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忠居》成了一个励志故事。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羡慕。
那些励志的兄弟
《范进忠居》超越时空,成为一个励志故事。
前阵子教育部发声明,所谓的高考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前阵子有网友曝光某省直事业单位面试不公,大量收养笔试成绩低的干部子女。消息真假,难以确定。不过,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叫金范的人物。你为什么会想到他?因为他的命运和考试紧密相连。
80年代,他通过初三的语文课本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从那以后,不管发生什么,金范总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他觉得自己像邻居,有时他觉得自己像自己。甚至可以说,我们对70后金范的印象是从羡慕开始的,因为那是一个考试可以决定我们人生未来的时代。
给金范兄弟的信
接触范进的第一感觉是羡慕。
你好,金范兄弟,最好在你读信的时候见到你,因为你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我们能看见你,但你看不见我们。我清楚的记得那是公元1987年上半年,我上初三。那个三月的早晨,范哥从课本上来了。当你从考场回来的时候,你妈妈“饿得看不到眼睛了!”于是,你“抱着鸡,手里拿个草牌子,一步一步走来走去,四处看看,找人买。”你的形象充满欢乐,你的命运充满悲伤。但是,你赢了,你赢了,报帖说:“祝你爷爷范启金,高中广东省考后第七个‘亚元’,京报连登黄甲。”于是,你被恶灵附体,多年的期待和失望捆绑在一起,化为恶灵,通过爆破来发泄,让你满头乱发,满脸泥巴,鞋子都跑掉了,拍手大叫:“中了!宾果!”
我敢肯定那是初三94班所有同学听的最认真的一堂语文课。语文老师的讲解技巧已经不重要了,她只要跟着讲解就行了。我们不是按照教工规定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你的。我们从一个忙于考试的初中生的角度来解读你。考上举人有多好。自尊来了。一直叫你癞蛤蟆的公公说你是个好丈夫。财富来了,一直视你如粪土的张乡绅来送你房子了。居然有这样的考试制度,可以让一个老实巴交,没有公关素质的学究,从粪土上升到卑微,说科举制度黑暗。当时真的感觉不到。在笑声中,我想起了当时挂在校园里的大学招生广告。我们看着这些广告流口水。无论进哪个学校,我们都会拿到人生中的饭票,因为当时的大学都是包分配的。从这个角度,我们深深理解你。
范哥,我是一个小县城的小市民的孩子。作为知青,父母因为政策的实施回到城市工作。他们怀着感恩的心勤于拉车,从不仰视关系。这就决定了父母不能给我安排工作。所以和你一样,我的未来全部托付给了考试。正好那几年的高考录取率不到10%,当然比当时的学长高一点。反正我和我哥都是在低录取率下为了生活和未来而工作。说实话,那时候,你真的是我的精神偶像。读书累了的时候,我没有低着头,而是拿起那本破旧的初中课本,反复复习你的惊喜和成绩,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我知道你水平不高,兄弟,觉悟低,但是你离我们很近,你对我们很真实。
1991的夏天,有欢乐的雷声。我以差不多6%的录取率从严酷的战争中胜出。虽然考上了师范,比不上范哥的举人,但总算手里有饭票了。这一刻,我觉得我们虽然隔了几百年(小说里说的),却隔着时空那么近!
了解金范
是南海或番禺的考生。
范哥,我终于考上了一个师范。虽然我比不上北大清华,但至少我可以无忧无虑地读完整版的《儒林外史》。我不担心老师说我读“杂书”。我终于知道你赢的来龙去脉了。原来在你中头奖之前有一个和你相似的版本:金舟。你的名字叫金,但直到头发白了才算真正进了举人进士的殿堂。你的导师金舟先生比你更“励志”。六十多岁还在私塾教书,靠朋友捐款才有资格进考场。最后被选为秀才,翻身做了主人,来到广东当了科举的考官。
范哥,你是广东人。你们两个老书呆子见面了。笔试结束后,你参加了面试。范哥,你的面试真是一塌糊涂。因为你太猥琐了:“第三场是南海和番禺两县的孩子。坐在教室里,周雪道看到男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进来...终于,一个男孩进来了,面黄肌瘦,胡子花白,头上戴着一顶破旧的毡帽。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已是12月初;那少年仍穿着麻衣,苦苦哀求,冻得缩了腰,拿了纸,下到门牌上。”范哥你怎么不买套好西装去考试,你的举止真丢人。“乞讨和退缩。”今天面试,你死定了!
