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有区别吗?焦点信息网

考研目的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去考场考研,只是目的不同而已。有些人希望通过读研来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或者学术起点,但也有一些新人或者应届毕业生希望通过读研来逃避工作。所以从考研目的来说,应届毕业生更倾向于研究生教育,避免就业压力。以前的学生更多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学习和考试的目的性更强。

现在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尤其是那些大学期间成绩一般,能力一般的学生。读研是提升自己能力的好机会,是准备就业的缓冲期,是改变就业形势的好选择。但是,应届毕业生要知道,考研不是逃避就业的避风港。

而对于以前的学生来说,在工作岗位上呆上几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想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一步深造,那么考研再学习也是理想的选择之一。或者是为了爬上更高的台阶,从而选择考研来增强自己的实力,破解自己工作中的瓶颈,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准备期

其实往届学生中二战考生对自己考试成绩不满意的原因就是备考时间不足。所以他们考研的复习周期是一年或者一年半,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备考,也比应届毕业生更熟悉考研流程,可以更从容的面对考研的各种事宜。当然,对于前几年的在职考生来说,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们的复习准备时间被大大压缩了,所以在职考生需要平衡考研和工作的关系。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他们考研的复习周期是半年或者一年。从时间上来看,应届毕业生并没有什么优势,优势在于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只要他们充分利用,短时间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应届生来说,诱惑还是很多的,比如公务员的金饭碗,学校的大型招聘活动,这些都需要应届生坚定自己的心。

●学习状态

应届毕业生的学习状态与往届毕业生不同。应届毕业生往往对理论学习有一种热情,往届毕业生往往对实践更感兴趣。也许多年的应试学习并没有让他们在工作和实践中吃到什么甜头,但是实践的积累更有用,所以往届毕业生更注重实践学习。所以就学习状态而言,“学术研究派”导师更倾向于选择应届考生。

没有什么是绝对可以说的。有些考生虽然是应届毕业生,但完成学业后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除了寒暑假经常实习,他们还有丰富的学校实践经验,积累了足够的财富。这样的应届毕业生既有理论知识的高度一致性,又符合导师的实践素质和能力要求。因此,边肖认为,不应该把当年和往年作为评价考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重要的是评价自己的实力。

●试卷难度

综合来看,2016研究生考试,政治考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不回避热点,更注重时政和应用能力的考查。相比去年的真题,整体难度适中。英语1的试题难度明显下降是好事,但也存在隐患,会直接导致复试英语分数线的提高。今年数字一整体难度偏大,部分选择题新颖,加强了对定义概念的考察。从对考生的调查分析来看,近一半的考生认为试卷难。

根据往届考生对难度的判断,应届毕业生认为考题比往届难,说明往届学生比应届毕业生更重视考试,当然也取决于考生复习周期的长短。但是试卷再难,知识点不会变,试卷体现的考点也不会变,所以考生一定要多关注真题。考研成功率

往届学生的成功率远高于新生,这基本上是所有考试的规律。原因是今年大一很多考生心存侥幸,认为考研准备时间的长短和考试成绩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复习起步晚。尤其是社会在职考生,工作忙,日常干扰多,备考时间被迫挤压。但是,由于上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他们更多地利用网络教室进行突击考试。所以今年的考生要早做打算,尽早复习。

考研也是一场时间战。如何在复习备考的同时,在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比别人强?这就需要你在备考的时候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如何合理安排和利用,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

●准备心态

对于准备考研的心态,部分大一新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准备考试,心态过于放松。相比之下,以前的学生,尤其是二战孤注一掷的学生,太在意成绩,一直担心万一考不上怎么办。当然,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目的和目标,这是我们前进和奋斗的动力。但如果过于注重结果,用自己早已在脑海中准备好的标准去比较衡量,一旦稍有偏差,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满意,甚至暗自自责。于是,目标成了束缚手脚的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