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考研?
“就业还是考研”很难选择
目前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前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式不乐观,考研可以延缓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就业权重;其次,考研是提高自己学历和自身能力的一种方式,让自己以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直接就业和考研哪个好?对于这个问题,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真的很难选择。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大四女生胡娟勇表达了自己的难处:如果现在选择就业,单个本科学历的含金量真的不是很高,能不能成功敲开有意向用人单位的大门是个大问题;如果现在只是规划和准备考研,两三年后再就业的情况可能会不一样,谁也无法预测会有什么样的变数。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本科生毕业时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考研能规避就业风险吗?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已经考虑通过考研来降低和规避就业风险。一项初步意向统计显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考虑过考研。面对如此庞大的“研人”队伍,就业指导专家表示,这种情况不容乐观。他们解释说,虽然自200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加,但如此快速的增长并不能满足考研队伍更快的增长,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水平的精英教育,无法成为普及的义务教育。这意味着必然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一心考研,最终考不上,从而错失就业机会。
再者,即使有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两三年后他们专业的就业形式还会一样吗?事物总是在变化的,没有人能准确预测这种变化。
第三,即使毕业后起点高,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也会比就业几年的人薄,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就业。
考研要求
一位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用自己的案例建议:考研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整合自己的优势,认识自己的劣势,充分评价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如果你真的没有和别人竞争的优势和实力,那就不要错过现有的就业机会。
两年前,他对自己不够了解,又因为自制力差,身体不好,不仅在考研队伍中跌出了孙山,还因为考研错过了很多更好的就业机会。结果他既丢了西瓜,又丢了芝麻。他直到今年年初才找到工作,在这里后悔了。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这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素质:
身体素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考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如果你没有良好的身体作为保障,你会在起跑线上失去别人。
精神素质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超乎常人的拼搏精神和毅力。如果没有一定的精神素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竞争激烈的“严敏”队伍中是很难取胜的。
考研经济后盾过程中,涉及的复习资料种类繁多,目前书价普遍较高,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数额;而且就算考上研究生,它的学费也比较高。这就要求它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否则中间出任何问题都会前功尽弃。这也是那些仍然经济困难的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
先就业再考研。
在如此庞大的考研队伍中,外语系大四女生郑选择了暂时放弃考研,先找份工作。她的理由是现在考研的人那么多,竞争那么激烈,不如先就业。在工作过程中,如果觉得自己知识积累不够,发展受限,再考研也不迟。
很多专家说“先就业再考研”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有好的就业机会先找工作。经过几年的职场历练,你才能知道现在的市场需要什么,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你的考研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这个时候我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太担心考研带来的经济压力。
到底是选择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这个会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身体、经济条件都不一样。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出合适的选择。考研是否有利于就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就业还是考研,都要摆正心态,认清自己的定位。这样才能得到有利于自己特色的结果。
-
先看一组数据:
2003年全国十所著名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调查(节选);
复旦大学:2003年本科生3019人,其中20%考研,11%出国深造,约65%参加就业。
浙江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生总数6600人,其中3%考研,5%出国深造,92%参加就业。
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生总数为3507人,其中15%当年考上研究生。大概3%是准备明年考研,剩下82%是就业。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上述高校的研究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并不是很高,但这个比例在其他非重点院校可以达到60%-70%,有的甚至达到8%、90%之多。
所以,要说出身,光是数字不能说明问题。但是如果名校的学生考上研究生,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些大的研究所,中科院或者十几个名校可以选择。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基本事实。
这样,最后的录取结果似乎是家属收家属,名校收名校生。但这个过程是公正公平的,结果也会是公正公平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问题的关键在于考生自身的正确努力和合理努力。而不是这些借口或者看似正当的理由。
=================================================
就业VS考研:洗礼与突破
大学毕业后,出路只有三条:就业、考研、失业。当然,没有人愿意遭受失业之苦。为了找个好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身边的人都在努力,我当然不能置身事外。近年来,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其实我们都很焦虑,因为有时候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由于惯性的力量,我们许多人仍然坚持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想。
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没有“好风靠实力”的家庭背景因为家里情况不怎么样,我比同学们踏实一点。父母初中学历,工资全花在孩子教育上,两姐妹大学学历。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在想大学怎么度过,毕业后做什么。所以,想办法的紧迫感在增加。
