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什么时候考研的?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过程。

初试是每年5438年6月+10月全国统一的考试。初试科目包括政治、外语、专业课一\数学和专业课二。

其中,公共课(政治、外语、数学)由国家统一提出,专业课由学校自主提出。当然,也有一些专业课联考也是统一命题。有些专业不考数学,但是考两门专业课,也是学校命题。初试主要考察你的理论实力;

复试是你考过学校的入学分数线后,对自己学校的考试。复试内容包括专业面试、专业笔试、英语口语、听力等。考试内容由各校自主提出,面试成绩、外语综合和专业课成绩加起来就是复试成绩。复试不仅考察你的专业能力,还会考察你的随机应变能力,也就是你的综合能力。

当然,我们都知道初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初试成绩能否达到学校的复试分数线决定了你能否进入复试。但是不能忽视复试,因为复试任何一科不及格都不能被录取,而且复试成绩在最后的总成绩中还是占一定比例的,最后的总成绩决定了你是否被录取,能否拿到奖学金或者公费。

所以研究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个人综合能力。

当你开始考研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考研的全过程,要经历哪些阶段,什么时间做什么,这些都要心中有数,以便早做安排,周密计划。所以可以按照考研的流程来准备考研。

考研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先联系学校,确定具体学校、专业,获取具体考试信息。如果已经确定要考研,确定了报考的一般学校和专业范围,就要联系学校获取最新的招生信息,最终确定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获取专业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以及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发布,由各校研究生招生部门(研究生院、研究生办)公布。它会列出:招生单位的名称、代码、邮寄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专业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个专业);导师(有些不发表,大部分属于集训);有的还会列出委托培训人数,自费等。,但保送名额和保留学籍一般不列(但这对考生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不列,即使列了,也往往列的书太多或太少)。所以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考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信息,关键信息没有列出来。2.系办公室下发的说明和一套专业课试题。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考生要不断打电话询问一些相关信息。有些招生单位(通常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中心)会发布一些特别的说明,如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线、参考书目等。,但保送和保留学籍的人数无法公布,因为一般要等到165438+。如果系里能公布近几年专业课的试卷,对考生来说是一大福音。如果没有看到之前的试卷,复习备考无异于瞎子摸象。但遗憾的是,发布试题的单位还是很少。专业试题怎么找,看个人能力。但是有一些考研网站收集了很多专业课题,给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3.导师。能够接触到导师,从他那里得到一两个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平时都很忙,即使接触了,也要注意彼此的交往方式。还有一个有趣的是,很多研究生反映学校越好,越没有必要联系导师。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暗箱操作比较少,提问比较规范,很少有跑题和怪题。4.我是研究生。比起导师,不如找一些研究生,提供更多“实用”的信息,讲得更实在。所以我建议,如果你想考研,尽量找考研咨询,绝对不会后悔。5.各种平面媒体发布的考研信息。6.网站。如果能上网,考研网站很多,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二、提前准备获取充足的专业课程资料,找到完整的复习资料后,就是阅读和复习的时候了。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也有一些大家都探索过并认可的方法。至于怎么复习,比如什么时候开始复习,公共课怎么复习,专业课怎么复习,要不要上辅导班等等很多问题,可能要分成几篇文章单独讨论,才能说清楚。三、报名时间一般在10和11(含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学生注册时,由学校进行注册。在职报名一般在市教委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可以异地报名,也就是因为出差等原因可以异地报名参加考试。申请报名时,可以填写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两项。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各招生单位的命题,你要根据自己第一志愿的试题进行考试。员工在报考时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是:1。很多员工不同意报考,也不给介绍信。他们很多人在招聘你一份工作的时候解释说必须为单位服务n年。在此期间,他们不得转学或参加研究生考试。如果档案所在单位不同意开介绍信,怎么解决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很多同学找了另一个有熟人的单位开,有的甚至上街找了一个秘密的公章刻制工报名。但这样做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初试通过后,学校会发函给档案所在单位调整档案。这个时候,如果单位生气了,那就很难了。而且学校一般规定,报考时出具介绍信的单位与档案所在单位不一致的,取消考生的录取资格。2.很多在职人员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同等学力的问题,即大学生和大学生以下的考生如何报考。按照规定,同等学力的考生在入学读研究生时,必须有两年的工作经验。比如一个2001年7月毕业的专科生,2003年9月可以去读研。这样的话,他可以在2003年6月考研,2002年6月报名。他应该早就开始准备复习了,甚至一毕业就开始准备了。还有一个问题。许多学校对同等学术能力的考生有其他规定,如要求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或发表相关领域的论文。在决定报考哪个学校的时候,考生一定要提前看看最新的招生简章,以免浪费时间。四、初试一般在1和2月,春节前1和2周。考试为期两天半,共有五场考试,每场考试持续三个小时。考试地点一般在地级市教委高中招生办设立的考点,或者在招生的高校。考生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个考点。第五,调剂大概是寒假后,65438+春季开学后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出来了。你可以打电话给系里和研招办问问。再过1还有2周,公共课成绩也要出来了。之后的一段时间发复试通知是很重要的。如果排名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暧昧之间,就要多联系申请人(系)和导师。实在看不出来有没有可能自费学习委托培训,或者转学。六、复试一般在5.1左右,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专业会选择差额复试。对于同等学历的考生,学校一般要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笔试。在过去的两年里,国家还在更好的学校进行了测试英语口语的实验,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但是一般来说,大部分学校都是平等面试,可以说是很轻松的,主要讲一些学习兴趣,读了什么书,对哪些方面感兴趣,本科期间老师是怎么教的等等。他们问的专业知识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只要你不是代考,在接到复试通知的时候,一般录取是没有问题的。7.录取复试通过后,学校会给你的档案所在单位发函,把你的档案转到学校。经审核无大问题(主要是政治问题)后,发放录取通知书,将你的一切关系,包括组织、户口、工资关系等,转入学校(委托培养除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照上面的报名时间,就可以赶往心仪已久的学校了,一般是9月初。一般通知会要求考生过几天准时报到,不早不晚,但其实你可以早两天报到,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些好处,比如捡个好位置的床位。

