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是真的想让你过上好日子。
妈妈其实不想让你过好日子。“妈妈”这个词给我们一种温暖的感觉。不管你在外面的世界受了多少风吹雨打,只要回到妈妈的怀抱,所有的痛苦都会消失。为什么妈妈其实不想让你过上好日子?
妈妈其实并不想让你过上好日子。1 1,把女儿当“闺蜜”:把你的痛苦传递给孩子。
案例:
大学的时候,我不是校花,也是系花。我又漂亮又优秀,成绩很好。我拿过各种奖,是学生会的外联部长。我很能干。毕业前,我已经在一家大公司实习了。
上大学的时候,我有过两个男朋友,但是我妈说:“我上学期间没有好好学习。爱情呢?”肤浅的顺从破坏了关系。毕业后,浅公司也有很多追求者。有些男生真的很优秀,但是浅薄的妈妈总是以各种理由拆散他们。
眼看着浅浅被拖进了大龄女,已经进入34岁了,还是一个人,同学也已经结婚生子。这时候妈妈开始嫌弃女儿:“不知道多好!现在没人要了,她也是老姑娘了!”
浅浅一直不明白,当几个好好的恋爱对象,都被母亲拆散了,他是受害者,母亲看不到他们的幸福吗?
原来浅妈自己的婚姻也不幸福。年轻的时候,她错了。她不能和最爱的人在一起,随便嫁了个人。她一直磕磕绊绊,后来离婚了。有了浅薄,就不容易再婚,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浅薄。
心理分析:
妈妈潜意识里把女儿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依赖她,是竞争对手。如果她最好的朋友过得比自己好,她心里会充满嫉妒和愤怒。
2.把儿子当“木偶”:他控制欲爆棚,习惯了情感勒索。
案例:
小姜是名副其实的“男婴”。他知道母亲爱他,但这种爱只给他一种窒息感,没有丝毫温暖。
从小姜开始,她就一直对妈妈百依百顺。她很强势,从考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从买什么球鞋,到花多少零花钱,都有。她妈妈什么都要管,小姜完全没有自主权。她习惯了不管做什么都征求她的意见,只有她同意了才能做。
青春期的时候,他反抗过几次,但每次都是他妈妈占了上风。她的母亲要么使用威胁,要么表现出软弱。总之,小姜挣扎到三十多岁,依然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小姜的结婚对象也是她妈妈安排的。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她妈还是时不时来家里找茬,她妈对媳妇越来越不满。几次激烈冲突,小姜被迫与妻子离婚。
心理分析:
控制欲太强的妈妈,事必躬亲,不给孩子自由的生存空间。他们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全部,自己也应该是孩子的全部,失去了最起码的边界感。
儿子结婚后,总觉得媳妇把儿子从身边抢走了,心里极度不平衡。于是他处处掌控,让儿子守在身边。如果儿子反抗,他觉得自己受了极大的委屈,儿子不孝。就这样,他用情感勒索来保证自己的“女王”地位不受侵犯。
3.拿孩子的一生做“记录”:自恋的母亲,孩子只是炫耀的工具。
案例:
萨米的妈妈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她一直把女儿当做自己的骄傲,特别重视她的教育。在她母亲的监督下,萨米成了优等生。除了成绩好,她还学了很多特长。
在别人眼里,萨米是“别人的孩子”,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一路走来有多痛苦。
她只能做妈妈认为“有用”的事,而妈妈认为浪费时间的事,她连想都不敢想。
她一定要一直保持前三,不然她妈会气疯,骂她三四个小时。最后她考上了名校,妈妈让她考研。读完研究生,她妈妈逼着她出国读博士。
简而言之,她每达到一个目标,就以为会得到妈妈的表扬和鼓励。没想到她妈妈总是给她定一个更高的目标让她去爬。她越想满足她母亲的需求,她就越不满意。
水涨船高的时候,萨米发现妈妈从来不看她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只看结果。
直到有一天萨米无意中听到妈妈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就,她才明白了一切。
心理分析:
这种母亲是自恋的,优秀的孩子说明母亲把孩子教得很好,孩子的成绩是母亲的“功劳簿”,孩子的人生是母亲的“记录”。这样的妈妈不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只会把孩子当成炫耀的工具,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会代代相传。
母亲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是孩子的人生导师。
美国家庭治疗师、心理学教授卡雷尔·麦克布莱德(Karel McBride)写的《母爱的羁绊》一书中说,母亲的育儿方式有问题。女儿通常会模仿母亲的行为,成为母亲的衍生品和复制品。而且下一代的教育会一代一代传下去,童年的伤害会延续到他们的孩子身上。
儿子会选择尽可能的逃离母亲,与他对抗,与母亲的期待背道而驰。
所以,作为一个母亲,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教育孩子,还要时不时的自省,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改正。不要做那种把孩子拒之门外还自以为了不起的妈妈。
妈妈其实不想让你过好日子。
我妈以前跟我说,你要低调,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的成绩,尤其是在亲戚面前,要谨慎。
我小的时候,自然不明白我妈说的是什么意思,总觉得她言行太过谨慎。就像期末考试后别人夸我成绩好的时候,她会批评我,说我平时也考得不好,这次有点运气。
我问我妈:“为什么这么说?”
