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A&F大学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方面的经验?
一、关于选择学校和专业
西北A&F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其实学这个专业的都知道,全国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不多,好学校开设这个专业的就更少了。也许林楠是南方比较好的专业,北方有西部农业,北部农业,中部农业,然后还有各种研究所。当时在考虑选择科研院所,后期转型可能不会很大。如果在读研期间发现自己真的对科研不感兴趣,以后可能会很痛苦。所以在高校选的,我过了。毕竟我考研后还是有点名校情结的,但据我所知,西农和北林的报考难度差不多。而且西农是985,数学考的是数学农民,在数学上对普通人很友好。作为一个专业,我不想跨考,就报了这个专业。
Xi考研不公布招生比例。只在2019公布过一次。19年招录73人,报名人数126人。但最终录取名额一般会多几个,因为免试不会每年往上推,没往上推的名额会统一招录。虽然2019的情况比较乐观,但是这两年我明显感觉到报考的人数增加了,跨我们专业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报考的同学还是要好好复习,不能掉以轻心。我了解了一下,做了一个统计表如下:
统招复试年度最低报名人数
19考研73 284 126
20考研42 294未公布
21考研32 296未发表
22考研42尚未复试,未公布。
第二,最初的经历
1,政治
政治不应该太早开始,但也不应该太掉以轻心。我记得我是7月2日开始复习的,以下是我的时间表:
7月到8月底暑假: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政治,看一段徐涛的视频,做一道肖秀荣言简意赅讲的选择题。有的更多,两天一天看完一节也看不完。这个时候你就不用关心正确率了。最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同时,你要注意暑假期间不要花太多时间在政治上。一个小时左右足够了。暑假基本可以度过第一次。
9月:每天一个半小时,两道强化选择题。这一次,我没有看视频。那时候每天看一个强化讲座,然后再刷一遍1000题,一边总结知识点。比如那些“第一次”“第一次”之类的特殊知识点,可以记在小本子上,每天睡前看一遍,不用刻意去背。
10月:刷1000题三遍。这次,我没有看书,也没有看视频。这时候徐涛的宣传册出来了,我一边看一边刷了三遍;同时,微信官方账号徐涛将在年中开始背诵一些知识点。他还会在自己的微信官方账号里发一个记忆曲线表格,跟着他就行了。
11月:这一块的时间看个人,你背书的速度,做题的速度。小八和市面上各大政治老师的预测都出来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做选择题。我当时做了肖秀荣、徐涛、腿姐和几个不知名的老师,名字有点忘了。可以多做选择题,多练习。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你已经刷了三遍1000题了,刷预测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掐时间!毕竟考试时间有限,所以要加快工作进度。徐涛继续束腰。
12月:最后冲刺阶段,政治需要更多时间。那时候每天要刷选择题,背书四五个小时。选择题部分,小思出来了,认真的抽时间刷小思,然后用两刷三刷肖四肖八,注意总结错题。再读一遍书,了解错题对应的知识点。大题我是和肖秀荣一起背的,但是这个时候没有和徐涛一起背,因为小思的内容很多,这个时候有老师一起背就不错了。
2.英语
对于英语,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背单词。我那时候习惯背单词。他有最大字数限制,我可以在网上找破解版。同时,大三整个学期,我都可以看语法和长难句。
暑假一开始我就要开始看真题了。这本书是张健的黄皮书。暑假的每一天,我都会认真读一篇文章。强化的工作就是先做题。我回答的时候会全文翻译,每句话都能听懂。当我不懂他们的时候,我可以看唐迟的阅读课。但我个人建议,如果能看懂他们,就不看视频了。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理解题目的角度不一样。以后没时间我就一天做两篇。
到9月份开学的时候,我已经差不多看完第一遍真题了(记得留两套真题做最后冲刺模拟!)。我开始用两把刷子看真题,但是我发现我用两把刷子做的时候能把答案记得很清楚,所以我觉得这次的目的是把长难句再熟悉一遍,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这时候速度可以更快,一天两三个真题。
10月:此时应该看完真题,开始看“七选五”和翻译的网络课程,学习答题技巧,练习真题。我个人当时看的网络课程一般,大部分都是自己练的,所以这里不推荐老师。
11月:开始练习完形填空,看了作文网上课,后面是总结各种作文的模板。
12月:背诵11月总结的作文模板,考前安排时间进行考场模拟(之前提到留了两套真题进行最后模拟)。
3.清点农民
数学农一开始跟着数学学数学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考试大纲,不要看一些我们不考的内容。大三开学第一次看网络课。那时候,我在概率论方面跟杨超、李永乐、俞炳森。我就按照谁的课买书,然后做后面的练习题。
暑假开始强化阶段,看视频,刷题。我把我的高三数学老师换成了吴忠祥。感觉吴老师讲的比较好,很后悔没有讲他的基础课,因为他之前提到过一些强化的方法,但是杨老师在课堂上没有提到,所以我建议基础和强化跟同一个老师,思路会更清晰。在这里,我强烈推荐吴忠祥。线代还是原来的老师,教材跟着老师买强化课的教材。当时还买了唐家凤1800题。对于数学农民,只需做A部分..我继续强化阶段,直到9月底。