关于研究生复习计划安排的建议

考研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所以考研复习一定要有一个整体规划。

1.考研复习阶段分析考研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所以考研复习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整体复习进度分为起步、强化、冲刺三个阶段。(1)初级阶段第一次复习(初评)的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英语和数学复习都是基础性和长期性的,专业课内容比较复杂,所以他们的第一轮复习安排在初级阶段。政治复习可以推迟到新大纲公布之后。(2)强化阶段(第二次复习)所有科目的第二次复习安排在强化期。这一阶段要从全面的基础复习转向重点专项复习,细化和把握各科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这个复习阶段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二是加强应试训练。2.学习计划的制定(1)资料收集阶段11收集考研信息,听免费讲座。二三月份确定考研目标,听考研形势讲座。选专业,充分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准备复习。(2)第一轮复习。4-5月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春季基础班,特别是数学班和英语班。不要急着做模拟考试,把重点放在基础复习上。②6月份充分关注考研公共* * *课程考试大纲,购买最新辅导书,准备暑期复习。(3)第二轮复习(17-8月)制定全面的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可以参加权威正规大学组织的辅导班,选择性的做一些必要的题目。②关注9月份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购买专业课辅导书,联系导师,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③十一黄金周复习计划确定在6月65438+10月,总结前两个阶段的复习。同时专业课的复习可以报长期班制复习。(4)6月65438+10月开始研究生考试报名,完成网上报名和志愿填报;6月165438+10月,所有考生到报名现场确认网上信息,并缴费、拍照。(4)第三轮复习1165438+10月中下旬开始第三轮复习,进行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的冲刺复习,购买辅导冲刺的内部资料。报名打卡班。(2)65438+2月-次年65438+10月进行模拟训练,报一个打卡班,做考前整理。(5)调整心态,准备10月上半月的考试。熟悉考试环境。(6)准备复试阶段。1、2月份放松一下,检查初步测试结果。关注3月份复试分数线。准备4月份复试,联系招生单位。关注4、5月份的复试成绩。

