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蒂考研率

四川大学新闻网:/news 2012/TT/webinfo/2014/09/1402 363155280502 . htm

未来青年四川大学专题“品质创造”——四川大学9300多名新生入学

来源:新闻中心曹伟摄影:杨秀健编辑:李燕

9月4日,四川大学的“年度大戏”——新生招生再次激情绽放。从这一天到9月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川大学2014级9300多名新生,和他们的父母、亲戚、朋友一起,聚集在江安校区的青年广场。四川大学以最激动人心的状态向新一批四川成年人敞开了怀抱。

新生招待会:各有绝招引爆全场。

在新生报到现场,虽然学校一大早就下发了《新生报到指南》,但各学院在新生接待点的安排上依然下足了功夫。在统一布置的场馆里,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的院校介绍和报名流程指导,青年广场上鲜花盛开,令人目不暇接。

华西龚* *卫生学院手绘海报,两条深浅不一的白路,一路到夜莺纯洁的誓言与梦想;在华西口腔医学院的签到墙前,每一位新生年轻自信的笑容都被镜头永远保留;商学院出人意料地出了一张充满古韵的海报,经济头脑和人文背景在这里相得益彰;邻近的艺术学院已经为注册过程制作了现代指南;物理科技学院打出了“院士牌”,科学的严谨之美与对面艺术学院的时尚艺术魅力相得益彰...个性十足的手绘海报,别出心裁的涂鸦,设计精美的新生签到墙。在大一新生的眼里,每个学院都不再是一个死板的符号,而是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新家”,从见面的第一刻起就有了气度。

在川大的教职员工眼里,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未来的学生,更像是久违的兄弟姐妹,他们不仅是严肃的老师,更是善良的兄弟姐妹。华西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14级辅导员杨媛,专门为新生和家长主义做了一张“家长联系卡”,上面写着自己和学院的各种联系方式,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长可以随时与学院和自己取得联系。无独有偶,计算机学院2014级辅导员叶青开通了辅导员个人微信账号,欢迎大家扫码关注。张的二维码极大地拉近了师生、院校和个人之间的距离。

川大梦,给我们95后吧!

当“80后”似乎成了昨日的称谓,“90后”已经悄然占领了校园。今年秋天的四川大学迎来了八个“99”。而这群朝气蓬勃的少年,从他们刚刚踏入川大的那一刻起,就满怀激情地掀起了他们的川大梦。

在华西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新生接待点,一个拄着拐杖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何瑞是贵州人。作为2014级的大一新生,高考前不慎摔倒,这次他拄着拐杖来到了梦想中的四川大学。尽管腿部受伤,何锐早在8月28日就到了学校。为了帮助其他同学尽快熟悉校园生活,他还在养伤的时候,就自愿加入了迎新队伍。提到自己的川大梦,何睿说:“我父母工作都很忙,所以我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爷爷是医生,在医院把我养大。我从小就习惯了医院的气味,也听过和见证过很多医生救死扶伤的英雄事迹。虽然他们没有被冠上‘英雄’的称号,但在我眼里,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就是一个英雄的职业。我的梦想是在这八年的学习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继承爷爷的衣钵,这是对爷爷最好的回报。”

来自重庆的刘很高兴能进入他梦寐以求的专业——数学。说到数学,这个腼腆的少年变得健谈起来。“我很喜欢数学。我妈想让我考研,我自己也想读研。要是能一辈子和数学打交道就太好了!”

四川大学新闻中心连同学校官方的微博、微信也首次亮相欢迎仪式,并特意在青年广场上设置了“你好四川大学”签名墙。这几天贴满了2014级新生的签名。签名墙旁边,每一张笑脸都伴随着“@川大,我来了!”川大的口号,在川大的历史上,一直定格在这一刻。拥挤的青年广场上,青春的梦想在不断成长,蓝天下飘扬着红色的大横幅:圆梦追梦,欢迎,成人新川!

