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黑结婚,准备考研。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川人。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诗集《女神》、《星空》、《复辟》,以及历史剧《屈原》、《虎象》和《蔡文姬》。凤凰涅槃选自诗集《女神》。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浙江桐乡乌镇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子夜》、《糜烂》、短篇小说《春蚕》、《林家堡》、散文《白杨礼赞》。《子夜》是茅盾最重要的作品,出版于1933,其成就是多方面的。这是一部试图从正面展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阶级斗争全貌,揭示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作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新文学集团文学研究会会员。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一家四代》,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断魂枪发布于1935。小说的背景是晚清。帝国主义用洋枪打开了古代中国的大门。闭关锁国,自称老大的中国,很快就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的风暴动摇了古代中国的传统生活和文明。“东方之大梦,不能不醒。”
叶圣陶(1894-1988),又名叶,江苏苏州人。文学研究会主要会员。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潘先生有难》、《奋斗》、《滥三五斗》和长篇小说《倪焕之》。叶圣陶是“五四”文学革命前十年中一位以“冷静观察人生,客观现实地描写灰色的卑微人生”(中国新文学系列小说导论)为主要特征的作家。
朱自清(1898-1948),原名华子,字沛县人,江苏东海县人。因为他爷爷和父亲都在扬州定居,所以他也自称是扬州人。文学研究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诗《毁灭》、《诗迹集》、《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伦敦杂记》等。《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正是作者思想十分消沉的时期。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死亡》、《重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家》是巴金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自1931出版以来,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家》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它以祖孙冲突为线索,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人的血泪悲剧,痛斥封建制度摧残青年人的生命,深刻揭露封建家庭的罪恶和腐朽,热情歌颂青年一代的民主觉醒和反封建斗争。还出版了《寒夜》、《憩园》等中篇小说,并获得1982“国际但丁文学奖”。巴金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和上海作家协会主席。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月环,湖南凤凰县人。主要作品有《从文小说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向行三际》等。《边城》以湘西山区小镇茶洞为背景,描写了一个靠摆渡为生的老人和他的孙女崔璀的生活,以及崔璀和船长的儿子天宝、诺二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对男女情爱、亲人亲情、邻里和睦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美好、淳朴的民风和人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崔璀,一个女孩的形象,是沈从文对美好人性和人情的向往的体现和完美。青山绿水和古朴的环境造就了崔璀清丽的个性。她美丽、热情、纯洁,带着美好的希望和期待,按照古老的法律和传统的方式生活。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讴歌了一个“爱”与“美”的人性与生命的真诚象征。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英,黑龙江省呼兰县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最后一部小说《呼兰河传》、牛车上的短篇小说集等。《小城三月》描写了旧社会封建婚姻制度下一个女孩的爱情和婚姻悲剧。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理,山西沁水县人。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说《小黑的婚姻》、中篇小说《李佑才板花》、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小黑人的婚姻》是赵树理的成名作,也是体现他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河北省安平县人。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和散文集《白洋淀年谱》、长篇小说《风云传》和中篇小说《铁木全传》。《荷花淀》是孙犁在1945写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这部作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人民的斗争生活。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嘉华,湖北浠水县人。新月社诗人。他在20世纪40年代积极参加民主运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死水》这首诗写于1926年4月。主要表达诗人回到美国后,目睹各种现实悲剧而产生的悲愤。诗人在国外的时候,激情地唱出了《花一样的祖国》,但现实给了他的只有荒凉与毁灭,混乱与杀戮,让他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省杭州县人。作品有诗集《我的记忆》《王舒草》《灾难岁月》等。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的代表诗人。早期诗歌中虽有不少对现实生活的鲜活描写,但大多沉溺于个人感受,情绪低落。《雨巷》发表于1928,诗人用低沉的语调表达了自己沉重的情感。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集有《芷墨》、《寒夜》、《老虎》、《云游》等。徐志摩和1921-1922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对剑桥有着深厚的感情。
艾青(1910-1996),原名江海成,浙江金华县人。作品有诗集《大研河》、《华北》、《原野》、《向太阳长诗》、《火炬》等。1932年7月,艾青团因从事爱国运动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监狱里正式开始诗歌写作,《大研河——我的保姆》就是其中之一,是自传性的。诗人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自己成长的“大研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善良的灵魂,并通过描写她痛苦而悲惨的生活,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正。手车,写在1938开头,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
