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让你高考失利的小人?
同学王用水果刀捅了周的脖子,周捂着脖子直直地倒在地上等了一会儿。
据受害人的同学说,周是一个漂亮温柔的女孩,学习很好。王好像和她有过关系,但她已经分手了,他的动机不明。
还没从震惊中恢复过来,高考结束后的8日下午,衡水某中学又发生了一起命案:
该校学生袁将同学叶捅伤。叶某虽被立即送往医院抢救,但最终不治身亡。
两个即将开启美好未来的生命,在起点戛然而止。
高考的最后一天,智育和人性教育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高考失利后还有很多回来的机会;但如果人性堕落了,那恐怕是一个无法挽回的遗憾。
当王和袁用尖刀刺死同学的时候,他们对生命的敬畏、怜悯和怜悯全部退却,人性中最黑暗、最残暴的部分喷薄而出。
白曾说:“教育不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而是为了抑制人性中的负面欲望,扬善弃恶。”
如果人性教育到位,心中的野兽也许会被囚禁在规则和良心的牢笼里,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没有人性的教育是邪恶的帮凶。
前不久,一则新闻让人心情沉重:杀害母亲并藏尸的北大毕业生吴在重庆机场被捕。
三年前,吴将母亲谢杀害后,用100层塑料薄膜将尸体藏于家中,以母亲名义诈骗亲友数百万元。
在外人眼里,吴是完美的:无论是成绩、性格还是体格,都没有任何瑕疵。
但这恰恰是最令人费解的。人性从来都不是完美的。所谓的完美,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多漏洞。
吴丧父后,与母亲谢相依为命,享年16岁。
谢是一个非常自重的人。自从丈夫去世后,她多次拒绝外界的帮助,更严格地规划儿子的未来。
在她的控制下,儿子进了北大,每年都拿奖学金。他的GRE成绩排在世界前5%,身体像石头一样结实。
高压的训练让他拥有超强的意志和智力,也剥夺了他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的脆弱和缺陷。
吴曾说自己“很累”,只能转圈跑才能缓解;2013,永远阳光的他甚至向朋友透露想自杀。
他没有出口来释放人性中潜藏的欲望和罪恶,最后走向失衡:
杀了母亲后,他拿了一百多万去享受挥霍的快感;他没有过性经验,和小姐同居,拍性爱视频;在一个满是钱和钱的酒吧里当女招待...
吴的堕落是人性教育缺失的悲剧,也是无数次重复的悲剧;
1991年,爱荷华大学物理学博士卢刚开枪打死6名导师和同学,然后开枪自杀。
2004年,四名学生的尸体在生命科学专业的高材生马加爵的储物柜中被发现;
2013复旦大学医学生林森浩在愚人节那天把毒水放进室友的杯子里;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说:“虽然一些高学历的罪犯学习生命科学的背景,但他们不理解生命的意义。往往杀了人之后,我就忏悔,人生的意义在于‘真情’。”
一个不懂真情和人性的人,怎么会尊重别人的生命,怎么会关心每个人背后有多少个家庭?
“真情实感”这个词,是他们以人命为代价得到的答案,是他们一生中最难攻克的科目。
闪亮的学位是智育成功的证明。但如果教育只注重智力而忽视人性,那么知识就会成为冷酷的帮凶。
没有人性的教育是悲剧的温床。
韩剧《天空之城》讲述了“毁灭人性的教育毁灭家庭”的故事。
为了保住上流社会的荣誉,四个精英家庭用近乎压榨的方式把孩子“鞭打”进名校。
孩子的天赋表现出对重金聘请的辅导团队的厌倦和抵触。女导师说的话让人背后发凉:
最终,这位才子带着对家人的仇恨考上了医科大学,在全家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愤然离家。
绝望的母亲疯狂地赤脚在雪地里寻找儿子,最后崩溃开枪自杀。
看似完美的家庭,最后却是母亲死于雪中,父亲沮丧辞职,儿子下落不明。
才华横溢的人留给父母的仅有的温暖和爱,在女导师冷酷残忍、毫无人性的“教育”下消失了,心中只有仇恨和指责。
虽然他有卓越的成就,但他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失去了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感恩、孝顺、慈悲、是非...