她回答:“别人夸你,你自己就别夸了。因为别人的赞美不一定是真心对你的祝福,可能只是几句客套话。你这样说,会让别人觉得不开心。"
长大后,我渐渐明白,妈妈说的话自有道理。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个世界上真心希望你好的人不多。
再亲密的关系,都有可能因为嫉妒而让一切逐渐变质。友情遵循这个规律,其实亲情也一样。
所以,有时候,你要学会“笨拙”,不要肆无忌惮地把自己的喜悦分享给所有人。也许在别人眼里只是一种炫耀。
李琳和他叔叔家的关系很好。两家人条件一样,一直互相帮助。虽然生活不太好,但日子还是充满了欢笑。
按照李琳的评价,她舅舅是一个能过上更好生活的人,舅妈也不看家。从攒钱到今晚吃饭,一切都是她叔叔安排的。
她姑姑也很乐意享受这样的生活,说把家里的一切都给对方,不用自己操心,也不用一直担心,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02
我发现,在一个家庭中,总是很容易遵循这样一种平衡:如果男方勤于照顾家庭,那么女方自然也会懒;如果女方贤惠懂事,那么男方也会相应的消极懈怠。
这似乎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规律,李琳的家也不例外。
和我舅舅家相反,她家是母亲的管家,父亲什么都不管,所以我妈可以说是辛苦了一辈子,一直不被理解。从她的角度来看,她认为父亲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她妈妈经常找她谈话,要她以后找另一半,千万不要找她爸爸那样的人,因为注定婚后生活不会如意。
他们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她妈妈抱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想法,所以她一直不离不弃,撑起了这个家。
她爸爸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吹牛”。这种吹牛不仅是大话,更是莫名其妙的八卦。她的父亲喜欢到处谈论未经证实的事情。
比如李琳当初高考的时候,她刚考完级,跟妈妈说她应该能上重校,被爸爸听到了。第二天她出门,亲戚问她:“听说你考上重校了?”
她莫名其妙的说成绩还没下来。谁说的?亲戚说是她爸爸。她当时觉得很无奈,但是说的话是收不回来的。
她爸爸在外面很有面子,她也不能在亲戚面前说她爸爸的坏话。她只是悄悄告诉父亲,以后不要胡说八道不确定的事情。如果她没有通过考试,多可惜啊。
她父亲认为他是对的,说她大惊小怪。
她爸爸的脾气一直都是这样,谁也不会听真话。直到后来因为父亲的“吹牛”,她家和舅舅家发生了矛盾,让父亲克制住了自己,开始反思。
03
如果要问,在这件事上有没有绝对不变的感觉,无论哪种,大概都不可能。
李琳从来没有想到她的家庭和叔叔的家庭会变成这样。她不想这样,但事情还是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也是这件事让她明白了亲人之间的嫉妒有多可怕?原来一个人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只是因为她的家庭条件变得越来越好。
林带着两个女儿离开了家,她舅舅家有一儿一女。之前,因为没有儿子,李琳的妈妈没少被奶奶为难。老人的思维一直是养儿防老,所以她妈妈不太喜欢。
以前农村条件不好的时候,李琳叔叔家帮了他们家不少忙,这让她妈妈很感激,所以一直对叔叔的两个孩子很好。
奇怪的是,当林不在家时,她的叔叔能帮忙。后来她家条件好的时候,给两个家庭造成了各种不愉快。尤其是她的叔叔,似乎对她家庭的突然变化很有意见。
其实她的家境并没有变得好多少,反而比以前好了很多,尤其是她和她姐姐都学习了很多。姐姐研究生毕业,她是重点本科毕业。
以前舅舅会说她家只有两个孩子能上学。如果钱不能周转,他当然会帮忙。
后来她姐姐结婚了,嫁的人很好,甚至可以说跨了一个档次。她爸爸自然就去外面“吹牛”了,她叔叔听说了这件事,渐渐开始疏远,也很担心自己的孩子。