当你交论文时,金舟先生无意中采访了你。凡哥,你太老实了。我问你年龄的时候,你老老实实的说你54岁了,你说档案里的30岁是假的没被压。你不会叫屈也不会吹牛。如果你问为什么老是怀念书生,你可以老老实实的说,你写的东西很荒诞,不符合主人的意愿。这种面试方式在今天已经消亡了一千次。然而,这极大地引起了金舟先生的同情。他认真看了你的文章,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就把你记录为第一。于是,从此你一帆风顺,中了中奖。
看完这个,我想,无论科举时代多么黑暗,还是有同情的考官的。为什么我们不在今天的采访中给那些天生愚钝的孩子一点曙光呢?是不是只有能说会道的人才是人才?三国时结巴将军邓艾亲自率领突击部队穿越天险,灭蜀。时至今日,这位奇才早已被第一轮面试淘汰。
范哥,你真的被挂了!
深入了解金范。你我都是凡人,生在这个世界上。
范哥,我大学的时候,自己看了几本书,就开始鄙视你了。我鄙视你这种不知道苏轼是谁的书生,鄙视你这种“心有灵犀,名利双收,媚上加媚”的人。然而,用不了多久,我就不能鄙视你了,因为我已经变成你了。
1994,我被分到了湘中某山村中学。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而我却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当时我们的农村男教师处于一种深深的焦虑之中。农村的孩子单纯,农村的空气清新。但是农村的男老师是不能娶志同道合的老婆的。农村还有个屠夫胡,屠夫胡家里有个女儿。不是我看不起屠夫,不是我看不起屠夫的女儿,而是文化素质确实是我们之间的差距。幸运的是,我和一个同校的女老师恋爱了,差点结婚。后来,她转到了市里的一所学校。她走的时候说:我永远是你的。然而,在1996一个不透明的夜晚,我去城里的学校看她,她在别人怀里。她把“我永远是你的”这句话里的“永远”改成了“曾经”。哎,现在的女孩子,为什么恋爱中要有那么多“一次”?当时离我考研只有一天了。我走到街上,没人抱,只好抱着电线杆哭。啊,范兄弟,在这一刻,你光辉的形象像一颗星星出现在冬天的夜空。你告诉我:那风雨中的痛是什么?不要害怕擦干眼泪。至少国家给我们安排了一次考试。
我记得那一次,我们不仅如此接近,但你是我,我是你。我成了20世纪末的金范,抓着考研这根救命稻草拼命拖。工作关系转不到市里没关系,女朋友背叛你没关系,全世界人嘲笑你也没关系。还有一个考试,极其苛刻,全国只招5万人,但是出来后很好找工作,可以帮助我成功突破的考试。
金范兄弟,我像你一样突破了。我永远不会嘲笑你突破后的疯狂。因为通过那些年的挫折,我深刻地理解了《儒林外史》,这不仅仅是关于明朝,也是关于我和我身边的事。只要功名不朽,功名之心不死;功名之心不死,世态炎凉不灭;世人若淡泊不朽,世人之狂不死,故士不亡。
范兄,我知道你在《儒林外史》里,也有高层次的人死于功名。就说杜吧,有人推荐他当官,他却装病推却了。在礼教时代,众目睽睽之下,他牵着妻子的手登上了南京的梁青。杜在《红楼梦》中发展到贾宝玉,称其功名为粪土。但你我都是凡人,生于世间;既然不是神仙,难免会有杂念。我们不能轻视名声,因为它能换饭吃,能换房子,更何况《儒林外史》还说:“你若仙,就得是凡人。”诸侯也需要住房,神仙也需要住寺庙。所以70后要拼命考,科举时代你要拼命读四书五经。张乡绅给你房子,有人给你房产,说明举人的名气还没有被泡沫化,含金量高;我读研后找工作没多大困难,原因和你一样。现在的家长要求孩子读书,我们不提倡,但是可以理解。
轶事:做有钱人的女婿也要考功名。
范兄弟,你看过《玉泉子》这本书吗?对了,你是个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书呆子。你甚至不知道苏轼、更不用说这些来自唐朝的笔记。让我告诉你这本书里的一个故事。那是唐朝,有个年轻人叫赵疃。他比你幸运,娶了将军的女儿。不过这位将军的涵养并不比你公公屠夫胡高。他动员全家鄙视赵胜。今年春天,大军去看一场戏,赵团也带着妻子一起去了。因为他穿得太寒酸,只好用一块布把他和其他家庭成员隔离开来。看到一半,突然报告:“赵炎中了进士。”赵胜的岳父立即下令撕下遮羞布,晒晒刚刚成名的女婿。将军和屠夫没有区别。
总结:金范兄弟,对你来说,仰视或俯视,你都在那里,不在古代;谩骂或赞美,名气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公平或苛刻,考试就在那里,不悲不喜;笑也好,赞也好,境界就在那里,不高不低。但我希望,无论考不考,无论笔试还是面试,正义就在那里,不动不摇。(文/刘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