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机构筹集了多少?
今天是2017年3月3日,还有不到一周就是女同胞的节日了。我在上海创业已经七年了。2010年3月8日,我从海南坐火车到达上海。本来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我的人生规划是找一份两到五年的稳定工作做个过渡(结婚生子),然后辞掉工作追求梦想。然而,国家公务员海南海事局复试后,我突然对稳定的工作失去了兴趣,在大学好友的唆使下来到了上海。我想:反正要创业,何必等。从此走上了长达七年的不归路。
说到梦,我想简单提一下我过去的经历。1981年80后,16岁初中毕业,考入山西水利学校(中专,当时学制四年,国家分配)。中专期间还就读于郑州工学院(现并入郑州大学),2000年毕业后在山西省地质设计研究院工作。看到计算机是发展的未来,我于2002年被Xi交通大学录取,主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后我参加了全国考研,考上了新疆农业大学硕士。一路学习下来,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研究生毕业后,我决定为教育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有志于改变生活的人。
带着这样的梦想来到上海,因为之前在老家办过短期中小学培训辅导班,对K12教育比较担心。所以我选择了研究生课程培训机构伯恩高祥作为副总裁,主要负责VIP课程开发和研究生课程招生。在三个月的试用期内,项目从立项就赚了20多万。因为骨子里和应试教育的冲突,和老板发展理念的不同,我拒绝了老板的挽留。2065438年7月1日,我和一个网上的朋友林* *创办了上海百世特教育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林之前主要在网上卖考研专业课教材,于是公司在卖考研专业课教材的同时做了一个互联网教育网站。产品从一开始的大杂烩网站调整为考研问答收费平台,再到类似QQ游戏的找老师平台。其中复旦大学博士生王*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陈* *,加入了我们的团队。林负责公司的统一管理,我负责互联网产品的需求分析和原型设计,王和陈负责其他杂事。到2011,1的7月份,公司终于入不敷出,大家只好解散。后期4个人每个月只领500元基本生活费。一年来,我们经历了一个互联网团队遇到的所有问题,从找技术合伙人到被投资人忽悠,找外包坑,为了生存换别墅办中小学辅导班。
第一个创业项目概述:
我的角色:联合创始人和产品经理
我的出入境时间:7月1,2065438至7月1,2011。
项目名称:百事特
小组成员:林* *、杨、、陈* *、王* *
融资情况:无融资。
项目死亡原因:
1.没有稳定的现金流支撑。
2.团队的配置与项目不匹配。
吸取了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教训,第二次加入了一个拿到5000万人民币的创业团队。我是作为产品加入的。我进去的时候,队伍里有20多人。投资人是房地产出身,CEO是外部职业经理人,之前没有创业经验,也没有互联网经验。CTO是从海外回来的技术型人才,之前在ERP和通信领域工作过。在我看来,这是一支华丽的创业团队。这个项目是在大学和企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任务,学生在平台上接到任务可以获得积分奖励,有积分可以获得一些优惠券。最后这个项目几乎失控,从董事长,到CEO,到CTO,到我的产品经理,到运营总监,销售总监。每个人对产品的看法都不一样。甚至最后在上海很多高校投放了很多终端广告机,学生用IC磁卡就可以从终端广告机里拿到优惠券。5000万烧了不到两年就基本花光了。后来想转型做高校快递服务站。我和运营总监也去高校体验了一个月的快递服务站。但也是强弩之末,后来这个项目就不了了之了。
第二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产品经理
项目时间:8月2011至8月2012。
项目名称:www.udaspace.com AUO空间
团队成员:20多人
融资情况:5000万人民币
项目死亡原因:
1.团队从上到下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
2.在产品没有MVP之前盲目扩张。
3.一个伪需求驱动的产品,只能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眼看着5000万的投资在不断的试错中化为乌有,20多人的团队陆续解散。为了生存,我先找了一家幼师培训的教育机构负责在外省开分校,也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总结。吸取前两次的教训,我选择了一个刚需的市场,就是生鲜市场。在教育机构呆了几个月后,我立刻开始了我的第三个创业项目——易家站。时间基本在2013年3月。这个项目是我创业以来经历过最苦的项目,我基本成了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一个人住在上海最大的小区康城小区100平米的地下室,阴暗潮湿。我想在上海最大的住宅区做一个互联网生鲜试点,客户网上下单,2小时内送货上门。和闺蜜合伙买了一辆二手福田9座商务车,跑遍了上海的蔬菜批发市场。我自己建了个网站,装了超级软件,跑市场,打包发货。有一天半夜在床头点的蚊香把整个床垫都点着了,因为地下室是湿的,被褥也是湿的,地下室的烟把我熏醒了。还好没着火,躲过一劫。