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考研三战四战的同学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一战报考北大软微,考的不好,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二战。报考二战的北大研究生院,二战复习顺利,最终以360分进入北大复试,排名第26,但计划招生2233人复试。虽然复试也准备了一段时间,但是最后面试的问题回答的还是不好。没想到,我没有完成反击。接到高铁回来的电话,那一刻眼泪像决堤了。一个男人在高铁上哭成这样。后来参加调剂,去武汉大学某学院面试。结果很可惜,综合评价0.5分。后来我没有去211的一些面试通知,因为我错过了二战,所以我抱着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的想法开始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北大。当时我和父母一起做了这样的选择,那就是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失败了我就不再考了,所以我很感谢父母的支持。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路真的很难走。我读的是本科学校,所以自习室里都是大三两岁的学弟学妹。有时候会在校园里遇到本科老师。每次从远处看到熟悉的老师,我就立刻低头或者往另一个方向走,生怕老师认出我来。这种感觉现在很难受。经过前两年的准备,我其实对考研的技巧已经相当熟悉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最大的敌人是我的情绪和自我怀疑。
首先是情感。二战时和同学合住一个房间,所以全程有一个经常研究的朋友陪着。有一个脚踏实地的研友备考,会让人觉得没那么多必要和不好,因为你不是一个人。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不得不独自面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道路,因为岩友已经登陆了电子科大。岩友是7月份回家的,所以7月到8月是我最孤独的时候。以前晚上回来都有人陪着聊天,但是燕友走了以后,除了点菜,很久都没有说话。后来实在不行了,就买了天猫精灵和萧艾,晚上回来就和人工智能聊天(现在要感谢这两个人工智障,最搞笑的应该是微软萧冰,唱的真的很好!!!)。从9月份开始,我就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校园里走来走去,所以后期情绪波动不大。总的来说,我是乐观自信的,除了我更容易感到孤独。
还有一点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你一定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如果你不相信你能进去,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没有意义了。我觉得能坚持三战甚至四战的人,应该不仅仅是拿个研究生文凭,还对某个机构有着疯狂的执念。我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只有我的父母和一两个好朋友知道这件事。事实上,从二战开始,我几乎和大部分朋友都失去了联系。我的朋友圈除了分享歌曲,没敢透露任何和我现状有关的文字和图片。因为我也知道,大部分朋友都无法理解我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选择。有人会劝你工作,有人会劝你降低目标,不要拘泥于北大。当然,这些都是善意的劝诫,但对于每一个选择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人来说,真正需要的只是一句“我支持你”。
虽然我最近三战的结果都不好,但主要是数学上的失误。二战人数是123,结果今年只有85。恢复考试后,主要是考试当天状态调整得不够好。我其实在考场大题第一题就写下了判断极值的条件,这是三年来任何练习都没有出现过的。这可能也和考前复习基础概念的漏洞有关。还有一个概率论的问题。第一题写的推演是正确的。结果在第二题写的时候,脑袋不对,以为前面写的不对,就把正确的推演划掉了。另外,今年的考题有点标新立异,考场上会有些慌乱。特别是我发现过去最好的线生成概率用了很长时间还有做不到的地方。我问自己在考场上脑袋像块木头,所以只考了85分,而北大的线是90。虽然最后总分超过了最后一个进入复试的十多分,但是也没用。虽然今年除了北大,其他学校都没有85以上的数学线,清华甚至有70的数学线,但考研就是这样,我愿意“认输”。
但是最后我还是很幸运的被调到了厦大。本来是打算找个工作在职读研的。回想这三年,感觉自己真的成长了很多。大学的时候我曾经有点悲观,没想到在一次次考研失败的挫败感中,我变得越来越乐观。也许一次次的失败撕下了我心中的遮羞布。以前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每天都活得很累。二战、三战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几乎失业,甚至是失败者。也许恰恰相反。当你周围的人不再对你抱有很高的期望时,你其实会变得更加放松。我就是这样逐渐意识到,只要我为梦想而奋斗,不管我现在的处境如何,别人怎么不解甚至嘲讽我都无所谓。开花后,人们永远不会问它们在土里埋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