10月份开始刷了几套数学三真题,然后又刷了数学三真题。学完之后做数学三真题真的很爽,因为数学三要轻松很多,所以我基本上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做完一套,每天一套,不到一个月就能做完。刷完一遍,开始刷两遍,刷三遍,总结易错点。回去多看看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多刷一些相关的题目。
11月继续刷真题,同时可以买一台李永乐330练习基础题。在数学上,得基础者得天下。
12月份不要停真题,同时在市场上买一些老师的冲刺试卷来练手,巩固知识点。
4.专业课程
专业课参考书目:吴发起、张洪江主编的《土壤侵蚀》,耿增超、戴伟主编的《土壤学》。试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但这每年都不一样。选择题很久没过了,填空题几年后重出江湖,得准备准备。
专业课和政治一样。刚开始放暑假。我在暑假期间开始从头到尾阅读参考书。当时还没有考试大纲,后来到了9月,农第一次为一门专业课的考研制定了大纲。现在正在考研的你可以根据那个大纲来复习,大纲里提到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
暑假结束后,我开始整理真题答案,9月份再背一遍。真题的答案可以在书上找到,也可以在网上查阅。第一遍背起来会比较难,但是只要熬过第一遍,后面就容易多了。我之前做过统计。虽然有两门课,但是因为重复率的原因,十几年的真题加起来也就一百多题。我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开始背之前,从头到尾背了三遍。三遍之后就熟悉了,然后就照着这个曲线背了。
关于背诵技巧。有些问题的答案真的很长。在整理答案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整理,要分点回答。考试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个,一定要分!提炼答案的重点,先记住重点,再根据关键词联想到具体内容。如果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也不妨报个辅导班,这对考研初期备考的帮助非常明显。
三。复试经历
复试以实验为主,参考书为刘增文、吴发起主编的《水土保持实验研究方法》及初试用书。
21,我复试的时候,有56人进入复试,最终考生人数是35人,大概是1:1.5,最后一个进入复试的分数是282。
复试的笔试科目是政府正式给的水土保持(本专业学生可以把本科所有的书都看完,非本专业学生可以买这本书参考),主要是本科期间本专业知识的综合。当时看了第一本书,一般感觉没啥用。毕竟,考试是一个综合性的开放式问题,不像第一次考试,这本书有具体的答案。所以可以说笔试科目没有具体的参考书,会综合考查本专业的知识,几乎是一个开放式的大题,可以清晰的组织起来。
复试分为政治、专业技能、实验技能、英语口语四个部分。随机在线提问,直接回答,全程约10-15分钟,每部分约两个问题(因为目前上线只有两年,这两年每部分的题量不一样,有时一部分在一起,有时两部分)。自我介绍一定要背下来,不要卡壳,因为这是唯一击中目标的问题,不要在这里丢分。西农的采访会有政治问题,所以要关注一些时事,清楚一些基本的国家大事。网上复试,面试采取抽题的形式,可以带一张纸和一支笔。画完题不要急着回答每个部分。组织语言。你现在可以把关键词写在纸上,思考一下再回答,但是时间不能太长,十秒左右。
四。给同学的建议和鼓励
以下是我在考研时对考试内容没有的一些个人建议。
关于早上几点起床。我个人认为,除了每天能保持精力充沛的人,早上五六点起床真的没必要。大多数人精力有限。我的亲身经历表明,如果早上七点开始学习,到十点就会浮躁,一直犯困,效率肯定很低。所以备考期间,我夏天七点起床,冬天八点起床。我更喜欢墨水。冬天八点起床后洗漱吃饭,差不多九点到十二点学习三个小时。而且这三个小时精神特别好,效率自然高。
关于准备心态。我的建议是永远不要和别人比,自己努力备考。那时候我是个独行侠。我去自习室一个人吃饭,也不常和报考同一院校同一专业的人讨论。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个新闻太封闭了,其实不然。想想吧。你们都是刚考研的,都有同样的学长学姐和他们传下来的信息。那不都一样吗?你们之间的交流,充其量也就是试探一下彼此的备考进度。如果你听到大家都比你快,你会慌吗?有时间的话,不如和学长学姐交流一下。他们是有经验的人。不要和别人比,都一样。不要看别人早上几点起床去图书馆晚上学习才回来。效率是第一位的,也不看看别人复习的多快,快?你听说过吗?你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的走,但这绝对不是你懈怠的借口。每周规划好本周的目标,还有每天的小目标,杜绝稀里糊涂的准备。
关于时间分配的问题。我在备考期间,每天都会为每一科安排时间,让你保持对这门学科的感受。身边很多朋友都喜欢一天学数学,明天上专业课,这样很容易扰乱他们的思维,尤其是政治英语。即使有些同学后期想学习更专业的课,也一定要记得每天安排时间看,哪怕只有半个小时。
“考研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是我在整个备考阶段听到最多的话,相信你也一样。每年有几百万人报考考研,有几十万人弃考。到考试结束的时候,你已经打败了很多人。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如果你努力,你就会读书。坚持下去,就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