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考研比较好吗?

我会从整体上分析北京的优势,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北京的学校。

1.北京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北京有985/211所高校,位居全国第一:全国共有39所985高校,北京数量最多,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占20.5%;“211项目”有116所院校,北京有26所院校排名第一,占比22.5%;一流大学建设A * * *类高校36所,北京8所,占25%。在这样的大学城,你基本上可以在北京找到你想学的方向,而且是在外地全国顶尖。随之而来的丰富的导师资源和实习机会就不用说了。

北京发布全国最多就业机会和薪酬水平:2019上半年GDP前十城市中高端人才分析报告显示,从上半年十大城市人才需求占比来看,北京发布就业机会最多,人才需求占比14.09%,位居人才需求第一梯队;在人才供给比例上,北京依然是第一梯队,和上海一起聚集了全国30%以上的中高端人才。另外,从GDP排名前十城市的高端人才月薪排名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均超过2万,北京以平均月薪22306排名第一。

整体来看,政策的利好,教学资源的丰富,人才的济济,就业前景的广阔,让北京比其他地区更容易获得更多的人际交往,更快的生活节奏,更高的眼界,但自然报考人数也会增多,竞争也会激烈。?下图是一个高考生的妈妈咨询高考选专业,但是分数不够,不得不放弃。之后我被高性价比推荐到东北林业大学并被录取。

第二,申请人数/弃权人数全国第一。

报名人数全国最多:以2019考研入学考试为例,全国有290万学生报名参加统考。其中,报考北京市的有38.3万人(不含免试生),占总人数的13.21%,居全国首位。

免检人数位居全国前列:无论是免检人数还是免检人数,北京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一般来说,排名越高,被学校开除的学生比例越高。据2018高校统计,北师大录取57.2%,北大49.2%,部分热门专业超过90%,部分专业甚至达到100%...

抛开具体院校的招生比例不谈,光是以上两个数据就足以证明报考北京的竞争比其他地区激烈得多,所以报考是有风险的,选择学校要谨慎。

推荐报考北京的三类学生?

以下是三类可以考虑报考北京的学生:

第一,有明确的理由,或者有北京/北大的感觉,或者家离北京近,或者男/女朋友在北京等。

第二,虽然没有明确的原因,但是他们很强,或者本科背景很好,或者本科成绩不错,或者专业实力不错。

第三,虽然目前没有实力,但是自己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的同学,可以用残酷的方式去做,不要轻易放弃。

简单来说,要么你想要的足够多,要么你足够优秀,否则不建议报考北京的高校。不是申请了就考不上,而是可以依次选择其他地区院校。毕竟一些热门学校热门专业的分数是神仙打架,绝对不是一般人的作品,也不是一年的作品。

以我带的学生为例。参加北京名牌大学考试的几乎都是二战以上的学生。比如去年的经验帖显示,有三战人大,三战外经贸的人,都没有以安全的初试成绩录取。去年,另一个同学让我印象深刻。他的二战:数学125,英语69,政治63,专业课138,总分395,还是被中国农业大学金融专业刷了出来,最后转到了黑大。这个分数很遗憾。

以上建议是从整体报考动机上给大家的建议。但是,如果有些同学不具备以上条件,想去北京留学,这里还有其他一些实用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可以考虑一些热门学校的非热门学科,比如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气候经济、中国农业大学、数学与生物物理,甚至可以考虑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还比较薄弱的学科。这里的非热门专业不仅仅是指报考人数少的专业,新开设的专业也是可以“错过”的。比如我前年带的一个学生,因为新开设的专业,考了外经贸全球史,所以录取门槛很低。

第二,可以考虑热门专业中的非热门学校。比如中央民族大学是985双一流院校,211,但不参与单独评卷。2019年经济学考研国家线为345,中央民族大学公布的拟录取名单中国际商务与金融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47,有大量调剂。

记住,没有绝对热门的院校或专业。每年都有很多考研的学生随意选择学校和专业,导致年年失利。但是,如果能学会其中的窍门,考研就容易多了,有的甚至能考上好学校,成为别人眼中的幸运儿。想要利用好以上两个建议,一定要确定信息来源的真实性,核对数据后再做决定。

4.必须做哪些选校工作?

1,一定要拿出准确的数据,用数据说话!

(1)拟招生院校的报名人数、招生人数和录取人数(不含免试人数和少做工作人数),招生比例和录取比例可以反映出该专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2)录取分数线、学校单科分数线、真实录取名额分数线。

(3)初试难度(参考书数量、难度、喜好)和初试资源获取难度(这个很重要)。(4)从大部分同学的反馈来看,北京的英语、政治、专业课都有轻微的分数压力。另外还要注意歧视是否严重(不是211、985等硬性条件);学校是否对资源照顾过多(比如专业课的题目已经向学生公布,比如学生的复试);学校是否照顾第一志愿的学生(即使第一志愿没有考生,也会给学校一些调剂或者其他推荐)等等。

2.查询时间跨度3-5年(不只是一年),考研分不同年份。

3.最高效的办法就是直接找这个学校考的学长要资源,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要想着从零开始。但是,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要尽量求证,不能盲目听信道听途说,也不能相信一两个人的说法。如果你的询问工作能够足够详细和准确;如果能认识比较靠谱的学长学姐;如果可以利用一些可用的资源;如果能得到一些含金量高的新闻,比如有些专业很对但是没人管;一些新的专业,新的学院或者各种扩招的情况(这些条件一开始都比较宽松)可以帮助大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祝同学们首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