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经典语录

王立群经典语录

王立群,著名文化学者,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1945。祖籍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以下是我为你收集的关于王立群的经典语录。欢迎阅读。

1,做人不做事,做事不做人!

2.细节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完美。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的就是比对手多走一步。

3.伟人的五大特质:聪明、监督、自信、主动(积极)和果断。

4.帮助你成长的是你的敌人。

5,你视我为粪土,我视你为仇人。

6.一个人能否成气候,不在于外表是否柔弱,而在于是否有一颗坚强的心。

7.管理是认真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8、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每个人都有他的用处,就看怎么用了。

9.第一次不知道错了,第二次不小心,第三次肯定是故意的!

10,一个强大的民族,一个强大的企业,都是教育出来的,不是天生的。

11,一流企业定规格,二流企业拼品牌,三流企业搞服务,四流企业杀价格!

12,执行力是从上到下的,不要老是往下指。

13,先控制,再理顺!主要是管人——给人足够的认可(面子),发挥潜能。

14,故事的荒诞可以搞笑,但生活的荒诞往往是残酷的。

15,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16,智者从别人的眼泪中学习。

17,只关注小事,你会失去创造力。只看问题,不看目标。

18.逆境助生存,危机提高警惕,逆境激发思考。

19,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超隐于网。

20.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的,而是让手下把事情干到死的。这叫技巧。

21.你的敌人告诉你所有你没有预料到的和做的事情。

22.一个人孤独是不够的。他也要做好下面的人。

23、兵将转身,一切可用之才。作为管理者,你不能不知道下属的弱点,但也不能不知道他们的长处。

24.央视给《百家讲坛》选讲师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老,一个是丑。由于我的脸很可怕,不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观众(观众)会注意我说的话。

25.如果一个主管只能压抑自己,这叫恐惧(对事物的恐惧);如果你只能纠正自己,那就叫混沌(世界的混沌);只会救自己,叫便宜。伟大的韩非子说的。

26、管理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计划,了解你的方案,明白你的实施计划和要求,同时让利益联系你我他。

27.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是障碍最少的曲线。

28.小人与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判断,而不是对人才能力的判断。小人未必无能,君子未必有才,一个人的身上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

29、麻雀木油成凤凰,那不是解脱,人们常说,你要原谅别人,原谅别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剑,有一天可能会落到你自己头上。外科手术。

30.人生三大悲哀:读一个没有兴趣的系;做一份没有兴趣的工作;嫁给一个没有情趣的男人。

31,一个人一生能否有所成就,就像一只老鼠,取决于他在什么平台上。这就是李斯著名的“老鼠哲学”。

32.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让自己的人生有一点光彩,就要有四行。首先,他必须亲自动手。第二,一定要有人说你能行。第三,说你能行的人一定要做到。第四,你的身体必须做到。

33.一个人听不进去,通常也不会说话。一个只会说不会听的人,叫做强辩。一个人只有听话才会说话,这叫善于思考。

34.麻雀没有变成凤凰,这是一种解脱。人们常说,悬在别人头上的剑,有一天可能会落到自己头上。

35.赞美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赞美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人,心胸开阔;赞美不值得赞美的人,是为了充分利用他们的力量;赞美比自己强大的人是无所畏惧的。

36.我把老年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年复一年;第二阶段:一月不如一月;第三阶段:一天比一天差。

37.世界上有五种人:只想着事不想着人的人。这种人就是事业。只考虑人,不考虑事的人就是官。只想着钱的人。这种人想发财。一个会为事物和人着想的人可以成就大事。想事的人,想人的人,想钱的人,都很神奇。

38.一个人一旦仕途成功,你是否报复,是否既往不咎,都会考验一个人的气度,但在暗中,似乎在牵引着个人的轨迹。成功也是萧何,失败也是我,命运之环总是这样,相辅相成,相生相克。这是历史的规律。

39.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只有在崛起和鼎盛时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才能被当时和后世的人们牢牢记住。再优秀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奈花落”的时代,也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

41,管理思想上是哲学的,理论上是科学的,操作上是艺术的。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让自己的人生辉煌,必须有四条“线”:一是要“线”;第二,要有人说你能行;第三,说你能行的人必须做到,第四,你的身体必须做到。

42.其实人是健忘的,也是容易记住的。人就是这样的动物。有时候很健忘,什么时候健忘?善待自己,忘记。我什么时候能记起来?善良的人才能记得清楚。这是人的本性。其实做一个社会的好人,应该反过来。善良的人忘了他,对自己好的人一辈子都记得。这是违背人性的,但只要这样做,你就能处理好你的人际关系。

人物经历1965,王立群参加了高考,感觉考的不错。他志愿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但由于政审,没等到名单就去了开封某小学当代课老师。在他当小学老师的七年里,他教过语文、数学、书法、美术,甚至音乐。为了教音乐,他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学习踩风琴。从那以后,他在中学教了七年书。

1977恢复高考时,王立群32岁。按照当时的规定,30岁以上的考生必须是1966、1967、1968三届的高中生,因为这三届都没有参加过高考。1965毕业的高三学生王立群参加高考,不符合条件,错失良机。1978恢复招收研究生,王立群当即下定决心考研,决定报考附近的河南师范大学(现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高中生直接考研有很多困难。第一,没有教材。第二,他们没学过大学课程。第三,他们工作忙。“那时候最头疼的就是外语。高中学俄语,14年都没了。很难再捡起来。”王立群说,他从交大的同事那里借了一套工科“俄语”教材,啃了半年,居然考上了。提起当年的政治考试,王立群有些激动:“当时没有政治经济学的教材,但开封市委组织部发了三本政治经济学的小册子,很薄。我每天都吃一个。第四天,我读了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复习了四天政治课,得了91.5分,这是我得的最高分。”

顺利考上研究生是王立群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就像后来进入百家讲坛一样。