3.复习技巧(1)第一轮复习策略英语、数学、专业课第一轮复习安排在初始阶段,因为英语、数学学习具有基础性、长期性的特点,专业课内容庞杂,所以第一轮复习宜早不宜迟。只需要政审就不用担心了,因为考点还没修改,新大纲还没出,所以安排在7月份的强化期,避免无用功。①英语。重点是考研词汇和基本语法,同时阅读理解训练也要开始。语法等不会有变化。虽然词汇大纲每年都有修改,但变化不大,所以先找前一年的大纲看一下。很多同学这个阶段刚考了六级。因为六级和考研难度差不多,词汇量也差不多,所以可以一起复习。②数学。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全面梳理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及其基本应用,也开始做大量的题。因为做题需要大量的时间,一旦进入强化期,开始复习政治,就不可能占用大量的时间做题。③专业课。报考我校本专业的,要利用常规教学,学好专业课。跨专业或跨校申请,此时要开始专业课的系统复习,如果可能的话,应该上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全面夯实基础,所以我们主要是用本科基础教材,加上一些适合第一轮复习的资料,也可以选择一些打基础的长班或者预科班给自己充电。政治有点不一样。可以从一开始就选择一个课时比较长的辅导班,纳入复习轨道。(2)第二轮复习策略各科第二轮复习安排在强化期。强化期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时间,中间有一个暑假,没有课程干扰,所以复习时间最集中,其他学习任务最轻。强化期也是考研复习的关键阶段,考研成绩的好坏基本取决于这个阶段的复习效果。甚至一些基础好的同学在这个阶段就开始复习备考,也取得了成功。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这四个月的复习时间呢?关键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细化和把握各科的重点和难点;二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逐步转化为实际的解题能力。1政治。第一轮政治复习和第二轮政治复习紧密结合,都安排在强化期。这一阶段的重点之一是细化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和重要结论,以及考试知识点,尤其是新考点和新考点;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的综合。二是重大时事政治与相关基础理论的结合,如“通货紧缩与货币流通规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等。②英语。词汇方面,要在大体掌握意思的基础上,开始掌握用法,尤其是固定搭配和习惯。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解决长难句,掌握各种句型。同时要加大阅读量,一方面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巩固语法、词汇、句型。在这个阶段,相当多的题型专项练习必须通过做题来进行和巩固。③数学。这个阶段因为政治已经开始复习,所以数学时间会相应减少,题量不能多。所以要在第一轮复习大量习题的基础上,回过头去总结提炼解题规律。(4)专业课。在这个阶段,由于公共课权重的增加,专业课的复习强度会有所减弱。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将各专业的课程安排在一个逻辑框架内,并在头脑中建立整个专业体系。还有一点就是开始根据题目对专业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第二轮复习的时候,要买一些质量比较好的精读复习资料,有可能的话,上个公共课的辅导班。我建议你暑假不要回家。即使你想回去,也不能超过一周。毕竟家是休息娱乐的地方,不是学习的地方。每年都有人信誓旦旦说要回家好好学习,大部分都被证明是自欺欺人。(3)第三轮复习策略冲刺期,各科开始第三轮复习。一般在考前两个月左右开始,标志是时事政治的复习内容基本确定在10的中后期。在这个阶段,自然是巩固已经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牢牢抓住重点和难点;同时要把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最终的分数,也就是要加强应试训练。政治。从两个方面努力。一个是时事政治和基础理论的结合,一个是答题方法的训练,加强答题技巧。时事政治和政治基础理论的结合一直是考试的热点,需要自己总结,建议上一系列的打卡课。不要大量做模拟题,因为没有严格的标准答案,很难准确判断模拟结果。如果遇到一些劣质模拟题,可能会有误导。英语在冲刺复习阶段还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进行大量的模考练习,二是加强短文写作的训练。加强短文写作,首先要预测可能的命题范围。考研英语作文命题并不鲜见,也不专业,通常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或反映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例如,保持健康,如何学习,环境保护,滥交都是话题。知道这些大概的范围后,有意识地多读一些相关的文章,熟悉相关的观点、句型、词汇,多写,这样在考场上就能胸有成竹。mathmatics这个阶段,要逐步恢复运动量,进行大量的模拟训练。一方面会进一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另一方面会提升解题的状态,最好能在考试中达到最佳点。(4)模考波段复习一个模考波段安排在第三轮复习的前期,一般在11。之所以在这里设置模考带,是因为经过两轮复习后,需要通过正式考试进行测试,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第三轮复习计划;同时也要增加一些实践经验,因为考试期快到了。模拟测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我模拟测试。找一道模拟题,自己安排时间去考。二是参加模考班。模考班的优势在于考场正规,监考严格,答题卡和试卷正规,实战氛围逼真,检测水平真实;同时,模考班也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参与者可以根据平均分来估计自己的相对水平。

