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古生物学?为什么古生物学家这么少?是因为一道难题吗?谢谢你

古生物学是一种生活在地球历史地质时代的生物,现在已基本灭绝。包括古老的植物(芦苇、鱼鳞等。)、古无脊椎动物(三叶虫)、动物(货币昆虫、三叶虫、菊石等。)和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恐龙、始祖鸟、猛犸象等。).古生物死亡后,除少数(如冻土中的猛犸象、琥珀中的昆虫)因特殊条件仍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外,大部分已钙化、碳化、硅化,或被其他矿化充填并交替石化,形成仅具有原始硬件部分形状、结构和印模的化石。(好好看看下面)

“358”找矿突破目标从2010开始有序推进,日益逼近“3年”的时间节点。在一些找矿成绩突出的地区之外,一些地区的找矿进程被拖延了。面对这种情况,有专家提醒,前期大规模基础调查数据信息量不够,也是找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然而,基础地质调查数据准确性的关键是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古生物地层学是基础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该专业面临着人才短缺和缺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基础地质工作将如何开展?这已经成为许多行业专家担忧的问题。

“化石鉴定找不到人”困扰地勘单位

“前几天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一个项目施工的时候,我们研究所采集了化石,但是找不到地方鉴定。”内蒙古地质调查院副院长、总工程师邵继东告诉记者,“如果地层不清,成矿带的基本地质背景不清,就会影响成矿带的确定和找矿的进程。”

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对地层时代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确定地层时代是基础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研究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如果前期基础地质调查资料不够,会极大影响后续找矿进程。“在做基础区域调查时,采集的化石没有经过专业鉴定,无法得出结果。即使最终形成了区域调查数据,在一些具体地层时代的确定上也没有准确的结论,这些后来被人们采用的区域调查数据也不是最详细、最准确的。”邵继东说。

要研究地壳发展史,首先要了解古生物史,不仅因为古生物史是地质史的组成部分,还因为研究沉积发展史和构造运动史需要古生物资料。因此,可以说古生物学是地质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古生物与土地资源、石油、煤炭、化工等关系密切,石油、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只能靠古生物知识定位。所以古生物学家极其吃香。为什么古生物研究人才这么难找?

“以前各个地区的研究所都能鉴定古生物,有专门的专业人员是古生物毕业的,包括珊瑚、三叶虫、变形虫、古植物。目前我所知道的华北、东北等省的地勘院、地勘单位,基本都没有研究古生物的,也不会有从事采矿的古生物鉴定师。”邵继东说。

冷热不均的专业发展“二元化”

用中科院院士、中国古人类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的话说,古生物学是一个既“热门”又“冷门”的领域。“热”是指这个领域在国际上的关注度很高,甚至高于国内,也是公众感兴趣的领域。说到“冷门”,古生物学涉及的大多是冷门的传统学科:形态学、分类学、解剖学。这些被称为“传统”或“经典”的学科,在中国其他领域几乎“绝迹”。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古生物和地层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国内外备受关注。“澄江动物群”、鸟类起源、被子植物、多细胞后生动物的发现,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古生物学产生了兴趣。在全球界线层型、大灭绝和恢复方面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古生物学的国际地位。英国《自然》杂志编辑亨利·吉(Henrry Gee)曾写道:“中国拥有最好的化石和最好的古生物学家。”

很多人会有疑问,如此辉煌的成绩怎么会“后继无人”呢?事实上,即使在炙手可热的古生物和地层学研究机构,也面临着人才难以为继的局面。从近10年的招生情况来看,被称为世界三大古生物研究中心之一的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人才储备方面已经“捉襟见肘”。知识面广,计算机和外语水平高,但专业知识明显不足,是近年来该专业刚毕业大学生的“标志性”特征。导致能留在科研机构的人才少之又少。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古生物研究队伍一直在萎缩。据初步统计,古生物学会3000多名会员中,大部分已经退休,真正战斗在古生物岗位上的专家不到800人。

据合肥工业大学教授贾志海介绍,北京大学于2010恢复古生物专业。目前,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均开设本科古生物学专业,其中沈阳师范大学于2011建立了全国首家古生物学学院,也是世界上唯一以古生物学命名的专业学院。但该专业整体招生很少,北大、南京大学每年该专业本科生人数在10以内。沈阳师范大学的具体招生规模还不清楚。

在目前的学科体系中,研究生的“古生物与地层学”是一个二级学科。目前国内大部分有地质学一级研究生招生的高校,基本上都有古生物专业,但各校该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多为“个位数”。除了高校,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也有招生,但屈指可数。据中国地质大学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的一位硕士生介绍,该专业的学生中,有超过1/3的人选择了本专业以外的专业,大部分都是调剂过来的。

"对于古生物学这一特殊的基础学科,我们必须重新考虑人才培养的方式."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原副院长杨湘宁说。

学科调整造成了人才缺口?

