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4
相关信息:
相关材料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的内涵
社会保障(社会
保障(Security)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保障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的基本生活权利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全球社会保障模式大致可分为国民福利、国民保险、社会救助和积累储蓄四种,以英国、前苏联、德国和新加坡为代表。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保障体系属于社会* * *经济模式,即国家、单位(企业)和个人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强化个人责任已成为全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识。
2.社会保障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概括起来,社会保障制度有以下四个功能。
首先是“安全网”的作用。社会保障是人们生活的地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功能是确保人们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和生育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为人民构建“安全网”。
二是“平衡器”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调节中高收入群体的部分收入,提高最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标准,减少贫困,适当缩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其保持在适度水平。
三是“助推器”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中国经济活力,促进经济更快发展。
第四是“稳定器”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劳动者建立各种风险保障措施,帮助他们消除和抵御各种市场风险,避免因生活缺乏基本保障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是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新的社会保险制度,使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劳动者都能合理平等地享受社会保障。(2)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要把“企业保险”变成真正的社会保险,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完善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社保原有筹资方式,调整机构利益关系,建立劳动力流动机制。④是减轻国家负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需要。建立国家、企业和个人合理负担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⑤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民利益的需要。农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结合社区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利用个人储蓄积累养老保险,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见,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4.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和现代化,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其近期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等多层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重点是加快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5.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扩大个人账户试点。
(二)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基本解决全国大部分地区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今后,企业裁员将依法逐步纳入失业保险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3)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外资企业参保率,改善和灵活用人。
(4)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逐步提高总体水平。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5)进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做好优抚和抚恤工作。
(7)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相关材料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十一五”)
1.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逐步建立个人账户。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水平,增强统筹和调剂能力。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认真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救助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
2.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努力控制艾滋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积极防控职业病和地方病。加强妇幼保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认真研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支持中医药发展,培育现代中药产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进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3.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加强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预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监管。确保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相关材料3:建立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民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和谐相处的局面。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部署。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保护。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