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专科学校录取了,但是我不想学习。我能重复一遍吗?

这是可能的。

根据相关专家对复读现象的研究,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复读。因为复读后个人成绩的提升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高考成绩提升潜力最大的应该是400分以上的考生。这些学生有一定基础,能看到考上大学的希望。他们只是在重复补习的时候需要一个好老师来指导。这样的学生,补习后一般能提高200分左右的成绩。

而高分考生差几分没能考上名牌大学,一般考试成绩上升空间不大,尤其是已经进入重点线的考生,选择复读更是得不偿失。另外,原本基础太差的学生,被父母催促复读,很可能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成绩越来越差,不升反降。最后,还有一类考生是三本学校的学生,即职高生、中专生、技校生。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他们虽然基础差,但大多很努力,进步率在复读生中处于中等水平。

因此,专家建议,复读关键看学生是否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不要强迫考生复读。另外,分数太低的考生参加复读也没有太大意义。300分以上的学生参加成人高考或者自考可能更好,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一般来说,三校考生参加普通高考的效果并不显著,少数能拿到本科录取分数线。所以三本院校的学生最好锁定高职专业,这样效果更好,将来也有机会进入本科学习。

目前,只要站在各中学门前,就会看到两个极其热门的焦点,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周围的家长。一个是高中辅导办公室,一个是高考复读班。随着一批B院校分数线的确定,部分未达到所报院校分数线的考生将目光投向了复读班。“高四生涯并不适合所有人”,一位有很多高三毕业班的资深老师提醒学生。

扩展数据

在“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下,选择复试的考生不在少数:有的是带着“名校情结”的信念,有的是为了考上更好的学校,以便毕业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有的是因为差几分考不上本科、二本或重点大学,有的是因为没申请到好工作。

“一花一世界,一叶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选择复读,这个问题的分析需要用到我们高中数学中分类讨论的思路和方法。

少数高考考生有“名校情结”。出于对名校学习生活的向往,把考上名校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者,是值得鼓励和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锤炼自己的毅力,是未来人生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

北大研究生余,考了三次,备考过程中把所有的牛津词典都背下来了。最后,好事多磨终于如愿以偿了。他经历了三次成功的考研,给他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更加坎坷和勇敢的性格,这对他以后的创业经历是一个宝贵的“精神矿”。对于选择以相似信念复读的考生,应该给予表扬。

但是,恐怕对于更多的考生来说,上大学是为了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对于就业,重点大学比普通大学更有优势,普通大学比三类本科更有优势。这只是一个整体情况。当谈到就业市场时,雇主们更注重应聘者表现出的个人能力。没有雇主会因为候选人在学校的不良声誉而将其定义为“低能儿”和“劣等生”。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三次高考,最后只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这一所院校。但是,高考默默无闻的经历并没有影响他创业的巨大成功。对于广大没有“名校情结”的考生来说,为复读一年付出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并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