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家庭的研究生真的会被歧视吗?为什么导师喜欢问考生的家庭情况?

相信很多研究生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研究生导师喜欢打听学生的家庭情况,尤其是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有些考研的同学在考研的时候被面试官问到。鉴于个人隐私,很多家境不好的学生不愿意透露家庭的实际情况,甚至隐瞒或保持沉默。

是否读研和家庭背景关系不大。现在读研基本不需要花太多钱。为什么研究生导师还喜欢问考生的家庭背景?家境不好的研究生会被研究生导师歧视吗?

为什么研究生导师那么喜欢打听学生的家庭情况?原因发人深省。

不管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只要你考上了研究生,肯定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歧视,你放心。相反,对于品学兼优的研究生来说,如果家境贫寒,还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待遇,再加上国家每年给学生的6000元生活补助,研究生期间基本不用担心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研究生告诉小水,他的研究生导师在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后,往往对家庭条件困难或普通考生失去了兴趣,对他们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指导微乎其微,甚至处于散养状态,尤其是那些相对牛气、痴迷学术研究的导师。甚至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这个条件也会包含在一定的录取标准中。当然,这只是个例,不代表所有导师的做法。

其实研究生导师之所以会问学生的家庭情况,也是有自己的考虑。很多研究生都是女生居多,而女生很少致力于考试,男生也是。这种情况下,研究生导师很难找到一个适合做科研的同学。之所以考虑学生的家庭情况,主要是因为:

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不一定适合学术研究。

很多家境贫寒的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就借了助学贷款。虽然研究生阶段情况有所好转,但经济压力依然很大。很多研究生导师认为这些考生毕业后会急于赚钱还助学贷款或者养家糊口。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走得很远,而科博的话更是丧心病狂。

小水的本科一开始就读于上海大学。因为成绩优异,他们在读研期间表现出色。他的研究生导师希望他继续深造。但是他家境不太好,在农村考上后父母对他期望很大。父母希望他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自然他也想继续自己的学术研究。

然而,就在他读第二学期的时候,他的父亲生了一场重病,花了很多钱,这迫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直接找了一份工作。他本以为工作后可以解决经济问题,继续考试,但找到伴侣后,生活压力更大,还要赡养父母。参加考试的计划早已成为泡影。

所以,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生导师以家庭情况来判断学生的考虑确实有道理。然而,这不是绝对的。也有很多家境不好的学生,帮导师完成学术研究和考试,然后留校任教。然而在现实面前,大部分考生读研只是为了考个研究生,找个稳定高薪的工作,真正打算做学术研究的并不多。

所以,如果研究生导师在学术研究中途放弃博士学习或与导师合作而去工作,导师势必会再招一个研究生来弥补这个空缺。但是下一个招进来的学生不一定会致力于学术研究,这样对导师来说会很麻烦,很多研究项目也会搁浅。

家境好的考生往往更适合科研,因为没有经济压力。即使是在读博,除了专注于研究,也不会耽误自己的婚姻问题。即使生活上有问题,很多实际的考生也不需要太在意,所以导师更喜欢这样的考生。

当然,除了家庭情况的好坏,导师还会考虑学生的性格和学业水平。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打算读博的考生却少之又少。很多同学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研究生,只是混个学位而已。这就使得很多研究生导师在招生的时候会从多方面考察学生是否适合读研,家庭背景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