1,学习不定方法

学习无定法,这是考研经验的最高总结。考研前,不同的师兄师姐给我讲了不同的复习经验和教训。几乎都是成功的,但是他们的话有矛盾,我显然不可能全部跟上。于是,我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了复习,但也总结了自己独特的经验。我觉得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所谓不确定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指每个人的基础、天赋、心理素质、身体状况都有很大差异,要报考的学校、专业也不一样,所以复习时间的长短、复习内容、计划、复习方法也有很大差异。比如,有人说你要多做练习,有人说你要多背,有人说你要考前放松玩,有人说你要考前冲刺复习。任何事情都有其个人基础。你不可能各方面都和别人一模一样,也不要完全照搬。

比如说。有人说考研要复习一年,也有人说半年就够了。其实不考虑报考专业的难度,个人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耐心,基础也不同。我的一个研究生辞职后只复习了三个月,而班里几乎没有人复习超过半年。我是9月1正式开始复习,第二年6月1考试,复习了四个半月。经过复习,我的忍耐力几乎到了极限,学习的效果在下降。我觉得如果上半年开始复习,效果很可能不如下半年开始复习。很多人只考虑早点复习,有更多的时间复习,有更多的东西学习和练习,却不知道考研复习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在复习过程中不可能保持一贯的热情。如果你的自制力不足以让你一年内坐在教室里什么都不做,那你最好集中精力花更少的时间复习,而之前的时间用于边缘准备。

有人说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是一边倒。我考研之前,大部分人复习半年左右,成绩并不比现在考研的人低。如果他们和现在的人一起考,也是一样有竞争力的。可见复习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而是适合他们的条件。

再比如,有人说要在考前一天(或三天)玩,有人说要集中精力抓重点。其实最后几天是用来复习或者休息的,它的意义往往是心理上的。复习可能对你有好处,也可能没有帮助。总的来说,可能更有帮助。但是有些人可能最后几天不看书会觉得很无力,会进一步影响自己考试时的信心和状态。还不如看书。同理,在最后几天选择放松,对你的身心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好也不坏,因为你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不会因为休息而完全放松,自然也不太可能因为多读几天书而疲惫不堪。所以最后几天复习或者休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顺应自然,调整心态。

同理,有人说政治不用背,看就行;有的人只要做题就说英语;有人说你不应该在最后一个月的复习中把时间浪费在数学上...听完这些有经验的人和成功人士的经历,你要先思考一下。你合适吗?你和他们一样吗?要知道,复习是回不去的,试错是不允许的。如果你发现一个方法不合适,也许时间过去了,你已经没有机会去弥补了。所以一定要因地制宜!2、考研前的准备

考研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指收集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的信息,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取舍,确定目标。

考前的准备是极其必要的,相当于情报搜集阶段。不同的学校和专业有不同的考试方式、报考条件和录取条件。比如有的学校是近亲繁殖,对自己的学生特别照顾,录取的基本都是自己的学生,有的则比较开放。有的学校喜欢把问题发表在书上,有的学校喜欢联系实际。有很多学校,如果考前去找个家教,可能会有很大帮助。但是,也可能没有效果。考研的时候,一个学姐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一定要找个导师,但是我脑子里一点概念都没有。考前没去过上海,谁也不认识。我无知地通过了考试。后来了解了很多其他学校的黑幕,才发现当时真的有一种无知无畏的勇气。以上种种,我们心里一定有底。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研是为了有更好的出路,但问题是,你努力了也不一定能考上。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研究生教育会越来越普及。现在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10年前的本科生差不多,所以你要做好毕业后读博士的心理准备。这个时候考研可能不是最终目的,可以一起考虑未来的路。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曲线救国,考一个容易(但不那么合意)的学校或专业,然后在目标学校或专业读博士(现在博士比硕士好很多);第二是最后一战,可能会被击败。没有办法让你舒服,事情不能同时做。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时间越来越重要。为了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见效,我们不妨考虑第一种方式。

