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必备的良好学习习惯
1.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复习计划也会不一样。但是在复习计划中一定要明确:多长时间,复习什么内容。并且尽量把这样的计划做得尽可能详细,最好在一周(甚至一天)内复习完哪些内容。这样详细的计划会让你的复习更有目的性,有据可依的执行会更好。另外,在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科目,为薄弱科目的复习安排更多的时间。总之,考研复习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按照一定的速度和节奏跑步,才能取得好成绩。
2.不同科目的交叉复习
在学习和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很多同学总喜欢一门课复习半天或者一天,复习很久。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研究表明,内容越相似,它们之间的干扰就越大。而且因为复习一个科目的时间太长,很容易厌烦。所以复习的时候要交叉复习不同的科目。如果能跨文理复习,效果会更好。
3.定期复习。
有的同学只是埋头在复习过程中勇往直前,从不回头反思自己这一段时间的复习状态。因为我觉得回头看是浪费时间,影响进步的速度。但其实我们需要时不时的回头看看,反思一下自己。定期反思近期的复习情况,有助于我们及时总结复习的成败,找出复习效果不好的原因,找出复习中的薄弱环节等等,这些都会让我们在复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4.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制定复习计划后,一定要严格执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复习时间分成几个时间段,根据复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指定具体的复习任务,要求自己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复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学习时心不在焉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在完成每一个具体的复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感,让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段里愉快地投入到复习中去。总之,不要成为“明天之后的明天,有那么多明天。”我明天出生,一切都将浪费。
做笔记
在认真复习和听辅导讲座的同时,一定要写一个简单的笔记或记号。“圈、点、勾、画”重点内容、难点问题、重点句子,记下一些关键词。必要时可以使用多种颜色的笔。实验表明,只有在课堂上听而不记,才能掌握课堂上30%的内容,记住每个单词才能掌握50%。上课的时候可以把书上的重要内容勾画出来,把书上关于重点的关键句子记录下来,课后再整理,这样就可以掌握所学内容的80%。
6.复习时做到“心、眼、口、手”
有些同学复习的时候经常只用眼睛看。如果只看数学公式和英语单词,不写不读。原来做题时经常写错公式,忘词。朱曾提出读书要“三三两两”:“就是心有所觉,眼有所觉,口有所觉。心不在此,眼不细看,心不专一,只会念,永远记不住,也不会长久。三者之中,心最急,心在此,眼口不在。”。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加上一个“手到擒来”。其实归根结底,我们复习的时候需要多通道的协同记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能记住的25%的知识来自视觉,15%来自听觉,65%来自听觉。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相信再加上动觉的参与,也就是“手把手”,记忆效果会更好。所以考研教育网在复习的时候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用心),用眼睛看(用眼睛看),用嘴巴读(用嘴巴读),用手写(用手写)。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记忆性强的外语、政治、数学公式等内容的复习。
7.形成知识网络
考研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形成一个全知识的网络非常重要。比如你复习了政治科目中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所有知识点,就必须跳出单一微观知识点的局限,把自己放在宏观的位置上俯视这些知识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你复习了几个知识块,你也要往下看这些知识块,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总之,不能让知识点堆积在脑子里,而必须组织起来,形成网络。这样不仅能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单个知识点,还能对所有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样才能应对综合题。
8.尽量把记忆和反复背诵结合起来。
我们在记忆一些知识点的时候,通常会采用反复记忆的方法,也就是反复背诵。其实心理学研究表明,反复尝试回忆和记忆,记忆效果会更好。比如背完一些知识点后,合上书,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播放刚刚背下来的内容。在演奏的过程中,当你遇到“卡带”,也就是回忆不起来的时候,再把这部分记住。尝试回忆的方法也可以在你出去散步或者上厕所的时候使用:在脑海中问自己几个问题,关于你刚刚记住的内容,并要求自己回答。如果不能回答,回到自习室后马上看书或者写下来。这就跟反刍一样。食物虽然是吃的,但里面可能有“生”的东西。休息时,食物回到口中,细细咀嚼。
努力回忆是一种主动的思维活动,需要高度的专注和思考。将学过的知识在大脑中“重现”,使其突出、显眼、深刻,自然起到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像这样的记忆,不仅能大大增加记忆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另外,记忆是复习结果的无声表达。如果表达不出来,自然会很匆忙地看书、翻笔记,有意识地把重点放在遗忘的部分。这样阅读整理笔记会有更明确的目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9.过度学习150%
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为了加强我们的记忆,我会反复不断地记。因为俗话说:“熟能生巧”!但是考研知识点太多,我们不可能有无限的时间进行反复不间断的记忆。而且即使有足够的无限时间让我们记忆,我们也可能会发现记忆效果并不与记忆的数量成正比。研究发现,人在掌握了学习记忆的内容后,如果用原来一半的时间进行巩固和强化,学习水平会达到150%,记忆效果最好。也就是说,在150%学习过多的情况下效果最好。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非常不划算,因为如果学习过多,就会产生注意力分散、厌倦、疲劳等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时间越长,学的东西越少,导致“收益递减”现象,记忆效果自然不好。
10.充分利用睡醒后和睡觉前的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中会出现前向抑制和后向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在回忆之前对学习材料的干扰。后射抑制是指后学材料对回忆前学材料的干扰。相比较而言,白天刚睡醒的时候,我们的记忆不会被先学的材料所干扰,入睡之前,我们的记忆也不会被后学的材料所干扰。所以,“睡醒后”和“睡前”是记忆的两个绝佳黄金时间。睡前这段时间可以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者之前学过的内容。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我们可以在24小时内保留34%接触过的信息,然后稍加复习就可以恢复。此外,它不受反向动作抑制的影响,因此记忆材料更容易储存,并将从短时记忆转移到长时记忆。另外,据研究,睡眠时记忆并没有停止,大脑会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总结、整理、编码和储存。所以睡前这段时间非常宝贵。早上起床后,因为不会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所以会记住新的内容或者复习昨晚复习过的内容,整个早上都会记住。
曾经有一句流行的话“细节决定成败”。我相信所有实践过的人都会点头称是。我们考研复习也是如此。如果能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小的好习惯,不知不觉中就会促成你意想不到的大收获。(编辑:杨洋)
考研政策不清楚吗?沈硕在工作上是不是很迷茫?大学专业不好选?点击最下方的官网,会有专业的老师为你解答。211/985研究生硕士学位开放网将申报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