考上全家人梦寐以求的首尔医科大学,成了一家人走向灭亡的开始。
如果你只执着于成绩,那么孩子缺乏人性的教育迟早会“回报”父母。
《资治通鉴》说:
德是愚人,德是君子,德是小人。凡取人之术者,不可为圣人,不可为君子;宁做傻子,不做小人。
在司马光眼里,如果一个人才华出众但道德配不上他的地位,那他才是最值得警惕的。这样的人还不如傻子。
可惜的是,一旦进入学校,家长和老师似乎只重视“培养人才”,轻视“培养道德”。
一位在奥斯威辛幸存下来的校长曾经写信给所有的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
亲爱的老师:
你的努力不应该产生一个有知识的怪物,一个多才多艺的变态,或者一个有教养的屠夫。
我始终相信,孩子是人,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教育是为了使人变得文明聪明,促进幸福,而不是恶毒偏执;教育是让人与人为善,停止犯罪,而不是作恶害人。
缺乏人性带来的是操纵和制造,这绝不是真正的教育。
人文教育可以化悲剧为力量。
十多年前,一家四口德国人蒲芳在南京惨遭杀害。凶手是四名苏北无业青年,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
但受害者的亲属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们要求法院不要判处这四名少年死刑。
不仅如此,在南京的当地德国人和外籍人士还成立了“浦房基金”,资助苏北贫困儿童的教育。他们认为通过教育避免更多的悲剧比处决凶手更重要。
蒲方家用人性的温暖化悲剧为力量,用人性的光辉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这是德国重视人性教育的结果:
大多数德国人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父母会特意让孩子自己喂狗、小猫等动物,学会体贴地照顾弱小的生命;
学校甚至会让学生轮流照看饲养小动物,观察记录生命发育过程;
孩子们非常热衷于用零花钱“收养”动物园的动物,并捐款拯救濒危物种...
相反,一旦有虐待动物的行为,批评管教轻,强制心理治疗重。
德国人认为,从小以虐待生活为乐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变得暴力。
德国的人性教育也落实在平等对待生命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法兰克福一个男孩粗暴地赶走了前来乞讨的流浪汉,全家人竟然为此事召开了家庭会议。
大人严肃而耐心地告诉孩子:乞丐虽然衣衫褴褛,贫穷潦倒,但所有的生命都有同样的尊严。
受到启发和鼓舞,孩子们主动提出邀请乞丐到他们家,全家人都很支持。
德国人从来不怕对人性教育“小题大做”。
德国能从二战大败中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知名强国。除了勤奋严谨的学术态度,对重视人性,重塑文明都有贡献。
人性教育是照亮黑暗的火种,是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家长的必修课;
父母首先成为人。
有人打了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制品。父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决定了孩子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家庭教育书《天生不是这个》认为,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几乎都是父母后天教育塑造的。
如果父母冷酷无情,自私嫉妒,怎么能要求孩子宽容善良,心胸宽广呢?
真正尊重和理解孩子,拒绝肤浅。
父母往往以“为你好”作为爱孩子的理由。其实这三个字就是最大的表面功夫。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抗议”的真实情绪和理由。多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委屈/开心……”而不是说:“我是为你好/你怎么能这么想/我不是为你做的……”。
父母要真正理解孩子的话,甚至是他没说的话,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简单粗暴的父母,必然养出简单粗暴的孩子。
让孩子成为有温度的人。
作家柳永说:“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就有义务多和他拥抱、亲吻、说话,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欢迎他们。一个被善待的孩子,不会对别人漠不关心。”
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孩子在各种情况下解决人际矛盾和冲突,摆脱自我中心,培养“* * *亲情”、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社交能力。
沃伦·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是一名优秀的音乐家。
他说:“书本和学校可能是教育的工具,但绝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对人性的理解。”
不要把孩子当成知识的容器,让他们成为“人”的人。比起让孩子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TA的“人性”,培养TA对这个不完美世界的好感和同情心。
不要把孩子当成测试机器,给TA足够的爱、信任和自由,这样TA才会有同样的爱和信任去做人。
愿每个孩子从小被温柔对待,愿每个孩子长大后被温柔对待他人和世界。
我是教育工作者青岚君,关注家庭教育和孩子学习。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转发或者收藏。青蓝家长区,百万中小学生家长的聚集地,让教育更科学,更轻松。原创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