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政治选题:问题6:收入分配制度

问题6在资本主义分配制度中,各种生产要素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价值分配,如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分析了不同制度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质。

指出

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相互关联的,但处于不同的层次。科学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理解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本质区别的关键。在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合理性的基础上,还要看到现行分配制度下的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化和扩大化,不仅不利于社会公平,还会阻碍* * *富起来目标的实现。因此,采取正确措施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要求。

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和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两大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2000年考察所有制结构,7年后的2007年再次考察基本经济制度。然后2002年考察收入分配差距(2002年第35题要求考生分析收入差距)。七年后的2009年,收入分配制度还会被重新审视吗?我们拭目以待。

根据对相关理论的综合把握和分析,2009年考生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1)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依据,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2)科学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比较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本质区别。

(3)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4)为什么说“* * *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目标”?如何正确理解先富和先富的关系?

相关知识点1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

1.我们必须区分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价值的分配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2.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关系。(1)土地、设备、原材料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使用价值生产的物质要素和基础,与具体劳动一起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2)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创造新的价值,它们只是创造价值的物质条件和载体。(3)劳动者是商品生产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劳动,我们可以生产使用价值,同时创造价值。

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发展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确立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一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经济发展。各种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它们在生产中的贡献决定了它们在分配中的地位和比例,使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流向效率环节;第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4.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评。(1)“三位一体”公式:三种“要素”创造三种收入,即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的分配理论。这一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客观幻觉。它利用这种现象掩盖了事物的本质,说按“三要素”分配就是三要素* * *创造价值,否认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即上述三种收入,否认利润、利息、地租是劳动者无偿创造的剩余价值。其关键在于否定资本主义剥削。(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本质是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剥削和分割。

相关知识点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2.实行这种分配制度,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由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最终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的主体,但不是社会分配的原则。第二,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消费品的原则,在全社会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不可能按统一标准实现。不同企业职工的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密切相关。第三,按劳分配不能用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来衡量,而只能用商品交换所实现的价值的曲折所反映的劳动量来衡量。第四,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来实现。

相关知识点3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1.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不同行业员工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收入分配矛盾过于突出,会影响社会公平,挫伤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

2.个人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包括:①从历史角度看,主要包括: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长期形成;过去一些行业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没有得到根本纠正(如垄断行业)。从现实来看,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③从制度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市场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管理的疏漏以及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和不适应。

3.调整个人收入分配:(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努力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企业职工支付保障机制;(四)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扩大转移支付,加强税收调节,打破业务垄断,创造公平机会,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关知识点4正确处理先富与富* * *的关系,逐步走向随* * *富。

1.***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目标。全体人民通过共同努力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小康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富”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占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 * *同”反映了社会成员占有财富的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表现。* * *和富裕包含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征,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 * *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目标。

2.先富与先富的辩证关系。中国地大物博,同时* * *并不富裕,但是有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帮助他们,逐渐实现了以富* * *的。

3.* * *共享繁荣的思想说明,没有* * *就谈不上发展生产力,会导致两极分化;不发展生产力就谈不上* * *富,会导致* * *穷。* * *有钱不是同时也不是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