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业型研究生的规划:最重要的是确定专业。

职业规划是对自己的整体规划和全面规划,而不仅仅是学习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基于对未来职业的定位和展望,统筹安排自己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准备知识和能力。当然,规划也是分阶段的,既需要长期的定向规划,也需要分阶段的具体规划。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一位创业型研究生——张爱芝,请他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谈谈大学生的规划。(张爱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他初二就直接上了高中。他没有参加中考,但是高考两次都没填。他最后考上了北航的环境工程专业,然后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了我们学校的土木工程硕士。)通过大量阅读找到自己的方向。

记者:你刚进大学的时候是什么职位?

张爱芝:当我刚进大学的时候,我给自己的定位很简单。我当时只想争口气,好好学习,多挣钱养家。本科期间,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长期处于迷茫期,对自己未来的方向完全没有把握。但是有一件事特别幸运。本科期间读了很多书。刚进大学的时候,不知道路在何方。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三阶段阅读计划——通过别人的自传找到自己合适的发展方向;阅读大量常识性书籍,拓宽知识面;了解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的知识。

我觉得我可以做两种人,一种是技术专家;一个是经理。所以在选择传记的时候,有爱因斯坦、杨振宁等科学家的传记,也有瑞敏、柳传志、张朝阳等企业家的传记。我从名人身上学到了如何成功,我会走什么样的路才能成功。我渐渐发现自己不适合也不喜欢技术工作,于是放弃了做技术专家的想法。从这些名人的成功中,我明白了,无论出身如何,职业如何,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记者:那么,是什么让你选择了考研?

张爱芝:我的本科专业是环境。四年了,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东西。环境专业的大学生都知道,实验课很多。所以,从事环保行业,总是离不开化学实验。经过几年的实验,我发现这不是我想做的事情。最后我决定转行,考研无疑是必经之路——可以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拿到更高的学位。

记者:读研后,你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新的定位吗?有什么区别?

张爱芝:我本科和硕士完全是两个人。进入硕士阶段,首先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提升了自信心。曾经以第一名的绝对优势成功跨专业考研(考研总分比第二名高50多分)。第二,跨专业考试大大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虽然你的专业会和你未来的职业完全不一致,但本质是一样的。本科阶段重在基础知识的培养,研究生则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一个开明的导师很重要,他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人生规划。

“我的创业得益于考研”

记者:是什么让你产生了创业的想法?为什么选择创业?

张爱芝:我创业的想法是在我工作后才产生的。确切的说,是得益于我的考研。我个人意识到了跨学科研究的需求潜力,看到了市场潜力。对质证市场的挖掘,其实是因为经济压力。众所周知,读研后,你不能像那些上班赚钱的同学一样减轻家里的负担,但也不能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研究生补贴才275元,还不够吃饭。所以,大学一毕业,我就开始寻找赚钱的方法。做家教,发传单,做代理,上大学的时候都尝试过。北京那么多同学都在做,找到好机会需要时间。但是我没有时间。每天要面对的食宿费用要解决,和外地女友谈恋爱的费用也要准备。

说来也巧,我考上了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专业成绩第一,所以我的考研复习资料特别受欢迎,很多同学朋友都来找我复印。大家最看重的是专业课的考研资料,比如讲义、复习笔记、往期真题和答案。这些资料在书店是买不到的,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来收集和出售。

从网上看到有人倒卖考上研究生后的资料,于是也开始在学校BBS上发帖倒卖。没想到,那天有几个人联系我。我急忙复印了十份。从此开始创业: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比较专业的考研资料,在网上做广告,谁想买就抄。

这应该是我自己创业的起点。后来和跨考的同学接触多了,越来越了解他们的需求,对考研市场了解多了,想法也多了。于是,在研究生阶段,我试着和同学合伙,把这个生意越做越大。因为我们都是学生,我们都想的很简单,就是把事情做好。这种形式避免了创业初期压力过大。所以,我们是兼职创业的。

等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网站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从这样一个起点出发,我们选择全职创业,不仅要有饱满的热情,更要有理性的思考。

记者:创业有哪些酸甜苦辣?

张爱芝:开始的时候,只有三个人。一个清华毕业,一个北大毕业,我北航毕业。我们三个创始人中,有两个是跨专业考研的成功范例。原来的办公室是我们研究生宿舍。直到2006年才稍有起色。我们租了一个小单间,只有十几平,没有厕所,白天上班,晚上住宿。因为我们是从零开始,最初的互动是通过网络,但是我们三个都是业余的。为了防止网络上同行的攻击,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我们上传到网络上的资源。我们被同行攻击,上不了网的情况并不少见。一次又一次,由于我们坚定的信念,我们已经初具规模,每天有654.38+0.3万的研友上门,百万注册用户聚集。几乎所有考研的同学都会关注我们的网站,因为我们有80G免费专业课试卷20万,信息、资讯、辅导一站式服务。

“不主张每个学生都要上辅导班”

记者:作为考研辅导领域的专业人士,你想对即将考研的同学说些什么?

张爱芝:三个关键:第一,专业和学校。特别是跨校研究生,由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给予指导。具体来说,比如各专业的就业情况,报考难度,在官方的成绩中总会有些难以令人信服。就像计算机专业一样,不同的院校对这个专业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北邮更注重硬件和通信;北航更专注于软件。第二,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也就是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不要盲目跟风去追一个辅导班,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弱项补充适当的营养。就像一个没有过四级的同学和一个过了六级的同学上同一个英语辅导班,肯定是不科学的。第三,一定不要小看复试。考研和复试在未来会占据决定性的地位。最后,我想提醒你,一个好的导师在你的人生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考研培训机构对考研的学生真的有帮助吗?体现在哪里?

张爱芝:辩证地讲,我不主张每个学生都去上辅导班。首先,考研要学会“量体裁衣”,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当然考研辅导班可以帮你轻松快速的梳理知识点,抓住重点和难点。其次,学生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你身边的几个同学都在考研。既然有这么难得的氛围,就不用报辅导班了。但如果周围人都不考研,你一个人,还是建议报考研辅导班。辅导班系统连贯的教学会让你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研其实没什么好怕的。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甚至只是简单重复的“体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