起初,我打算找份工作。※。
我经常问自己大学毕业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当时那种失落让我心慌,于是我成了坚定的就业积极分子。
很多人说专业知识重要,但用人单位更看重实践能力。从老师和学长那里得到了这样的暗示:专业学习很重要,能力培养也很重要。所以,我尽量让自己忙起来,每天总是整栋楼最早的人之一。早上读英语,背古诗;白天除了上课,就是到处“跑”——搞活动,做采访,写稿子,到处找事情做,找机会锻炼自己;有时候晚上会忙这些事情,偶尔会去教室自习,做作业或者看一些有趣的书。在学生会,我表现很好,成为了学生会的“头儿”;作为学生记者,他在学校发表了几十万篇文章,在十几篇散文中获奖;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他被评为学校十佳青年志愿者之一。通过各种锻炼,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个人的就业自信心也增强了。
工作好,但学习紧。工作和学习怎么处理,现在不知道怎么协调。首先,时间分配。嗯,那时候活动的时间不会比读书学习的时间少。实践的巨大“成果”确实满足了他们一段时间的虚荣心,也一度稀释了学习的压力。但是整天处理与学习关系不大的琐事,内心变得疲惫,焦虑感不断强烈,最后忍无可忍。大二的时候,学习下滑很大。
所以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不满意。与刚入学时相比,此时的我思想深刻了许多,对自己当初的想法产生了怀疑。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优秀的毕业生都选择了考研,于是我逐渐关注考研,思考就业和考研。
※我有考研的想法。
刚进大三的时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都一个个问我,有些不是很熟甚至陌生的人见面都喜欢问考研或者就业的事情。随便问问,还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会聊一会,研究一下情况,分析一下利弊。我不忍心“屈尊”于他们的好意,但我本已躁动的心难免又多了几分焦虑。像我一样即将毕业的朋友可能会有这种感觉!其实不用谁多说。在我心里,我已经想过很多次路了。
大三寒假,我会在痛苦的反思中把心一点点拉回。读书,我要读书,我有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声音。我成了怀疑论者,在就业和考研上不断摇摆。我单纯的认为这个问题是选择题,但事实应该是不定的。
大三伊始,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平日里在学校很熟的朋友中,有几个是保送读研的,有两个文科提前考上了研究生,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我想我也必须被录取。
大三开始上大一。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在教室里学习,终于找回了学习的“失地”,恢复了学习的信心。这一次,我也拿到了奖学金。
像往常一样,我得到了家人、老师和朋友的支持。我一直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感激和敬意。作为主要学生干部的丁老师,默许了那些学生活动,支持我好好学习。女朋友,大三,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她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女孩,学习很好。她鼓励我考研。考研期间,她经常不顾学习忙帮我找事、抄资料,也经常想办法逗我开心,减轻考研压力。
※考研。
学校和专业是考研的首要问题,至少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实力;第二,兴趣;三段感情。实力就是英语和专业学习怎么样;兴趣是指个人爱好;关系是指近几年是否了解学校、专业、录取情况,是否有熟人,最好是学生和老师。一般情况下,顶尖大学的热门专业风险最大,一般大学的热门竞争也很激烈。顶尖大学比较容易冷门,要认清形势。经过对学校和专业的慎重考虑,我选择了中山大学,主要是因为我有一个在中山读博士的好老师..于是我报了同专业的硕士,整个考研过程他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大三伊始,我开始轻车熟路地准备考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悄然而至。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和其他候选人竞争,更是和自己做斗争。虽然压力很大,但这种痛苦是甜蜜的,和以前悬在空中完全不一样。是脚踏实地的安慰。
有人说,考研是一场坚持的比赛,谁坚持谁就赢。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假,经历过才体会到它的真谛。备考的日子真的很辛苦,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坚定的信心,坚持下去。考研不仅是身体的考验,更是意志的“炼狱”。
那几天,我几乎是孤独的,很少和外界接触。我做了计划,前期主攻英语,后期主攻政治,专门复习贯穿其中,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1点。英语是我的弱项。我干得很出色。我每天背星火词七遍,五个多小时,我已经仔细阅读理解了四本书。我翻译了两篇文章,每天听磁带。政治任务放在后期,理清体系结构,关注时事,注重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虽然我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班,但是我也从那些培训班的资料中受益匪浅。专业书我看了八遍,注重体系和基本点,有时也会写一些思考。如果我有任何问题,我会问CUHK的老师。
※考研VS就业:还在徘徊。
考研期间,我最大的冲击来自于一个想法,如果有合适的单位,我就“卖”自己。
自始至终,我都不是一个纯粹的研究生。2004年10月以后,随着来学校招聘单位的增多,我渐渐有点不安了。我想看看情况,就申请了。每次申请后,我总是忐忑不安,压力很大,几乎崩溃——我在考研!
有过几次机会,差不多可以签约了。两校一企,条件还可以。我觉得不合适,就拖了下来。还有一次考公务员的经历。5438+10月中旬,去广东南海考公安。简单复习了一下,居然以不错的成绩通过了初试。可惜复试安排在考研前一天,只好把机会留给别人。考研前15天才和广州军区达成一致,工作基本敲定,可以全身心投入考研了。
考研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最近十几天被抹黑了,但是心态还不错,除了每天晚上都睡不好,睡不着。到了考试的时候,两天终于过去了,当时也没那么紧张了。我当时觉得专业还可以,成败全靠英语。考完试就好了,但是心里很空虚。考完试睡了三天。管他呢,考完就好。我还得活着。
在等待的日子里没有太多复杂的想法。一晃,2005年3月,成绩出来了,我顺利通过了笔试。
4月,复试也顺利通过。
回头看,一次洗礼。※。
还有人问我对考研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我最大的感受恐怕就是想起来就要用尽全力去做这句话。说到具体的,我说不上来。但是,有两点我想说:第一,一定要对考研有信心。考研之初的我们差距并不大。能造成差距的是个人后期的努力,复习方法和计划是否科学,心态和坚持。影响考研的因素很多,但决定命运的只有自己;其次,要清楚自己选择了好的学校和专业,注意复习的方法。英语千万不能马虎,要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尤其是专业复习。同时要善于自我评价,在认识中不断提高。一个复习不到位的结果,一个不了解基础知识点的人,在笔试中出现了25分的大题,他没有答好。考完试,他后悔了,但他没有去尝试去发现。结果他又考了一次,我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复习要全面细致,尤其是一些基础和重点知识点。
就业和考研是两个咒语。每个学生刚进大学的时候都戴着,但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早晚工作,症状也不一样:有的人被就业折磨,有的人被考研困扰。我是多么不幸,两者来得如此强烈;而我又是多么幸运,我们不要把这段经历当成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我尽全力考研。结果不尽如人意!这引起了大家的羡慕。有人说我鱼和熊掌兼得——也许吧。但我想说,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只是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好自己,珍惜机会。可以说我对自己忙碌的大学四年还算满意。就业和考研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也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和勇气。我终于艰难地着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