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万寿山上的风景是怎样的?也介绍一下!急!!!

游客们,你们好,我是* * * *旅行社的导游,我姓*,今天我将带你们参观清朝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希望我的解释能让你满意,我们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要去颐和园。在这段时间里,我将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和现状。

早在辽金时期,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建造皇家园林。当时在今天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宫,称为金山、金山坡。元代改称翁山、翁山坡。明朝初年,它改名为西湖,并修建了花园寺庙,命名为山浩花园。至万历十六年,即1588年,园林已具一定规模,享有“十里青山画卷飞白鸟如江南”的美誉。然而,真正使它成为皇家园林的是清朝。康熙年间,这里建了一座宫殿。乾隆十四年至二十九年,即1749~1764年,在原有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建了湖,推山。这个湖叫昆明湖,这座山叫万寿山。并成为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它和中国古代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没能逃过入侵者的践踏。1860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若干年后,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颐和园,光绪皇帝赵霞将其改名为颐和园。然而,1900年,颐和园再次遭到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此后,这里的重建因为财力不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修复。到1912,按照清史的优惠条件,颐和园还是在溥仪皇帝手里。过了两年,一度作为他的私有财产开放,但因为交通不便,门票价格高,很少有人来。1924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正式将其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 65438+2月,人民政府验收后,综合治理后仍保持皇家园林风格。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上园林景观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看到的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包括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水。根据皇家园林的用途和特点,颐和园景区可分为三部分:政治活动区、皇太后生活区和景区。

当我们到达东宫门口时,我们的游览正式开始了。

东宫外有一座牌楼,上书“韩旭”和“齐颜秀”。其中,寓意世界开放,山川秀美,包罗万象。秀秀的意思是捕捉美丽的风景。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颐和园门上挂的匾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意为关爱自己,居安思危。

进入东宫大门,我们首先来到了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南北对称有九间清室,是清朝六部值班的地方。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五块太湖石被称为冯旭和吴老,意为长寿。汉白玉基座上的青铜怪兽被称为麒麟,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象征着好运和财富。庙前还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青铜香炉,在朝活动时用来点香,渲染气氛。按照古代的礼制,龙在中央,象征皇帝,凤凰在两侧,象征皇后。而这里却是龙在两边,这与清末慈禧太后听政,凸显凤凰地位有关。

眼前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事实上,乾隆年间就规定,王朝所有的大殿都要称为“秦征殿”,意思是说,你在游园的时候不要忘记勤政。到了颐和园,就改成了仁寿殿,取自论语“仁者长寿”,意思是实行仁政的人可以长寿。现在仁寿堂的陈列基本上和原来的状态一样。庙里的平床上有一个九龙宝座。后面还有一个紫檀木九龙屏。屏风以紫檀木为框,雕有九条龙。中心是一面玻璃镜子,上面用不同的方式写着226个生日字。宝座周围,也有掌扇和角端。其中角端是传说中的动物,实际用途其实是香炉。殿两边的暖阁是光绪太后和宫中大臣休息的地方。其中有一件缫丝工艺品,上面画着一百只蝙蝠,中间有慈禧太后手写的生辰词。因为蝙蝠与福字谐音,所以这种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寿。这个玻璃景观平台屏风是用翠鸟的羽毛做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件乾隆时期的作品,20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色彩。

穿过仁寿殿,来到德和园,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地方。取自左拐“君子静听之,心平气和之德”,意思是听了优美的音乐后,会心平气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剧院建筑是清代三大剧院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外观壮观。高21米,宽17米,自上而下分为福台、芦台、寿台三层。寿台平台上还有一口深井和四口旱井。所有楼层都可以打开和关闭。打开时天井与地下井相通,顶部用绞车拉动,可以使剧中的神鬼在舞台上钻入地下。寿台下的井还可以起到发声的作用,让演员的声音更响亮。该井还可用于龙口喷水等景观。此外,还有一个服装楼,供演员化妆。我们现在看到慈禧的戏服和奔驰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戏服楼。

戏台对面是乐毅厅和东西门廊,是当时慈禧太后和宫中大臣看戏的地方。大殿正中有一个金漆珐琅的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凰是鸟中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乐毅大厅是对慈禧太后权威的隐喻。当时的宫内大臣剧场的画廊,现在已经开放为颐和园的文物展室,东边是慈禧太后的服饰和生活用品,西边是精美的手工艺品。

中国古代有首诗曾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现在来到仁寿寺后面的假山,就能明白它的意思了。这里用到了中国造园艺术中的景观压制法。起初这里似乎无路可走,但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眼前出现了千倾昆明湖。

昆明湖以前是一个由泉水组成的湖,叫西海,没有现在的一半大。乾隆年间建园时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又为什么叫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云南省滇池边有一个叫昆明国的小国。汉武帝为了征服那里,在首都长安挖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用来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此锻炼海军。这就是昆明湖名字的由来。当时重建昆明湖挖出来的淤泥都堆在翁山,就是原来的小土堆,增加扩大了很多。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时,在山上袁晶庙的原址上建了一座大报恩延寿寺,并取名翁山万寿山,以示长寿。不远处有一个小岛,岛上种着各种桃柳。上面有个亭子叫知春阁。古人云:“竹外有三两桃,春水暖中有鸭先知。”每年春天来的时候,这里是颐和园最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