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看兴趣还是看发展前景?
跨专业考研的初衷是这样的:第一,进入大学,成绩不理想,转了一个不是我本意的专业。本科读了几年,还是不甘心;二是年少无知的时候随便填了一个专业,以为自己会喜欢,结果发现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至少不是自己喜欢的;3.几年后(不管你是在校学生还是已经工作几年),经过仔细思考,你觉得如果坚持这个专业或者现在的工作,你会没有前途,没有钱,你需要投身到一个人们认可的热门专业,这样你才觉得踏实,前途光明;第四,不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是有强烈的求知欲,真的很想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管初衷是什么,想跨专业考研的人,绝对是不输梦想,充满挑战意识的人。
但是,跨专业并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它可能会让你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最后只能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你也有可能用翅膀飞翔,从此找准方向,愉悦地翱翔。所以,从一开始,这就必须是一个严肃严谨的决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怨无悔,不管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
一、慎重选择:不要轻易做决定。
不断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是所有对知识好奇的人的美好愿望,然而,这也会成为朝三暮四的借口。
其实很多考研的人都有逃离现实社会的压力,选择留在学校。在跨专业考研的人当中,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学过自己原来的专业,甚至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只是为了逃避,他们选择一个看似轻松的专业去考。
如果是的话,请停下来想想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为一颗从不认真对待生活的心,并不会因为转专业而变好。
如果不是,那么请三思。正因为你一直很认真,所以这次你应该更加谨慎。
首先,考研复习会是一门艰巨的课程。隔行如隔山——这句老话会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我原来的专业最差也学了三四年,接触过。基础知识一定要比我没学过的更扎实。我可能没有深究细节,但大的格局、观念、思维方式都存在于我的脑海里。就算我每次考试前一个月突击四年,也不是没用。这是该专业对于国外专业的一大优势。反之,就是跨专业相对于自己专业的劣势。
复习的时候要多花时间在专业课上,这样基础课很容易被搁置,任何一科落后都会影响整个复习过程的心态和考试成绩。
其次,备考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如果你不熟悉回答专业问题的做法,就会莫名其妙地丢掉不该丢的分。而且笔试过了,复试的不确定性总是让跨专业的人很难有“被掌控”的信心,确实很难“被掌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接下来的三年,我将以研究生的身份生活。
无论是面对基本功扎实的同学,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导师,还是面对一个可能让你一时找不到坐标的新的学习生涯——如何定位自己,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对新专业的“新感情”,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和生活,这些都是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去克服的问题。
所以,要不要换方向,换专业,都需要对自己进行尖锐严格的审视,而不是盲目跟风。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你真的热爱你会为之努力的新专业吗?
从长远来看,这个新的领域是否有发挥自己才能和个性的空间?
你能确定学了三年,真的能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剃个光头两头崩吗?
最后,最基本也是最当前的问题:基础课有自己的优势吗?没有优势,怎么分配更多的时间用于专业课的复习?
二、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实干。
经过自我拷问,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头脑清醒,梦想坚定的人。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重新强调一下跨专业考研的理由和标准:第一,热爱;第二,在综合评估自己的才能和优缺点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第三,要自信,不能怕苦怕累。
可以举个例子。一个在校不认真学习的研究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发现自己还是不喜欢自己的数学专业,而喜欢文史哲。如果基础课英语政治还不错,那么他有最低要求考虑跨专业考研。那么,接下来如何确定专业呢?首先看兴趣爱好。对新闻传播、考古、文学感兴趣怎么办?一个一个排除。对于新闻,多收集信息,看看一个记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比如敏锐的新闻嗅觉,强烈的奋斗意识和参与感,健康的身体。正视自己的优劣势,如果你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却没有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甚至无法面对长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