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考研术语解释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吗?
扩展数据
在很多文科、经管类专业中,名词解释是一道考察题,也是一道基础评分题。每个人都不应该丢分,但凡事都不放心,考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些答题技巧和阅卷要点一定要知道。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随着考试的临近,每个人都应该做好准备。
1,总分结构
一般来说,要解释清楚一个名词,需要使用“总分”结构:开头的第一句话开门见山,对名词做一个大概的解释,到最后告诉阅卷老师是什么;然后详细讨论术语,往往是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可能涉及时间、背景、内容、特点、性质、原因等。,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最后要有总结推广的结尾句,一般涉及名字的意义、价值、影响,既是总结也是提升。这三个部分,完整连贯,缺一不可。
2、5~6分钟,150~200字
如前所述,名词解释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于讨论和分析,不需要长篇大论。根据计算,解释一个名词一般需要5~6分钟,长度150~200字最合适。利用上面提到的总分结构,一个段落可以不分段回答。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合理规划考场上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名词解释考察的是考生的概括能力。以简洁为第一要务,回答详细、雄辩、冗长,违背了设置这种题型的初衷。
3.踩分给分
名词解释和所有主观题一样,都是踩点给分的。一般来说,“总分”结构的三段论基本可以保证答案结构的完整性,但在“分数”部分,回答的点比较多,可能会有遗漏,需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全面梳理和记忆。另外,用词要简洁明了,每句话都要说清楚。说到重点,切忌模棱两可,重复。
4、整理和积累
想要答好名词解释,不仅要掌握考场上的技巧,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也要注意整理和积累。一般来说,容易解释名词的考点相对容易判断:一是必须是名词,不会用动词或其他词来出题;其次,都是重点,如重要人物、事件、作品、制度、原则、法律法规等。其次,有话说。如果一本单词书只提不讨论,一般不会考,因为没什么可说的。通过以上三个特征的判断,你就可以对本题的名词解释基本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积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组织和记忆,在考场上就会轻松很多。
如果数据源网络侵权,删除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