,也不会耽误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