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回到小县城,他们的追求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浪费人才。
以前都说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毕竟大多数80后、90后在年轻的时候都有根深蒂固的“大城市情结”。
但现在的00后年轻人,比如北上广深前几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每年可以达到40万到50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但2021年,四个一线城市总人口增加不到12万。
北京常住人口甚至减少了40万。
尤其是那些从中西部城市或农村考入大城市的“差生”,家庭的经济拮据和高昂的生活成本,让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努力找工作挣钱,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挣不到足够的工资,无法在大城市立足。最后,他们不得不回到家乡或者跟随工作机会的脚步,挤进就业形势相对宽松的小县城“谋生”。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更明智、更务实的选择。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大城市就业创业受挫后,纷纷选择“退而求其次”,开始转变思维,离开街道,进了一家分店,当了老师,考了警察...甚至愿意盯着名校毕业生的学历和职称去应聘事业单位基层岗位。
例如,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近日发布的《关于遂昌县2022年引进优秀毕业生入读世界一流大学的公告》显示:
24个入围基层岗位的都是名校毕业生。
这一点肯定是大多数人,包括这些学生的家长和老师,一时难以理解的。“我本科的时候就打算回县城了。”
“回到县里工作,最大的动力就是实现人生价值。”
“放假就加班,不停写材料。根本没有生命。”
当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选择在小县城“居住”、过渡或生活时,不难想象,尽管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年轻人对大城市到小县城的就业轨迹早已有了应有的认知。
但是真正进入县城,在基层工作之后,很多年轻人会发现:
其实县城的工作节奏大概比一些一二线城市要复杂和忙碌。
但是在小地方工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男性公务员在婚恋市场上更受欢迎。不仅很多女公务员单身,帮她们介绍伴侣的同事朋友也经常跟着。对于他们来说,如果大城市就业难,小县城挑剔,靠自己的能力几乎不可能找到比公务员更好更轻松的工作。
所以,名校毕业生回到小县城,也许追求的只是一份让自己和父母都安心的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