3.自信的陷阱

再来说说自信。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这是参加考试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自信会让人产生一些幻想,导致缺乏理性的判断。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因为过于自信,忽略了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客观分析。有些人可能对自己的实力更有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考上。我想通过自己的经历说的是,自信不足以代表考研成功。难道没考过的人就没有自信了吗?每年都有400-500人报考我的专业。其中至少有200人非常有信心,其中100人极度有信心,但只有30人左右被录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是否通过考试,不仅取决于你的实力,还取决于你和别人的实力对比(你好,也许他更好)、运气和录取人数(假设公平竞争)。自信是一个基础,但并不重要,因为自信不足以让你区别于他人(考前大家都很自信),尤其是报考热门专业时,不要因为自信而一往无前,要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劣势(每个人都有)和短时间内提升的潜力,以及招人的情况。

二是把能力优势和成绩优势混为一谈。比如有些人因为看了多少书,对某门专业课理解的有多好,就认为自己比别人有优势,却不知道这门课的题目可能永远是简单的或者卷子松的,大部分人的成绩都不低。不就是学的再好也有一技之长吗?在这里,我想到了很多理科生在报考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时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于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其实数学4的题目并不是很难。相对于数学基础不是很差的文科生,理科生数学基础好的优势很难在成绩上体现出来。最大的作用就是他们复习的时候可以少花点时间在数学上。所以,当某一方面的良好基础或能力不能转化为分数上的真正优势时,这个基础和能力对你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考试之前,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充分考虑题目的难度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学得好的科目就会比别人分数高。

另外,考研中运气几乎和实力一样重要(超乎想象,后面考试会提到)。要知道,你考的时候可能只过了10分8分的分数线,但实际上,如果换了批阅论文的老师,你的分数可能会面目全非!从某种意义上说,运气的作用比单纯的自信大得多。综合来看,运气包括了很多看似琐碎的方面,却可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你是否适应了以往试题的风格,你是否在考前10分钟背下了一道题,甚至阅卷的老师不同等等。,可能会影响你的成绩,最终决定你是否被录取。回顾高考和考研的过程,虽然成绩都不错,但觉得还是挺幸运的。

4、明确目标

复习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在各科单项都达到最低标准的情况下,最大化总分。在复习过程中,一切学习行为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帮助提高你的总成绩(而不是你的单科成绩),否则是没有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然而,在实践中,很多人总是严重忽视这个目标。具体来说,有两种常见的错误行为。

一个是无法科学安排时间。

复习时间要按照以下顺序安排:简单的有很大提高潜力的科目(或部分)——有很大提高潜力的科目——有很小提高潜力的科目——有很小提高潜力的科目——有很小提高潜力的科目。所以要严格区分重点和难点,必要的时候可以舍弃难度大、提升潜力小或者对分数贡献小的部分。所谓的“重点”不一定需要你的努力,因为你可能已经掌握得很好了,所谓的“难点”也不必去理解,因为你的努力对提高分数可能作用不大。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复习的时候用的参考书和习题集都是一样的,基本都是按照书目章节的顺序一步步复习。不知道复习参考书是为了大多数人的需求而写的。对每个人来说,书里肯定有不适合他的地方,或者浪费他时间的地方。所以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做书的主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书中的部分。

第二种是做一些看似合理却无济于事的事情。比如,有些人习惯在考前几天做试题,以为这样可以了解自己的水平,增加自信,但实际上对你提高总分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复习之后,人的基础水平已经定了。你可能只是因为有这个水平就在模拟答题卡上取得了好成绩,这自然不会帮助你提升自信,而且答不好还会打击你的自信。为什么?而如果你在模拟中发挥失常或者超常,就会误判真正的考试。有些人想知道用这种方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掌握答案,这又是一个大错,因为你要在复习过程中逐渐熟悉考试中答题时间的分配,然后你才会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考前的惊喜只能让你心中有数,却不能让你在考试中运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