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的学习

1,缺乏学习动力,大学里的学习往往要靠自己,没有老师一直盯着,压力会减轻,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放松。诱惑也很多,很多时间花在打扮或者物质追求上;

2、学习倦怠有些大学生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充满厌倦,情绪低落。

3.学习心理浮躁。大学生容易急功近利,狂妄自大。

学习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学习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外部社会,有的来自高校、学校内部体制,有的来自学生自身。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这与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有关。大学生心理发展逐渐成熟,但尚未成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很不稳定,经常迷茫、波动。一旦身边没有引导和监督,他们很容易变得懒惰,失去对梦想的追求。在上大学之前,考上大学一直是学生追求的目标。一旦目标达成,很容易滋生自豪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

面对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尽量减少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首先,大学生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解决好学习中的一系列原因。

一是观念上,大学生要转变观念,了解关于学习的几个重要问题:“为谁学”、“怎么学”、“为什么学”,完成角色转换。在新环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树立自主学习观、全面学习观、创新学习观,处理好品德与才能、通识与特长、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从维持学习走向个性发展。

第二,你要为你的大学四年生活做好规划和安排。四年转瞬即逝,要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自己的时间。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和学习,从而扩大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

第三,明确上大学的学习目的,不能只是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去学习。不管专业对不对,不管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都要培养对自己专业的兴趣。最后,学生应该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看书听课的时候,要尽量多问为什么。他们不应该依赖书本和老师。他们不仅要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

其次,教师可以改进他们的教学方法。“满堂灌”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大学课堂。这种方式培养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必会把学生引入死胡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做启发式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和表达的空间。教师可以及时向学生传授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和趋势,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知识,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创造力。

第三,改革课程。一方面,专业和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因此,高校课程应在保持原有学术传统的基础上,研究和开设更多应用性强的综合性课程,建立由多种课程模式组成的新的课程内容结构。同时,学校可以开设更多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扩大学生自由选课的权利。

最后,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目前我国的考试还是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取,不太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的提高。大学的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局限于“高分”的思维模式,过于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背诵。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挖掘和提高学生创造力和质疑能力的发展。高校可以采取措施改变学校的考核方式,将纸笔测试、面试、问卷调查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