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怎么样?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我国从事高能物理研究、先进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研发利用、先进射线技术与应用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0,后更名为物理研究所和原子能研究所。1973年2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在第一原子能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高能研究所。历任董事、叶、方寿贤、郑志鹏、、王。

高能所自成立以来,发起并推动了我国粒子物理实验、粒子天体物理实验、粒子加速器物理与技术、同步辐射技术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开发了许多高科技产品,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能所的战略定位是:世界领先的高能物理中心之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多学科研究基地。

高能所现有员工1.4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研究骨干近百人,18人在国际科学组织和学术刊物上担任重要职务。谢家麟院士是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高能所拥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以及三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纳米中心* * *)、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1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射线成像技术与设备工程中心。高能所设有实验物理中心、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理论物理室、计算中心、加速器中心、多学科研究中心、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等七个研究单位,在广东东莞设有分院。高能所玉泉路园区占地460多亩。

高能所是中国科学仪器的中坚力量,拥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BES)、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西藏羊八井国际宇宙线天文台、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大型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空间天文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强流质子加速器(ADS)、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JUNO)、高空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等正在建设中。

高能所充分利用科学仪器的集群性和跨学科的综合优势,开展了重大科学和前沿高技术探索,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引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主要包括: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2-5GeV能区强子反应截面(R值)的测量:发现了带电的迷人元素ZC (3900)。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精确测量了中微子混合参数θ 13。开展了纳米安全性研究,发现含Gd金属的富勒烯具有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首次提出了新型纳米药物的设计。发现宇宙射线的各向异性分布,得到宇宙射线和银河系转动的证据;获取古生物样本的高分辨率结构,解决古生物进化问题。高能所率先开展高能天体物理实验和建设高空科学气球平台,参与载人航天和探月重大工程,取得多项重大成果,为我国粒子天体物理研究和空间探测做出了突出贡献。自1978以来,高能所已获奖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21多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绕月工程(主要完成单位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中微子振荡新模式”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高能所向公众开放了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慢正电子束装置、实验束流装置、工业CT等大型通用设施,为多个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公共平台。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每年为用户提供2000小时的特殊实验室时数。从1992到2012,在全国支持了9155个用户,3200个实验,有力支持了生命科学、材料化学、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分析SARS病毒主要蛋白酶和抑制剂结构、确定高等植物捕光膜蛋白复合物结构等成果。

依托北京谱仪、羊八井宇宙线天文台、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项目,高能所成功组织了大规模的国际合作,与全球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参与了多项重要的国际粒子物理研究,包括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和CMS实验、日本高能加速器(KEK)上的BELLE和Belle II实验等。

高能所是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先锋。中国第一条国际计算机通信线路建成于1986,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往国外。中国在1988成为互联网上的第一个节点,中国第一个网站建立于1994。目前,高能所是国际出口带宽最大的研究机构,拥有双栈IPv4/IPv6和双万兆网络出口的万兆园区骨干网络,以及通往大亚湾、羊八井、东莞等工程园区的专用高速网络。近年来,高能所在高性能计算、高性能存储、网格计算、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建立的数据密集型网格平台是全球高能物理网格WLCG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许多大型科研项目提供高质量的科学计算服务。

高能所积极搭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将先进的加速器技术和核探测技术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先后研制出包括医用加速器、辐射加工用大功率高频高压加速器、电子直线加速器和电子帘加速器、加速器X射线源等多种类型的加速器。小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Micro-PET)、小动物双模放射性核素和荧光成像系统、小型PET/CT扫描仪、乳腺癌早期诊断扫描仪(PEM)、乳腺专用SPECT扫描仪、高性能工业CT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动了我国工业辐照、精密检测和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

高等研究院是中国首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和第一位博士后都出自高教所。理论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等6个理学博士(硕士)培养中心,核技术与应用2个工学博士(硕士)培养中心,材料工程、动力工程等6个全日制硕士培养中心。有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目前研究生近600人,博士后近100人。

高能所隶属于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粒子加速器分会、同步辐射委员会、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会、中国毒理学学会纳米毒理学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子散射委员会。出版物有《中国物理学C》、《现代物理学知识》、《辐射探测技术与方法》。高能所图书馆面积2300平方米,拥有印刷型图书145000余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827余种(总馆藏数和现刊数为95种),各类数据库100余个,数字资源654380+05亿多种。

展望未来,高能所将始终坚持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紧紧围绕所的战略定位,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朝着“世界一流的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和大型综合性多学科研究基地”的目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