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班的前世。

01

因为一只瞎猫碰到了死老鼠,发了两三篇热文,被微博里的一个大V拉进了作者群,让我认识了一群有才华的作者。大家经常讨论写作心得,有趣的生活故事,娱乐八卦,当然也有一些无法释怀的小挫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个故事被我的一些读者和朋友知道了,有人开始给我发私信:阿良叔叔,我也喜欢写作。你会把我拉进那个团体吗?

其中有很多软软的女孩,她们撒娇说,阿良叔叔,请把我拖进那个群体,请,请。

有的孩子甚至尖叫着威胁:如果你不把我拖进那个群,我就把它脱下来,给你三天时间...

看到这样的私信,我总是哭笑不得。

首先这个群体是有门槛的。门槛是你的文章至少有一篇被群主选中,也就是大V期,发表后才能进入;其次,即使我有特权把你拉进群,你的文章从来没有被认可过,群里也有各种人气作者入驻。今天这个人的文章在微博里上了热搜,那个人的文章吸引了大批粉丝。除了压力,你很焦虑,什么也得不到。

我把这两个理由一一发给他们,还是会有人回复你太小气,你小气,你占着有利资源不想享受。

我还能说什么呢?什么都别说。我本来打算告诉他——不是因为你认识大V,你的文章就会红,而是你要先写一篇热文,你才能认识大V,你得明白这个顺序。再大的V,文章还是要自己写。如果你够亮,就不怕别人看不到你的光。

把这几个字打出来,我又删了因为啊,这个世界上的人那么多,和他们交流永远是鸡对鸭。没用,没用。

02

读研期间,隔壁宿舍住了一个同学,坤。由于我们经常一起打羽毛球,我们逐渐了解了彼此。

熟悉之后,我得知伊乡教授是他们学院的院长和图书管理员,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当初坤就是因为笔试第一,面试第二被他选中,才被录用的。

导师是名师,是个好苗子。从第一年的研究开始,每个人都钦佩伊乡。阿坤自己,在这样的赞美中,也有点忘乎所以,迷失了方向。他潜意识里把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当成了大学生活。逃课、睡觉、打游戏成了生活的常态。宿舍离食堂只有五分钟的路程。有时候,他懒得离开。无论如何,有很多外卖。只要打开一个APP就可以调用,省时省力。

这样的生活会持续三年。三年来,导师对他批评很多,甚至以劝导的名义威胁他。表面上他点头如蒜,嗯嗯了一会就过去了,但私底下还是我行我素,不予理会。最后毕业论文勉强通过,同专业两个B,他,最好的一个是c,至于工作,很多同学在研三上学期已经找到了。大家都在一边实习一边写毕业论文。经过三个学期的研究,论文初稿已经交了。在他这边,工作还没有定下来。

三年来,大家都说他找工作没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导师的话的问题。他的位置摆在那里,肯定有充足的资源。他也信了,迷迷糊糊的过了三年。最后导师确实帮他找到了,推荐了不止三五家单位,但是人家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把他拒之门外。

这个或那个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无非是缺乏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因为感情,人们不想去发现它。最后,每个人都忙于拍摄毕业照和办理离校手续。坤在家乡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所县级中学当化学老师。据说他考研的时候不想回家当老师。结果...

6月底,我正式离校的那天,坤来宿舍找我借胶带收拾行李。他一脸难过,连连摇头,说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样,都成了混混,学不了多少东西。这可能对你中文专业有好处,但在我们理工科,就是扯淡。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拍拍他的肩膀表示感谢。

说起来,这个世界上很多道理其实都是相对的。所谓师出高徒,这个也不例外。有多少人渴望拜访名师,却忘了问自己是不是优秀的学生,有没有成为优秀学生的潜质,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就算你有潜力,名师也会收你为徒。未来你是高是低,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

不是吗?

