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性
导语:社会工作者,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研究、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行政管理等专业方法,帮助机构和他人发展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国际上通常说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是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目前公认的一种观点是,社会工作者被称为“社会工程师”,处于政府、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缓冲地带,扮演着“润滑剂”的角色,对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社工这个概念还是有点陌生,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流向了东方。如今,这个神秘而稚嫩的全新职业脱颖而出,逐渐崭露头角。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在中国大陆,社会工作者这个一直不为人们所熟知的职业,从2006年开始急剧升温。用“高调亮相”来形容社工的爆炸趋势最合适不过了。
党的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庞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第一次把“社工”写进中央文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国家从制度层面建设队伍的时候,社工就不是混在社区和福利机构里的模糊陌生的职业了。它开始在人们的视野中脱颖而出,这预示着社会工作春天的到来,社会工作新时代的开始,也预示着社会工作职业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可以肯定的是,“社会工作”是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关键词,这是对全国社会工作者的巨大鼓舞,也是对他们专业发展的巨大推动。
2006年6月24日,165438+深圳传来好消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首次进入民政工作任务,与民政干部职工队伍、社会志愿者队伍并列为民政工作三支队伍。民政部公布,“十一五”期间,我国民政系统要力争培养社会工作人才65438+万人以上,在所有民政服务机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相应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2006年底,中国第一所社会工作学院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
社会工作专业正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从培训、认证到就业安置,国家在制度上为这个“冷门”职业提供了绿色通道。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业的诞生,因为它将为公益事业注入专业而新鲜的血液,也将为自身的发展孕育澎湃的力量。2006年在上海举行的几次社会工作者招聘会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招聘会上,大批应聘者蜂拥而至,现场的火爆程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总报名人数比2005年第一批增加了一倍多。同时,报考社工岗位的人,学历水平也比以前高了。本科生,甚至是从英国和澳大利亚留学回来的高材生,也加入了申请的行列。难怪有专家说“社会工作的春天来了”。
中国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始于专业教育。从65438到0988,北京大学建立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开始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建过程。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近200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办学格局。同时,上海、重庆、江苏等一些省市也建立了社工自学考试制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000年,受香港社会工作者发展的启发,国家民政部开始向人事部提出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并于2003年初向各省市民政部门发出《关于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通知》,积极倡导有条件的省市大胆开展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试点工作。2003年,上海率先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同年,江苏省建立了社会工作者水平等级考试制度,浙江省建立了社会工作与管理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北京、天津、福建、重庆、广州、宁波等城市也对社会工作职业化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和试点。虽然全国统一的社会工作职业评价还没有正式开展,但令人欣慰的是已经开始了。
2004年5月1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从工作标准的角度规定了社会工作者职业的工作要求、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社会工作者被正式认定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职业。但侧重于职业技能资格制度的建立,在职业鉴定中的地位略低,与技师并列。在西方和港台,社工是专业技术人员。鉴于此,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和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首次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专业技术范畴。2006年6月5438+2月65438+3月,全国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在深圳成立,这意味着我国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评估从此有了权威的指导机构,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评估体系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同时,社工的出路也是国家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国家民政部门将牵头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疾人康复、公益性民间组织、家庭生活服务等领域设立社工岗位,多渠道吸引社工人才,提升民政领域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北京市宣布,在“十一五”期间,居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社区服务人员、殡葬工作人员等社会工作者将被评为初、中、高级职称,并考虑相应待遇。广州市近日发布的《广州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暂行规定》指出,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认定、考试、评估等方式取得职业资格,甚至港澳台和在广州居住的外国人也可以申报职业资格。
社会工作者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专业社工占总人口的比例美国为2‰,日本为5‰,加拿大为2.2‰。光是香港的注册社工就占了总人口的1.7‰。按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中国至少需要200万名专业社工,即200万个工作岗位。目前,全国有2200多万城市低保对象、65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低收入人口、8200多万残疾人、460多万优抚对象、57.3万孤儿、654.38+0.43亿老年人、654.38+0亿常年受灾人口。但到2005年底,中国民政系统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只有45.3万人。就工作量而言,平均1名工作人员要为1万名重点民政对象提供服务,与社会工作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差甚远。从这个角度来说,社工人才缺口很大,社工专业大有用武之地。
根据新的国家标准,社会工作岗位将分为四类:一是各级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如民政部门、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主要业务部门,要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二是公共服务机构,如各类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机构、优抚安置机构等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要大量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第三,社区包括街道、居委会要结合社区特点,在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工作站等社工机构设置大量社工岗位,使用社工;四是大量的民办公益性、慈善性社会组织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如养老机构、残疾人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等,要配备必要的专职社工,提供专业服务。可以看出,社工的主要就业领域有:学校、企业、医务社工机构、老年福利机构、矫正机构、社区部门、社会保障部门、青少年工作机构、婚姻咨询机构、家庭社工机构、住宅小区等。
在国外,社工是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在中国香港,社工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普遍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高20%左右。一般初级社工月薪1.2 ~ 1.8万港币,高级社工年薪可达40万元以上。社会工作者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职业。它的工资应该是什么标准?有没有相关职业可以参考?社工现在的收入水平和所付出的专业工作成正比吗?等等,目前国家正在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预计很快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专业社工提供一席之地。近日,上海表示,《上海市社区社工晋升实施办法》即将出台,明确规定了社工应得的薪酬和岗位,成熟的“一级社工”月收入有望突破万元。
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种创新,是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和趋势。正因为如此,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样那样因素的制约。缺乏规范的岗位设置、科学的职业标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认可度是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缓慢的共同原因。
长期以来,社工一直处于“冷门”状态,甚至大多数人都把社工误认为简单的“居委会工作”和“老年人做的事情”。整体而言,社工的专业素养不高。目前,在职的社会工作者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少数高校毕业的社会工作者实践能力较差。虽然培养或引进了一些社会工作者,但现有从业人员学历和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相对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服务,缺乏行业自律和评估,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社会问题。例如,上海市浦东区2006年是司法社工试点区,但其社工大部分是从司法系统调入或社会招聘的,真实社会专业背景的比例不到1%。
社会工作专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障碍。比如,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与薪酬差距明显,职业资格认证没有起到有效提升“人才价值”的作用,职业资格证书没有与职称挂钩,与岗位配置不匹配。人才招聘缺乏统一标准,服务价值长期被低估,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制度未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用工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各类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各级财政投入不足。这些因素导致大量社工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社工职业的蓬勃发展。据悉,北大社会工作者毕业后从事前沿社会工作的不到10%。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比例高一点。社工专业毕业生考研,出国,流向其他行业,流失率不低于40%。2006年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比2005年下降了近40%。其中,“社工”比较集中的复旦大学,2006年毕业22名大学生,但真正从事社工行业的只有2人,3人从事相关行业。在社工刚刚起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社工”在“期待”政策制定者出台更明确、更有力度的政策。
一个新的职业被重视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的观察还是需要时间的。在实践中,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广州东山荔湾等地接受社工理念,推出“居家养老”服务,番禺荔湾等地尝试设立禁毒社工。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既是社会工作者的幸事,也是推动社会工作向前发展的必然,最终有利于协调经济与社会,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