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需要总结康有为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划方面的积极意义。
康有为认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是重视教育的结果。他指出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多则国强,人才少则国弱”;“太平世界重在培养人的智慧,最重视学校”。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护国、护种、护教”;这里的“国”指的是大清帝国,“种”指的是“汉满混血种”,“教”指的是孔孟之儒。
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了近代学校的系统化方案,建议将书籍
学校改成了学校,每个乡镇都有小学。孩子7岁入学,18岁离校。孩子“不进学校就惩罚父母”。小学生学习的科目有文学、历史、数学、地理、物理、音乐等等。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学,分为初高中两种,每所2年。除了继续小学科目,还增加了外语和实用科目。专门的高等院校和大学设在省会。大学分四科:经学、哲学、法学、医学。史静建立了大规模的史静大学堂。他关于学制的建议被光绪皇帝采纳,并以诏书形式公布,但由于变法失败而未能付诸实施。
康有为主张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教育,特别强调对封建文化的学习。他反对说,当时的学校只教诗词歌赋,不讲求“圣道”。
①《在改革中的天堂花园的文学记录》,《戊戌变法》,第134页。
现象。他认为不可能创造出“有智慧的人”。康有为在广州万亩草堂讲学时,他的“教学目的是以儒、释、宋明学为体;用史西学”,“德育占十之七,智育占十之三,体育尤为重要”。在这所学校里,他贯彻了孔子“以道为旨、以德为基、以仁为本、以艺为游”的教育纲领。他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但他过于强调封建道德教育,使其思想局限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圈子。
康有为提倡女子教育。他批判封建礼教,“三从四德”,呼吁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选拔女性人才,妇女参政。他主张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权,并提出“小学院”的教师应该是女性。他抨击了当时学校不培养女性的现象。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太平天国时期的儿童公共教育思想。所谓公养,就是政府对孕产妇和婴儿的扶持和养育。每位女性怀孕后,进入“人民医院”进行胎教。婴儿从出生到3岁进“养老院”,3-6岁进“孕院”。这相当于现在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所谓公立教育,就是由政府设立各级学校,向6至20岁的青少年提供免费的普及教育。这种公共教育的理念就是教育平等的理念,即每个社会成员,不分性别,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康有为还提出了派遣留学生留学的主张,认为这是向西学取经,培养。
培养新人的有效方法。特别是他提出要派人去德国留学,认为德国是“文学之最”,是主权国家,更适合中国国情。他提出的派遣方式是:各县自行挑选优秀子女,其中大县3名,中县2名,小县1,费用由各县自筹。这些建议和主张充分显示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