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如何选择导师
但是大部分导师在你报考之前都是不知名的,不熟悉的。怎样才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功课,尽可能多的收集你要申请的导师的信息。我们掌握的信息越多,在以后的研究生学习中就越少不必要的麻烦。
第一,选择导师的时机
经过初试的激烈搏杀,将近一半的人会被挡在复试门外,剩下的都是命运的宠儿。然而,更激烈的复试正等着他们。有人认为复试前联系导师可以增加成功的砝码,也有人认为复试前联系导师不合适,怕会导致导师的厌烦。
联系导师当然可行,但一般不宜过早,除非本科在目标学校,或者自己本科的老师可以推荐,一般成绩出来后再联系也不迟。联系导师,礼貌高于一切。导师平时很忙,没办法和你深入交流。一开始最好发邮件,导师一般会回复。根据回复,导师想知道,可以继续沟通。如果导师很客气的回复,显然没有继续的意思,但也足够了。继续下去只会让人反感。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参加转学一般需要提前联系导师。
第二,选择合适的导师
所谓“选择导师”,强调的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关键要求是你是否能清晰地把握自己的研究兴趣。这是你选择导师的参考点。如果你对自己的学术兴趣没有清晰的认识,那么你的选择只会是盲目和轻率的。
对于“候选”导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和选择:
1,人品好的导师
在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人格必然会对你乃至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非常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刻苦。这个一般可以通过学长了解,当然也可以在和导师的接触中看到。
2.科研能力强的教师
研究生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好,完全依靠自己的探索,在某些方面做出成绩会比较困难。除此之外,你还应该在考前尽量对导师的研究项目和研究经费有所了解。看导师的研究经费是否充足,研究课题是否更多,是否更前沿
3.与自己个性一致的教师
首先要分析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是主动、外向、开朗活泼,还是被动、内向、沉默、不活跃。不同性格的老师有自己的风格,喜欢不同类型的学生,但通常你没有资格要求老师迁就你的性格。
4.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兴趣一致。
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研究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和近期的研究课题来了解。
此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看你喜欢理论还是实践。如果你喜欢理论研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最好是理论型导师,最好找教授级的老师;在感觉自己适合专注实践方面,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也要有所偏向。工程项目最好多找导师,但导师的水平不是很重要。
要看你以后有没有出国读博士的打算。想出国,最好选择海归背景的导师,想读博,最好选择教授级导师。如果毕业后想找工作,导师的选择相对不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