她叔叔有两个孩子,老大是个儿子,她小两岁。初中毕业后,她外出打工。她一直在工厂工作。月光族,家里的房子都是大人挣的,小女儿成绩不好。她读完职高就出去打工了。
她想,可能是爸爸说了这些话,让叔叔伤心了。因为从她姐姐结婚第二年开始,我舅舅就再也没去过她家,他也不肯来,甚至过年也不来吃饭。
但这个时候,她爸爸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吹牛”造成的,只是对她叔叔有点看法,说自己没面子。
04
平常生活中,大概她爸爸也没少说这事,而且是半真半假。
至少她爸爸说她现在一年的收入是假的,说她姐姐就更夸张了。她一般听不进去。
所以她不喜欢下班回去,因为她会被无数人问她现在在做什么。真的赚这么多钱吗?
她说她爸爸不懂,所以她错了。
她爸爸真的是一个什么都藏不住在心里的人。外面的事他都要告诉,家里的亲戚也要一个个打电话告诉他,生怕有人没通知他。
但是毕业三年后,她买了自己的房子。其实房子不大,两室一厅,位置也不是很好,所以首付不到20万,她还跟姐姐借了2万。
但她父亲第一时间让这个消息广为人知,还特意给她叔叔打了电话。
说着说着,两人就吵了起来。她父亲说他们都是兄弟。他们为什么还吃醋?她叔叔说,她爸爸明明看到儿子要娶媳妇了,又要买房。他们都担心缺钱。作为哥哥,他甚至故意说这些话来嘲讽他。
反正最后两家矛盾很大,很久都没说话。
她感到有点内疚,但那是她父亲的性格。李琳说她的父亲是一个粗心的人,但他真的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有一个爱吹牛的脾气。
我不禁感慨,不要随便在亲戚面前吹牛,得不偿失。你过得好不好,其实你只需要了解自己。其他的就没那么多关注或者在意了。世间的悲欢并不相连。如果你不是我,你可以知道我的幸福。
有时候你不要低估亲戚之间的嫉妒。李琳的例子只是其中之一。我在生活中听过很多类似的故事,有些比她家的更严肃,更戏剧化,而且都是老死不相往来。
做事可以高调,但一定要低调,过好自己的生活。说的越少,越容易获得快乐。
妈妈其实不想让你过好日子。
女人结婚生子后,花在自己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就少了。他们每天为了柴米油盐,把自己弄成“黄脸婆”。但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是爱美的。很多孩子喜欢被漂亮的大姐姐抱抱,但是面对小区里油腻的大叔们却是哭哭啼啼。你妈妈漂亮,你的孩子会很开心,你和孩子在一起会更自信;如果他妈妈邋遢,孩子会自卑。亲爱的妈妈们,不要为了家庭和孩子而放弃爱自己。请一定要把粉红少女心留在你生活的地方。
2、打孩子的妈妈
带孩子的时候肯定不会一直温柔。偶尔我会在被孩子烦的时候骂孩子,吼孩子,看到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为什么什么都做不好?”诸如此类。但这些话最伤孩子的自尊心,最伤孩子的自信心。作为母亲,孩子做错了事可以训斥,让孩子改正,但千万不要对孩子说有损自信心的话。
3.说爸爸的坏话
父亲和母亲孩子大多和母亲亲近,但和父亲的关系相对疏远。有些妈妈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爸爸的缺点,比如“你爸爸太懒了,从来不帮我做饭”“当初我是怎么嫁给他的”等等。,这样容易让孩子对父亲形成不好的印象,或者陷入两难的境地,帮妈妈又帮爸爸?并且影响父子关系。
4.不陪伴孩子的母亲
有些妈妈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却不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不和孩子聊天,不和孩子玩,甚至坐在孩子身边只是玩手机。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妈妈不爱自己,没有安全感,影响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