我最好的朋友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给我太多的支持。每天除了忙这些事,他有空还要上网找伙伴,参加比赛。整个项目进展缓慢,很少有客户下单。整件事把我卡在一个无法挣脱的大坑里。终于有一天,一个交大的朋友听说我在网上做生鲜,就介绍了他的一个同学李*,他也是做生鲜的。李*是交大创业班的同学。他当时在做一个水果切割项目,目标是北京果酷。用户可以通过在线下单来吃鲜切水果。作为网上生鲜领域的同行,虽然我比他大十岁,但我和他相识相知恨晚,我们很合得来。虽然我还是很不情愿去易家站,但是为了和李*成为合伙人,大家达成协议,一起经营鲜果切。易家站项目被搁置。互联网社区生鲜服务的经历让我意识到,社区生鲜服务最大的难点在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和品控。为此,我曾经为百宝箱写过一份商业计划书。
第三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创始人
项目时间: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8月。
项目名称:易家站(www.yijiazhan.com)
团队成员:2人
筹资情况:个人捐款
搁置项目的原因:
1.遇到了合适的商业伙伴。
不久,我和李搬到了交通大学附近的一个小区,紧挨着一个高科技园区。我们开始了切水果的生意。这个时候,微信已经开始被一些人使用了。我们申请了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通过微信上的宣传,顾客下单后切开鲜果,送货上门。那时候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还没有达达,也没有蜂鸟。完全靠我们发货,C端客户的订单特别分散。有时一天的订单很少,所以我们也必须做好准备。后来为了解决供销矛盾,我们尝试做一些B端客户,B端客户对资质要求更高。通过李*的校友关系,找到一家国企做背书,解决了信任问题,拿到了一些订单。最疯狂的时候,我们三个人花了16个小时切了600箱水果,最后准时送到客户那里的时候,大家都快崩溃了。没有订单令人担忧,但订单更令人担忧。后来我们看到有公司花巨资引进了大规模无人切果系统,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预,把包装好的水果切出来。打击我们的野心和斗志。正好这个时候,微信的二次开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我就和合伙人商量,是不是应该转向这个领域,做点什么。还有切水果的单,团队伙伴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是赚不到的。在这种内忧外患中,团队从我们两个人变成了六个人,最后只剩下我们两个人。甚至在中途,有一天早上我们起床,半夜不打招呼就走了,被一个伙伴发现了。
第四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联合创始人
项目时间:8月1,2013至5月2014。
项目名称:新鲜水果派
团队成员:6人
融资情况:个人投资加风险投资
项目死亡原因:
1.团队目标不明确。
2.没有平台的支持和补贴,完全依靠线上流量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盈亏平衡的。
3.在没有稳定订单之前盲目扩充团队,造成现金流紧张,失去更多试错机会。
鲜果派项目暂停后,我和李*搬到了另一个兄弟的精品公寓,放松了压抑已久的心情,理清了思路。我找到了创业班的同桌张* *,他正好在玩微信开发的开源系统。三个人临时组成了一个创业团队,想出做什么产品。张* *在为一家日化公司开发微信的时候想到了做一个三级分销系统,打算推广三级分销系统。此时此刻,杨家的亲戚杨* *,正在找技术团队做一个类似大众点评的项目。杨的妈妈推荐我帮忙。杨* *一个人来到上海,因为之前参加的一个互联网项目感觉不错,但是有很多细节不够完善,给总部的回复还没有调整,所以想自己掏钱做一套独立开发。我在原项目的基础上彻底改进和完善,就是少麦的雏形。
从立项到团队到达,再到产品原型的确认,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因为有强大的项目经理朱*和强大的程序开发王*,邵邵的开发很顺利。第一次招商会召开不久,前期费用20多万。马上因为我和投资人在操作上的一些分歧,拍了桌子,投资人自己操作自己负责。我逐渐把自己定位为顾问和消防员。2015年2月春节后,很少去公司参与日常事务。投资人去陕西推销后,进展缓慢,一直持续到2065438+2006年2月。由于开盘延迟,煤炭市场不景气,资金紧张。我和投资人协商辞退11程序员,当年的熊熊烈火化为星星之火,留给我一个壮志未酬的遗憾,但这也许是从现在开始最好的安排。少麦计划于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总投资200多万元。
第五期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联合创始人
项目时间: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2月。
项目名称:稍麦(APP)
团队成员:15人
融资情况:200万
项目搁浅的原因:
1.虽然可以收到加盟商的钱,但是MVP存在缺陷,不利于推广。
2.平台产品要先运营。在找到好的运营策略之前,加大产品研发并不容易,稳一点就好。
3.缺乏全局观,全局观,卖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作为社交电商产品,应该解决信息流、现金流还是物流?