臧克家,出生于1905,山东诸城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邪恶的黑手》、《大地之歌》、《零度人生》等。臧克家的诗大多描写旧中国的农村生活,所以他被称为农民诗人和泥巴诗人。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福建闽侯县(原昌乐县)人。她是女作家,文学研究会会员。主要作品有《超人》、《短篇小说集》、《诗集》、《星星和泉水》、《散文集》、《给一个年轻读者的信》、《樱花颂》。《致一个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1926在美国生活时写的。贯穿全书,是对母爱、纯真、自然的讴歌和赞美。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湖北潜江人。作品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色彩浓厚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悲剧。通过周、鲁两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中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的某些方面的真实。
丁玲(1904-1986),原名蒋,,湖南人。主要作品包括小说《沙飞女士的日记》、《水》和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沙飞女士的日记》是作者的代表作。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1910年生。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生命边缘》,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围城》展现了一群远离抗战烽火的知识分子在爱情、工作、日常交往中的勾心斗角、勾心斗角,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空虚与贫乏。小说把婚姻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跑”,这无异于讽刺人伦中的夫妻关系,用“一个不可能进入的入口,一个不可取的地方”来象征当时的生活困境。
(1908-1979),原名周,,湖南宜阳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暴》、《山区巨变》、《打谷场上的短篇小说集》等。《风波》获得1951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小说描写了东北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到1947的土地改革全过程。
夏衍,原名沈端贤,1900,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的戏剧》《心防》《法西斯细菌》《考验》《报告文学》《包身工》等。《债役工》是夏衍在上海厂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查后写成的。
梁实秋(1901-1987),原名梁志华,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主要作品有评论集《浪漫与古典》和散文集《雅舍随笔》。这篇文章是梁实秋抗战时期在重庆北碚和朋友住在一起时写的(1940)。
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他是话剧团体“南果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作品有话剧《名戏子之死》、《返老还童之歌》、《两条路》、《关汉卿》等。
周而复(1914-)1914,祖籍安徽旌德县。他的代表作品有:报告文学《白求恩片段》、小说《白求恩医生》和《上海的早晨》。
徐迟(1914-1996)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许;吴兴仁,浙江人。他的早期作品包括诗集《二十岁的人》和散文集《美丽的散文集》。解放后,他写了一部特写《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和《庆功宴》。1978写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给全国科学大会的一份厚礼。
刘清是一位现代小说家。原名刘云华,陕西吴堡人。代表作是1959出版的反映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小说《创业史与梁生宝》。此外,《植谷》《铁壁》等小说也很有名。
刘(1916-)是一位来自北京的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政委》、中篇小说《前方的火》、特写集《早晨的太阳》等。
郭小川(1919-1976)现代诗人。河北省丰宁县人。抗日战争期间,他开始写诗。主要作品有诗集《平原老人》《蔗林-绿幕》《投入激烈斗争》《将军长诗三部曲》《郭小川诗选》。
秦牧(1919-1992),现代散文家,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代表作品有散文集《长河浪集》、散文集《贝壳集》、童话集《蜜蜂与大地》,并以散文文体撰写了文学散文集《一石海北》。散文集《长街灯》也很有名。
韦唯(1920-),现代作家,原名洪杰,笔名胡杨,河南郑州人。代表作是文学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此外,还有诗集《黎明风暴》和文学散文《路标》。他的小说《东方》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
李记(1922-1980),原名李震鹏,河南唐县人,现代诗人。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杨高川传》。1945年,他以陕北民歌的形式写了一首叙事长诗《王贵与李祥祥》。
马风(1922-),现代作家,陕西孝义人。主要作品有《早知三年》、《我的第一个上级》、电影剧本《我们村的年轻人》、小说《刘胡兰传》、《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等。
何敬之(1924-)诗人、剧作家,山东易县人。1942年,他和丁毅创作的每一部新歌剧《白毛女》都获得了1951年的斯大林文学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写下了《回到延安》、《放声歌唱》、《向西列车之窗》等著名诗篇。
新时期(改革开放后)
王蒙(1934-)当代作家,北京人。他的第一部小说是《青春万岁》。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小伙子》影响很大,从1976-1981发表了30多部作品。其中《最珍贵》、《一寸草之心》、《春之声》分别获得1978、1979、1980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蝴蝶》获得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北京通县人。他十三岁开始写作,十七岁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绿色的枝叶》。1979之后写的中篇小说《刘仆人家》和短篇小说《峨眉》分别获得全国中篇小说奖和短篇小说奖。
李准(1928-2000),现代作家,河南孟津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传》;由他改编的电影剧本有《山下的花环》、《牧人》、《老兵新传》等。其中《老兵传记》被拍成电影后获得了1959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奖。他的小说包括《黄河向东流》。
刘(1942-),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全国短篇小说一等奖,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1938-)当代女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来自森林的孩子》和后来的小说《谁活得更漂亮》分别获得了1978和1979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高晓声(1928-),当代作家,江苏武进人。代表作《在李顺盖房子》、《陈焕生进城》分别获得1979、1980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李存葆,当代作家,山东五莲人。他的报告文学《进门打虎》获全军自卫反击战征文一等奖,中篇小说《山下的花环》、《山中的十九座坟》等都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