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是什么?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属于涉外学科,其显著特点是口径广、交叉性和国际化。本专业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当今世界政治、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涉及国际关系、政治、历史、现代语言和文化研究,可以说涵盖面很广。在校期间,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大量的经典著作,以增加理论积累,开阔本专业的视野。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本质的能力,学生还应积极对一些国际热点现象进行广泛的讨论和深刻的分析。
二、主要课程
《国际关系史》阐述了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三百多年间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和特点。国际关系理论主要研究理论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与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的演变、现实主义范式、自由主义观点、跨国构想、马克思主义分析、激进学派、建构主义计划、外交政策等。“外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主权国家在国外行使主权的外交行为以及国家外交政策的外交实践经验和规律。《政治学原理》深入研究国家形态、国家机构、政党、政治团体、政治发展、国际政治等政治学领域的同性和根本性问题。《当代国际关系》主要研究当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与演变、美国全球战略及其对外关系、苏联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日本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发展中国家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国际组织与当代国际关系、全球性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顺应了全球化趋势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本课程介绍了课程本身的地理特征及其与其他学科的明显区别,讨论了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不同派别和问题中的地位,以及过去40年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开创的重要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比较政治制度》根据政治制度的具体差异,将14宪政民主国家分为两类:总统制国家和议会制国家。本课程在介绍了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后,对总统制国家和议会制国家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比较。
三、相近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事务、欧洲事务与国际关系、东亚事务与东亚关系、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国际文化交流。
第四,代表性院校
重点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unnc。
普通院校:湖北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
动词 (verb的缩写)考研入门
目前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是一个冷门专业,全国只有5所高校开设了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所以相对来说,这个专业的本科生直接找工作会比较困难。在这一点上,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研究生阶段,该专业对应的专业有外交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法、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 * *生产者运动、世界经济等。
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不仅涵盖经济和政治、国际关系理论,还包括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史。学生们在准备考试的时候不得不背很多东西。建议在记忆知识点时,以理解为主。对于太生僻的,一定要死记硬背,以理解为主。考察的另一个方面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是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是紧密结合时事来考察的。所以在观察的同时,也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的看待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
不及物动词职业发展
理想的培养目标,国际关系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就业:1。外事系统;2.各种教学和研究机构;3.各新闻出版单位负责国际版的编辑、记者和评论员;但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下,上述就业渠道受到诸多限制,其人才容纳空间有限。
首先,在中国的外事系统中,外语一直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国际关系专业知识。当代驻华外交官,包括部长级的高级外交官,几乎都是翻译。这种知识结构是否影响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仔细分析很难下结论。但无论如何,国际关系专业虽然专攻国际关系和对外关系,但在这个领域的就业本来就短。
其次,国内的研究机构几乎都是政府办的,容纳的人数有限。事实上,国际关系中有发达国家,也有很多民间研究机构每年发布大量研究报告,争相影响决策。而在中国,目前不存在这种可能性,所以不可能有大量非官方的研究机构来容纳这方面的人才。
一些大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但也是侧重于经济层面,很少关注政治层面。就高校而言,包括国际关系在内的学科拓展已经基本完成,人员也基本填满。而老一辈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并没有大量退休,对人才的需求一直比较有限。
最后,中国的新闻体制决定了国际报道几乎由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少数媒体主导,其他媒体只需转载其国际新闻和评论即可。在这种情况下,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大大减少了。
七、就业分析
国际化是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最鲜明的特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英语水平,还要有非常广阔的视野。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和国际政治一样,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在就业市场上也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学生在校期间要好好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就业中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从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仍然需要国际关系方面的人才,中国的崛起需要大量的人才提供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作为知识支撑。特别是如果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支持各种非我研究,调整外事人员的知识结构,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来补充。但由于目前这方面还没有变化的迹象,可以判断未来几年国际关系专业的就业形势依然会趋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