“留守家长”专区:家长们,请随意入住。

近年来,因新生入学引发的“家长潮”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如今却愈演愈烈。从带“家长”到带“家庭”上学,一个人报名,全家陪读,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儿女千里忧,烈日下父母的关心更是感人。

今年,川大专门搭建了遮阳棚,设置了“家长休息区”,鼓励新生自主完成注册手续。无论是简单明了的报名流程,还是人性化关怀的引导服务,让从“陪读部队”变成“留守部队”的家长们放心。

四川凉山罗爷爷83岁,这次强烈要求“护送”孙女上学。看着排队体检的孙女和新同学开心地聊天,爷爷的语气里有一丝担心:“我们娃娃是农村的,很多东西没见过,所以我们很害怕,怕她不习惯大城市,怕她受委屈……”坐在一旁的罗神父劝道:“哦,放心吧,她很好的。学校太漂亮了,图书馆和教室都可以扩建。你看你妹妹多开心。晚上他们宿舍几个小孩要一起吃饭,哪里委屈了?

担心孩子的不止罗爷爷一个人。走进七栋房子,阳台上堆满了父母清洗过的床单和被褥。宿舍广场上,来自山东的梁大爷正以乒乓球台为战场,带领全家人为儿子晾晒被褥。北京的马阿姨在水槽里忙着给儿子洗衣服。“孩子自己报了名,我们不能闲着,就给他一张干净的床单。男生,被子床垫都洗不干净。趁我们还在这里,赶快去拿吧。他什么时候走由他自己决定。”

而家长担心的“剪不断理还乱”,在孩子眼里似乎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不,四川的于凡,达州的雷岩,青海的陈若辛,认识才很久,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哥们。整理完宿舍,他们三个兴致勃勃地规划了“川大一日游”的行程。说到即将开始的川大生活,三个少年的眼神都不约而同地闪亮起来。“当然要好好学习”“虽然父母只要求我不要垫底,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拿奖学金什么的”“我太热爱化学了,想加入化学社。没有化学学会?那我自己申请建一个。”

我的川大,我说了算。

下午的青年广场,秋阳的力量稍有缓解,但报名现场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

教务处咨询点、吴学院报名点、商学院ACCA报名点、计算机学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面对众多知名的“高大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办理完报名手续的学生早已按捺不住,纷纷向咨询点的老师发起“攻击”。“报考武学院需要什么条件?”“我是化学学院的。我能上计算机学院的创新班吗?”“被录取后真的有老师一对一指导吗?院士老师能做吗?”.....面对铺天盖地的问题,各个创新计划咨询点的师生们没有发脾气,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真仔细地回答你的问题。或许是烈日太毒,又或许是他们话太多。他们的声音已经沙哑,但耐心和热情依然高涨。

另一端,学校新闻中心、团委、艺术学院、商学院都在现场推出了学校和各自单位的官方微博、微信账号,介绍各自的组织架构、运营团队和服务特色。计算机学院依托自身的技术实力,推出了“个人裁缝”的个人信息查询服务——在微信上发送自己的“学院+姓名”,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班号、学号、宿舍号。而这个方便快捷的数据库的建立,只花了一个同学几个小时的功夫。

未来很美好,川大一路陪你。

来自新疆的Perhat Khaliq Pamir是华西药学院的大二学生。这次他特意报名接收新生,只为圆一个夙愿。“去年我到成都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我感到孤独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没想到一下车就看到一个学长等着接我。一路上都在跟我说川大的事,当时心里特别温暖。所以我今年来接新生,希望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帕米尔用流利的中文对小学弟说:“在药学院学习很累,但你也要多出去,多参加社团和活动,不要做‘宅男’”。

看到新生火热的接待现场,校友“简佩筠仓”忍不住在川大官方微博上深情地留言说:“我记得我报到的那天是中秋节,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刚刚结束,参赛选手还没走,所有宾馆都没有空房,当晚我只好住在九眼桥以西一排破旧的棚户区。晚上面对着村里的一轮圆月,我想:这是大学吗?我忍不住哭了,甚至打算退学重读高三。没想到,接下来四年的川大生活成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是的,不仅仅是“建仓仓SCU”,川大将是新四川每一个成年人最好的体验。天色转晚,夕阳熔金,川大以无比的热情向全世界宣布:“成年的新川,我们承包了你未来的精彩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