03

高三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女同学,小文。实际上,我不能说我认识她。她比我们大一岁,也是通过学校荣誉榜才得知她的故事。什么事迹?她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或许,你听起来并不陌生,但在我们这个小县城的三流高中,这却是令人震惊的消息。还有她和学校荣誉榜一些明星的照片,都是老一辈的大明星。照片中,明星气场十足,小文露出适合的笑容,温柔甜美。

消息一出,校园里议论纷纷。一时间,学生们情绪浮躁。一上课,他们就等着下课,下课就开始讨论。甚至有“知情人士”扒了小文的前世祖上八代。至于她为什么能够入戏,各种说法甚嚣尘上。

最统一的一条是,她生活在曲艺世家,父亲是歌手,母亲是美声,父母都是县文工团的文艺骨干,尤其是母亲,在县里、市里甚至省城都拿过很多奖,所以认识了一些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为小文的戏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导致很多艺术生反复感叹,尤其是学表演的。你在感叹什么?还能有什么?我感叹没有小文这样的妈妈,小文也没有更多的办法。我是一朵不被欣赏的花,再香也注定要枯萎。

很少有人肯定小文的努力,也很少有人思考小文到底做了什么才走到今天。除了她的班主任。消息公布两周后,在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上,小文的班主任杨老师做了一次诚恳的发言,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为小文洗白。

杨老师说,小文是他教了20多年最勤奋的学生。她每次在班里演小品,私下都和同学排练无数遍。她必须长时间琢磨剧本中的每个词。有时候在办公室老师面前,她会脸红脖子粗的争辩。她不仅表演课细腻扎实有感染力,钢琴也弹得很好,唱歌不算优秀,但也不错,文化课也不差,尤其是英语,经常在班上名列前茅。

最后杨老师总结:这样的学生,有什么理由让她远离节目?大家都说小文有人脉,也许吧,但是这些人脉和关系都是建立在她的优秀之上的。即使没有联系,优秀本身也会为她打开大门,拓展关系。

这段话至今记忆犹新。

04

北票的“励志哥”王那段时间正好火了。私底下,有多少像他一样的人守候在北影厂门口,羡慕他的“运气”,渴望他的“机遇”,感叹他生不逢时,才华横溢?有多少人在急切地等待下一个冯小刚的出现?来吧,来吧,让我们有一双眼睛看穿我的珍珠。

是的,在很多人眼里,王是幸运的,但幸运却降临到了他的头上。不需要靠运气来解释。可以用什么解释?他没有身高,没有颜值。至于演技,影视学院的门一直没进去过。能有多好?

但是大家都忘了,他是因为出演电影《盲井》被冯小刚发现的,他之所以能出演《盲井》是因为他敢下矿井,几百米深,别人不敢。加上他形象一贯,诚意满满,态度端正,所以导演留用了他。关于这件事,李阳导演曾感慨地说,很多人拍电影就是为了出名,为了赚大钱,遇到危险就跑,王没有跑。这孩子可以。

《盲井》上映后,掌声雷动。凭借这部电影,王获得了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充分证明了他的实力,展示了他的才华。或许,看着站在聚光灯下的他,你会说,不就是比别人勇敢一点吗?那不是比别人多了一步吗?

既然只有一点,既然只有一步,为什么不敢?说起天赋,大家似乎总是把它归为自然、命运、上帝选择了你。但是,我想说,勇气也是一种天赋——没有勇气的护航,天赋永远无法施展。

05

这是一个讲究人脉和圈子的社会。似乎认识的人越多,圈子越广,成功越有保障,离梦想越近。网络似乎是捷径的代名词。进了圈子,好像就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后门了。我每做一件事,大家的第一想法似乎都是,谁能帮我,谁能介绍我,而不是,我该怎么做,怎么做好。

毫无疑问,人脉很重要,人脉创造的机会也很重要。我不否认它的重要性。但是,人脉和机会要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在建立人脉之前,先问问自己什么能吸引别人。在寻求机会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否有实力抓住这个机会。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是,在黑暗的时候,四处寻找那个发现我们光明的人,是不是很可笑?

是的,要想遇到伯乐,首先要成为千里马。我不是千里马,遇到伯乐也没用。与其花时间找伯乐,不如把自己训练成一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