65438-0997,国家调整古生物学本科专业目录,高校暂停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专业招生。一些高校即使保留了专业,也很少招满员,造成一段时间“青黄不接”的局面。人才的短缺影响了学科的发展,甚至影响了专业教育的延续。

在杨湘宁看来,古生物和地层学的“兴衰”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探,也带来了古生物和地层学的繁荣。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大规模专业调整,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内高校本科专业划分过细的问题,而当时国内外的古生物专业已经逐渐饱和。但不可否认的是,调整之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古生物专业很多大学都没有重建。

据了解,在恢复招生后的新教学方案中,许多高校该专业的课时比以前大大减少,这使得许多古生物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甚至研究生阶段难以系统学习古生物知识,事实上也影响了更高层次的古生物专业人才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大四的时候去古生物专业读硕士,基本知识几乎没有。这极大地影响了专业进步和独立开展野外古生物地层研究的能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名硕士生说。

「窄脸」影响专业选择吗?

古生物和地层学的研究,对于揭示地球的发展历史,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大量培养这个专业的人才,只能服务于区域地质调查,面窄,发展空间窄,影响了古生物和地层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这让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望而却步。”邵继东认为。

目前国内地勘单位确实很缺专门从事古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人才,但是招不到。很多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都不愿意从事纯古生物学的工作。对此,贾志海认为,国内地勘单位缺乏专门从事古地层学的人才,与其工作性质有关。现在大多数地勘单位都需要能熟练工作,对大多数种类化石都有了解的古生物人才。而古生物地层专业人员的培养周期长,专业性强,鉴定某一种化石至少需要硕士学历。现在几乎没有人非常了解各种化石。另外,因为古生物研究的继承性和专业性,长期坐冷板凳需要耐心。所以很多古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选择转行。

也有观点认为这归功于高校的产业化和产业化。贾志海更直接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究其原因,与整个社会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功利性密切相关。目前高校的课程追求社会上流行的实用主义原则,“一切为了就业”成为了“唯一法则”。所有与就业关系不大的专业和课程,要么砍掉,要么忽略;反而特别受欢迎。对此,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迅认为,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高校的就业率与高校的发展乃至其开设的每一个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连续几年的低就业率会严重影响其未来的升学率。因此,高校的课程不得不把学生的就业放在第一位。

「专业人士」在担心什么?

说到专业的选择,没有多少学生在读研之前对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就业前景。“其实我最初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大二的时候跑了一次招聘会。当时的情况是,如果毕业后选择去企业,对古生物和地层学专业的学生要求略低,就选择了这个专业。”一名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不过,就业真的很难。相对于地质学的其他专业,古生物和地层学的就业应该是比较差的。这个专业适合研究,不适合生产应用,因为不能直接看到效益,所以就业不好...大多数人选择读博士,然后转向研究领域。如果他们不读博士,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于毕业后选择去地勘单位工作,这个学生显然不能接受:“现在的研究生教育不会让你做纯古生物化石鉴定。因为化石鉴定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且积累了这么久,出来,去地质队,谁愿意?很多本科去了地质队几年,回来读研。但是,现在的科研就是砸钱进去。真正脚踏实地的学术研究并不多。”

鉴于外界诱惑对学术发展的影响,有人感叹,或许,在过去,“终身制”容易培养出优秀的专家,让他们愿意做点实在的事。

招生对象应该面向谁?

事实上,中国发展古生物学专业和培养教育人才并非没有优势。

中国幅员辽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源储存从几十亿年前的太古代到几万年前的晚更新世都保存得很好。以早期生命演化的研究为例,中国华北地台拥有跨越25亿年的晚太古代和早元古代连续沉积岩。这些都为科学发现和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从学科的历史发展和传统来看,中国古生物学虽然起步比较早,但具有良好的传统和国际合作优势。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与国际各国合作寻找和研究化石,近年来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就教育机构而言,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古生物专业教育体系,学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但就专业教育、学科发展与就业的矛盾而言,真正的专业兴趣在人才培养中是不可忽视的。

理查德·福特(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曾说:“古生物学是一个个人主义的职业。在如今这个似乎由投资经纪人和电脑程序员主导的世界里,古生物学家还是有些冒险的气质的。那些另辟蹊径,深入沙漠或在山野流浪的人是时间冒险家和史前历史学家。”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一位负责人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古生物学不是谁都能做的。中国古生物学会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古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研究工作也很辛苦。

以北京大学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方向为例,可分为进化生物学(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和无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微动物学、古生态学、古地理学、综合地层学和沉积地层学六大类。而且这还不包括专业外选的其他课程。

"...古生物学得懂天文地理!你知道什么是米兰科维奇周期吗?如果死寂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冰川会在地面上升。你知道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吗?有没有人一看到地上的菌群滚到地壳下面就翻脸不认人?你知道什么是海洋传送带吗?当温度和盐度发生变化时,整个海洋有什么革命吗?”这个曾在网上流传的名为《学古生物学你最伤不起》的帖子,用机器猫汤姆的口吻描述了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专业学生繁重的学业任务。

非地学本科背景的学生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地学。古生物学的研究往往不需要非常前沿的生物学知识。而且对于地学来说,非常强调野外经验。无论你的背景如何,如果没有扎实的领域知识,即使你努力学习课本知识,充其量也只是“纸上谈兵”。每一个古生物学的新观点都需要大量的地质和化石标本作为依据。有时候,为了发现一个有价值的标本,研究人员需要在野外搜寻十几年甚至更久。这种职业要求研究人员有强健的体魄,但也需要愿意为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做出贡献的激情。

有人开玩笑说,古生物地层学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国外的专业研究非常丰富,而且是作为爱好来做的。如果你是“富二代”,或者有大无畏的精神,那就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