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选择专业的?

这么说我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我当时是“压线”大学,报考的学校和专业都是按照“最低最冷”的标准选的。

当时高校招生规模还没有扩大。除了当年考上的几个成绩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普通学生往往要复读两到三年才能勉强考上。我属于那种普通学生,当年差分数线52分。复读一年,第二次上高中。

考,离分数线的距离是18分。复读一年,第三次高考,压线!

当时的心情可谓百感交集。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练习,我终于修成正果,被录取了;忧的是考试分数太低,可选择的志愿学校太少,专业太有限!

那些年,师范院校不是很吃香。如果分数不是特别低,他们也不会选择师范学校读书。但我分数这么低,被其他院校录取的可能性不大。一旦考不上,就得复读……复读,再复读,我就成了“老苗”了!保险起见,我在第一志愿一栏勉强填了一个当地师范院校。

因为是师范类院校,只有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物理、化学可以选择。因为外语专业和中文专业好像高一点,所以我在专业志愿一栏第一栏填了外语,第二栏填了中文...

志愿填报后,接下来就是等录取通知书了。因为是最后一批录取,这个过程极其漫长。当时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压线分数会不会考不上。好像过了一年!

通知是当年8月中旬收到的。毫无疑问,录取学校是中文专业。没考上外语专业的原因是口语考试不及格。

拿着拿到的通知书,我的心难以平静。虽然报读一所学校并不“理想”,但多年的“大学梦”终究还是实现了!

这就是大学选专业的全过程。虽然,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感慨:当年考的太难了,能考上还算幸运。理想在哪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考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概率已经达到90%以上,这在当时是不敢想的事情。

现在,又到了高考季,该填志愿了。高考成绩已经公布,高考生普遍面临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问题。希望能珍惜深造的机会,从个人实际出发,做出理性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