4.没有把社交放在战略层面,可以通过微信快速获取用户,可以迭代试错。
当我让投资人自己玩的时候,我也是四处游荡。本想根据自己这几年的创业经历,建立一个创业实验室,认识更多靠谱的创业者,一起打磨一个产品。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有阿里巴巴技术背景的蒋* *。大家对教育的想法是一样的,对软件开发外包的很多痛点都有想法。还叫来了开发游戏多年的哥们,做业务咨询的哥们。他们四个人鼓励他们做一个互联网软件开发外包平台,通过协同工具和专业的需求分析来监控软件外包的全过程,保证需求方的及时接受和开发者的利益。联系了几个投资人,谈了几轮,都没有把钱投进去。刚好有个投资人,杨先生,在崇明有600亩地。经营了四五年,他始终没有找到扩张的模式。他想以大米品牌单独种植大米,通过施用有机肥和人工拔草的方式提供优质大米。本想介绍一个做天猫多年的朋友接手这个项目,帮帮杨先生。一切都很顺利,但是最后因为各种原因,天猫的朋友没有来交易,我只好自己临时应付。我卖货不专业。我会写废话,也没研究淘宝和天猫好几年了。第一笔钱马上到账,前前后后投入近70万。其中25万买了一个天猫店(兆丰年旗舰店)。从一开始我其实就想做一个智能米桶,用物联网的思维来带动大米的销售,但是没有好的硬件工程师,只好先专注于纯销售。中间也走了很多弯路。想做一会儿宝宝的宝宝饭,一会儿社区,一会儿微信官方账号,一会儿其他五谷杂粮。后来买了天猫店,做了几次活动,产能跟不上了。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在办公室里打包大米。团队的现金和耐心已经一点点消磨掉了。2017春节,只留天猫全职,办公室和仓库都换到松江,降低快递成本。找几个兼职包,先专心做大米销售。项目还在继续,但我想放空自己,思考未来的方向。
第六届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联合创始人
项目时间: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2月。
项目名称:古今农科(兆丰年天猫旗舰店)
团队成员:8人
融资情况:1万元人民币。
对项目错误的反思:
1.慢慢想,迅速决定,坚决执行。(很多时候我们想的快,决定的慢,执行的犹豫不决,这是很多传统创业项目夭折的主要原因。)
2.销售导向的创业项目,初期要以合伙人为主,行为模式化后再招聘员工。如果没有合作伙伴,先找个合适的外包。
没有底的口袋,再多的钱也装不下。投资也是如此。时间、目标、路线、方法、预算五位一体,相互配合,不然不知道怎么死的。
7年,2555个日日夜夜,6个全职项目的投入,除了产品经理这份工作,很多时间都花在了思考如何生存,研究产品原型,寻找合作伙伴,见投资人,看了太多的互联网项目,看到他的高楼拔地而起,他的大楼轰然倒塌。最后做个经验总结:
1.创业要跟风。对于一个小的创业团队来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用圈内人的话说:早一步是烈士,晚一步是骨灰。棘手的方式是C2C(复制到中国)。迟到了理性放弃。
2.靠* * *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绝不靠兄弟情追求* * *共同利益。所以一开始一定要白纸黑字说清楚怎么退出,怎么分配利益,怎么做决定。
3.MVP之前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不管你拿到多少投资),你牢牢控制着现金流。如果是销售型的创业,你只有在有稳定订单之前才会去找合作伙伴(这样会大大降低你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
4.任何时候,永远记住:目标,目标,目标。
5.产品是基础,团队是重点。生而为死,无论是合伙人还是招聘员工,都要想好所有的退出方案再谈进入,否则宁愿自己一个人干,找合伙人比找对象还难。
恢复比赛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失败只是成功的一个过程。只要心没死,梦还在。七年磨一个“楼”,楼已出鞘!!!
PS:为了保护商业伙伴的隐私,名字用* *代替。上面的故事是绝对真实的。如果有相似之处,绝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